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的其他将领,连忙拉住李嗣业,纷纷劝后者三思,毕竟郭曜也是郭子仪的长子,这个面子总是要卖的。
郭曜的军职最后是保住了,但性子急躁的李嗣业,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向众将下令,追击安守忠。
这道命令,引起不少将领的质疑。
李嗣业麾下的五万偏军,骑兵占了多数,而且缺乏充足的攻城器械,追击安守忠就意味着要进攻潼关,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面对其他将领的质疑,李嗣业也给出了理由。
安守忠率领数万燕军,仅仅出发了不过半个时辰,计算脚程,唐军骑兵倘若现在出发,在赶到潼关的时候,燕军根本来不及全部进关。
那么,只要大门前的燕军乱成一团,那么唐军骑兵就可以趁乱进入潼关,直接攻下洛阳与长安之间,这道最重要的屏障。
这个计划听起来虽然可行,但是太过于冒险。
李嗣业身为主将,说是兵贵神速,最后直接拍板,定下了这个方案。
于是,李嗣业率领唐军的两千具环骑兵、六千轻骑兵,重新上路,开始向潼关进军。
行军副将郭曜,为了戴罪立功,也主动请缨,参加了这次的追击。
当唐军的骑兵部队赶到潼关时,正如李嗣业所猜测的那样,燕军仅仅只有一半部队入关,尚有万余人依旧逗留在关外。
此时的安守忠,已经登上了潼关城楼。
他的身边,站在潼关的留守大将邓万祚。
邓万祚瞧见李嗣业的骑军出现在平原上,心中一惊,连忙向安守忠说道:“将军,敌军已至,应当速速关闭城门!”
安守忠抚着胡须,看着远方铺天盖地的唐军骑兵,沉默不语。
邓万祚急道:“潼关只有守军三千,您带来的士卒,又刚刚经历了大战,正是疲乏,我们如何能与如此多的唐军精骑对阵?”
安守忠:“唐军大将乃是李嗣业,此人勇武有余,但智谋不足,倒是可以谋划一番。”
邓万祚一愣:“将军何意?”
安守忠小声对邓万祚说了一些话,最后问道:“依计行事,可明白了?”
邓万祚有些忐忑:“这能行吗?”
安守忠:“十有八九,速速去准备吧。”
邓万祚无奈的点了点头。
李嗣业率领骑军赶到潼关时,见关外的燕军乱成一团,争先恐后的朝大门挤去,不由笑道:“与某所料分毫不差!儿郎们随我一起杀敌!”
唐军冲进潼关外的平原,此时那些尚未入关的燕军,面对近万铁骑,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整个场面顿时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李嗣业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列,杀得兴起,将骑军的兵峰逐渐推到了潼关的大门。
潼关上的燕军,由于担心误伤到友军,故而不敢放箭。
李嗣业见状,心中更是大定。
此时,潼关的大门内突然出现了一个身影。
安守忠骑在马上,正在大声下令:“关门!速速关门!莫要让那些骑兵进入关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