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阿应拱手道:“一切听凭主家的吩咐。”
周钧笑着摇摇头,不再劝了。
与此同时,凉城之外的官道上。
坐在马车中的郭子仪,一边听着车轮碾压积雪的声音,一边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孔攸。
接着,郭子仪将视线投向窗外,口中说道:“丞相令伯泓为中军判官,随军而行,实则行使的却是监军之职,如此看来,丞相对于老夫领兵,还是心存疑虑。”
孔攸抱着手炉,身上还裹着一件披风,即便如此,面对二月的深寒,他还是冷的口吐白雾,牙齿打颤。
听见郭子仪的话,孔攸说道:“丞相倘若不信大帅,又何必让您率领中路大军。要知道,东西中三路大军,其它两路其实都是为了策应,只有中路军才是关键。”
郭子仪:“那既然并非疑虑老夫,但伯泓来军中,是因为……?”
孔攸:“临行前,丞相对我说,郭大帅领兵南下,恐操之过急,需要有一人提醒他,应当徐徐图之。”
郭子仪听见这话,心中满是疑惑。
听孔攸话中的意思,周钧似乎是担心自己在收复长安的过程中,冒进轻敌,最后大败而归。
郭子仪有些不信:“老夫与河北军数次对阵,虽然不能说是每战必胜,但好歹也不曾落过下风,为何丞相如此忧虑?难道,他能未卜先知不成?”
孔攸瞥了郭子仪一眼:“郭大帅,某有一问,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将领之中,有何人可以做到逢战必胜,未尝一败?”
郭子仪一愣,开始仔细回忆。
开元年间的薛讷、王晙、李祎等等,天宝年间的皇甫惟明、哥舒翰、安思顺、李光弼等等。
大唐这些年来的所有优秀将领,即便是善战勇猛如王忠嗣者,也无法做到百战百胜,从无败绩。
这般说起来,周钧的确是一个异类,无论在朔方、还是在敦煌、抑或是安西,前前后后大小战阵不下数十起,一番通算下来,他居然一次都未曾败过。
赢一次是寻常,赢十次是本事,但是每一次都能赢,从来就没输过,这就有些不对劲了。
郭子仪抚须不语,沉思良久,再看向孔攸时,眉头紧锁,似乎是有话要问。
孔攸闭上眼睛,开始假寐,口中说道:“丞相说了,长安之战,凶险难测,大帅虽经百战,但恐有失算之时,故而才遣攸来军中。大帅与其多疑,不如尽力而为,倘若能够得胜,自然就能够破了丞相的谒语。”
郭子仪想了想,孔攸说的也是。
周钧虽然说了长安之战,可能会出现败阵,但是只要小心谨慎,再顺利获胜,不就能够破除这种说法了吗?
想到这里,郭子仪一笑了之,不再将此事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