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话,代表河西军的节度副使裴冕,当即表示赞同:“河西一带,本就粮草不丰,如今大批流民涌入,粮价被一再推高,绢帛一再贬值,已经对河西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钧听到这里,沉吟道:“灵武靠近前线,陛下不会久住,接下来怕是要移驾凉州。那里流民众多,恐有碍观瞻,”
众人听了,不禁点头。
李隆基在灵武露完脸,终究还是要去后方的凉州过日子。
那里流民众多,陛下看了会心生不满,说不定还要迁怒他人。
周钧下令道:“段秀实。”
段秀实出列:“末将在。”
周钧:“你率领一军,疏导流民向西迁移。”
段秀实先是应下,接着又问道:“倘若有人从中阻挠呢?”
周钧:“陛下移驾凉州,处理流民便成了头等大事,我会请来圣旨,但凡有人敢从中阻挠,严惩不贷。”
听见这段对话,大殿中的其他人,都是一头雾水。
向西迁移流民,怎么会有人从中阻挠?
只有周钧、段秀实和李光弼三人清楚,借着李隆基的名头,处理流民是假,夺回敦煌的控制权,重新把握住大碛商路,才是最终目的。
说完了流民的事情,周钧又向河西节度副使裴冕,问起了武备和兵力。
裴冕叹气道:“河西军尚有八万士卒,但大多都是新兵,操训不足,难成战力。”
周钧问道:“河西军怎么会变成这样?”
裴冕起初犹豫,最后咬牙说道:“潼关一战,河西军中的主力,几乎被抽调一空,从前的那些精锐,如今大多已经成了贼军的俘虏。”
众将闻言,皆是沉默。
裴冕苦笑道:“我听闻,河西军尚且还算是好的,更惨的是陇右军。他们靠近长安,被抽调的士卒更多。而且那里地广人稀,募兵不易,所以当下兵员严重不足。”
周钧清楚,裴冕说这些话,虽然存了一些畏战的念头,但总体来说,的确算是实话。
河西、陇右二军,经历了南诏之战和潼关之战,精锐大多已经消耗殆尽,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确已经很难形成战力。
于是,周钧看向唯一还未发言的朔方军代表,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曾经从郭子仪口中,无数次听过周钧的大名,但正式见面,这却是第一次。
在郭子仪的口中,周钧有勇有谋,忠肝义胆,而且将炒茶法相赠,对朔方军有大恩。
未见面时,身为铁勒人的仆固怀恩,心中一直以为周钧身高八尺,英武神勇,壮若铁塔。
可真正的周钧,年纪轻轻、样貌俊俏、温文尔雅,根本不像是武官,更像是文官。
心中有些失望的仆固怀恩,面上不敢有半分怠慢,向周钧拱手说道:“大帅,朔方军先前收复常山、藁城、九门等等州县,前军曾经一度推至赵郡。”
周钧闻言,心中一喜,不愧是郭子仪,居然能啃下藁城、九门这些硬骨头,将战线推入河北的腹地赵郡。
仆固怀恩接下来的话,浇灭了周钧的喜悦:“大帅,朔方军如今已是强弩之末,一个月前,郭都护就着手撤兵回常山了。”
周钧一愣:“撤兵?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