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攸:“时间不同,自然态势不同。”
郭子仪:“此言何意?”
孔攸:“郭将军,攸有一问,丞相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布良贱令、举贤令等等法令?”
郭子仪:“北地经历数年的大战,人口凋敝,百废待兴。丞相废除良贱,又广荐贤良,为的就是多方面吸引人才,使得北唐能够休养生息,尽快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好准备。”
孔攸:“郭将军这番言论,是从兵事上来分析,充其量只能算是答对了一半……丞相之所以疏远士族,抬高工商,真正目的是为了平权,使得天下百姓启发民智,知晓家国的真意。”
“历朝历代,每隔数十年,天下便会大乱。百姓先为流民,之后受阀贵裹挟,成了乱民,国家征战不休,混乱不堪。想要终止内乱,首先便要让百姓清明耳目,令他们认清现实,知晓为谁而战。”
郭子仪:“老夫从前听你说过类似的言论,丞相是想破除阀贵,使得天下百姓不再有贵贱之分,如此一来,百姓不再受制于出身,在入仕、从政、嫁娶等等方面,都有了自主的权力,自然会忠于朝廷,不再被他人裹挟。”
孔攸点头,又说道:“我们自然是能识得丞相的苦心,但天下士族得知举贤令、良贱令等等法令之后,心中以为的,却是丞相在收买人心,以便日后图谋大权。”
郭子仪闻言,皱着眉头问道:“丞相麾下的唐军,光复长安,京兆士族见北唐势头正劲,便放弃了对立,打算与丞相讲和。而讲和开出的条件,一是士族荐女为妾,使得丞相与显族联姻,借此将周家抬到阀贵之列,二是士族入朝为官,与丞相形成利益同盟,确保士族在朝堂之中,重新获得话语权。但是,士族阀贵为何会认为,丞相会同意他们的方案?”
孔攸:“从前,那些阀贵显门,认为丞相出身寒微,根本不配与士族同列。但随着战事的进行,南唐丢城弃地,燕国又失了长安,明眼人都能看出丞相羽翼已丰。与其再行对立,不如纳周家入门阀之列。”
“在那些士族看来,只要阀贵阶级肯松口接纳周家,那么丞相审时度势,理应欣然接受才是,不可能有其它的念头。”
“然而,他们却没料到,丞相心中秉持大义,根本不是为了家族荣辱,却是为了天下的黎民苍生。”
郭子仪:“这般说来,京兆士族这一次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算是咎由自取。”
孔攸刚想说话,门外来了一名狱官,说是有事求见。
郭子仪开口让他进来。
那狱官向二人唱了喏,接着说道:“女牢中有一犯人,说自己是丞相的旧识。”
孔攸摇头笑道:“我在狱中审问犯人时,有着这般说辞,想要躲避牢狱之灾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那狱官犹豫片刻,从怀中取出一叠纸张,对郭子仪和孔攸说道:“那女囚随身带着一份书稿,说是丞相的真迹,小人一番对比之后,觉得有些相似,但又不好擅作主张,便打算……”
郭子仪伸出手:“拿来给老夫看看。”
狱官将书稿递了上去,郭子仪和孔攸凑近一看,二人不约而同露出了吃惊的神色。
孔攸长吁一口气,接着说道:“纸张虽然枯旧,但这上面的文书,居然真的是丞相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