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物什余势不减,又直接将不远处一个吐蕃士兵,砸成了一滩肉泥。
吐蕃将领一脸惊恐,在他们的印象中,从未见过有武器,能够跨越如此远的距离,造成如此之大的杀伤。
而这些武器,就是唐军口径最大的火炮——大型长炮,又因为此炮被水师旗舰镇威舰用作主力武器,故而又被军中称作『镇威炮』。
安西、北庭的援军,带来了四门镇威炮,每门炮又用八匹马拉拽,费尽力气,跋山涉水,这才运到了关中。
唐军本意是想用这些炮,作为进攻类似石堡城的攻坚利器,却不料首战用在了这里。
从起初的慌乱中,慢慢恢复过来的吐蕃将领,朝着麾下的士兵大喊道:“那些火炮数量不多,发射又慢,我们必须趁着发射的间隙,冲过去和唐军近战!”
将领的催促,再加上督战队的长刀,吐蕃士兵止住混乱,开始向着唐军发起了冲锋。
然而,让吐蕃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们进入距离唐军七百步(1050米)的时候,由中型长炮所构成的、更加密集的炮弹雨,开始向吐蕃军的阵列进行延伸式轰击。
中型长炮不同于镇威炮,它们口径比较小,追求的并不是破坏城墙、碉堡的破坏力,而是意图构筑成打乱敌军阵型的火力网。
唐军的中型长炮总共有七十余门,分成左右两个炮营。
两个炮营发射火炮时,采用前斜26度到48度的射击线,在战场前方形成一道纵横交叉的炮弹网,使得敌军只能保持较为分散的阵型,而无法结阵进行接战。
其实,由于阵型分散,吐蕃人直接死在火炮攻击下的人,尚不足千,但是吐蕃前军大多都是被胁迫的贵族从属,士气本来就低,在如此猛烈的火炮下,更是出现程度不小的混乱。
有吐蕃士兵丢下兵器,掉头就跑;有吐蕃士兵干脆趴在地上,求神佛保佑,不肯再向前一步;甚至有些胆子大一些,伙同身边的同伴,想要抢夺督军队的马匹。
桑赤若的本意,是想将那些曾经意图违令的贵族从属军,当做炮灰去消耗唐军的火药和箭矢,但是他错误低估了郭昕麾下火器的强度,以及吐蕃前军士气崩溃的速度。
结果,唐蕃两军尚未正式接战,吐蕃前军就已经隐隐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此时,身处中军的桑赤若,眼窝发黑,神情狠辣。
他听见前方斥候带来的消息,说是前军士气不稳,有逃卒出现,非但没有惊慌,反而笑道:“那群贵族家中的仆军,我只把他们当成无用的废物。他们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消耗唐军的火器,再引诱敌人的骑兵出击。”
说到这里,桑赤若追问道:“唐军的骑兵可有出动?”
斥候:“回禀大论,唐军尚未出动骑兵。”
桑赤若一愣:“此时唐军只要出动骑兵,就可以从中央突破,获得一场胜利,为何他们的骑兵没有出现?!”
中军帐中的吐蕃众将,面面相觑,无人作答。
桑赤若皱紧眉头,喝道:“再去打探!”
斥候领命退下。
随着前线战事的进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无论桑赤若如何询问,他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模一样——唐军的骑兵仿佛失踪一般,没有出动。
就在桑赤若心中开始不安的时候,前方终于传来了唐军骑兵的消息。
然而,唐军骑兵出现的位置,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有六千唐军骑兵,绕过了前线战场,一路从北侧迂回,突然出现在了吐蕃右后厢军的旁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