唐蕃一战,是北唐自建立以来,打的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郭子仪在陇右布下的八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在这之后,长安遭遇吐蕃二十万大军围城,守军死伤无数,连左相高适也战死沙场;最后的长命寺之战中,主将郭昕率领安西、北庭援军,与吐蕃军举行决战,六万五千唐军折损过半。
而吐蕃军方面,损失更是惨重。
本家六翼的二十万吐蕃精兵,几乎全部死在了长安战场。
高原之上,数百部族的家中,经此一战,再无男儿归来,有些部族甚至因为缺少男丁,被其它部落就此吞并。
而吐蕃金帐中,包括次相敦仁增在内的上百位贵族,也未能幸免,不是因为内讧而死,就是在长命寺之战中身亡。
整个吐蕃国,因为这场大败,最起码十年之内,无法恢复元气。
反倒是吐蕃大论桑赤若,让一名卫士假扮成自己,吸引唐军的注意力。
而桑赤若自己,却带着几名心腹,找到一些唐军的制备和盔甲,假扮成唐军,最后逃出生天。
时间来到了新元五年的年底。
凉州城往年的这个时候,按照惯例,家家户户都应该在准备过年才对。
但是,今年却有所不同。
朝廷下发文书,城中百姓取消所有的娱乐活动,每一处城墙,每一条坊街,都挂上了白幡。
皇城内外,官员都穿上了黑色的大葬服,就连议政殿都摆上了灵襟。
左相高适在长安战死,皇帝周钧执意以国葬而待,所有规格与皇亲国戚的葬礼,一律看齐。
葬仪整整持续了七天七夜。
高适下葬之后,皇帝在议政殿举行朝会,一来是对长安之战论功行赏,二来是为了安排接下来的战略。
周钧坐在上座,身边站在听政的太子周逍。
周钧看了一眼内侍监范吉年,后者躬身,开口呼道,宣唐军有功将领觐见。
郭昕带着一众唐军将领,踏上议政殿,又走到大殿当中,跪伏在地,山呼万岁。
皇帝出言,令众将士平身。
待众人起身,周钧说道:“长命寺一战,吐蕃全军覆没,郭爱卿功不可没。”
郭昕叩首:“陛下,微臣不敢居功,此战能够取胜,全赖军中将士死战,又有孔中丞出谋划策,这才能够取胜……只是最后让那吐蕃大论逃走,实在是郭某的无能。”
周钧:“战报朕也看了,吐蕃大军溃散时,尚有四万人,而唐军人困马乏,没能堵截住所有逃敌,也是情理之中。”
郭昕闻言,松了一口气,再次叩首。
周钧对范吉年点点头,后者拿出圣旨,当众念了对郭昕的封赏。
郭昕升迁为检校右散骑常侍,领陇右节度使,封扶风郡王,家中亲子荫县公。
听着这些封赏,朝中诸臣颇有些意外。
原本不过北庭副使的郭昕,连迁数级,居然直接晋升到了朝堂的高位。
皇帝对郭昕的封赏,可谓是少见的优待,甚至有些太高了。
郭昕闻得圣旨之后,连忙推脱道:“陛下,臣何德何能……”
周钧摆了摆手,说道:“长安一旦失守,中原战局满盘皆输,你能克服万难,击溃吐蕃大军,再如何赏赐,都是不为过的。”
郭昕只能领旨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