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中国历史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明政法明哲理

重阶级(《中庸》说:“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重平等(如《庄子?齐物论》许行、并耕说等都是)

重经验重创造

喜保守(孔子说:“非先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法,行不敢行。”)

喜破坏(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主勉强(《尚书》中说:“节性惟日其迈。”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节者克者,勉强之义也。”)

明自然(所谓的自然,就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庄子》一书中的《山木》、《混沌窍》等故事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畏天(孔子说:“畏天命”。)任天(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排外无我

贵自强贵谦弱

《中庸》一书说:南方人具有水性的美,他们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影响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北方人具有火性的美,他们很勇猛,不怕死,用兵器当枕头,用甲盾当床席,用兽皮做的衣服当被子。

孟子说过: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因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是最能说清楚南北学术差异的人。北方学术的领军人物是孔子,南方学术的领军人物是老子。孔家学术受南方学者反对的情况跟南方学术受北方学者反对的情形是相似的。

当初孔子在鲁国的时候,三十岁就开始授徒讲学,收了几千个学生。想想在那个公共教育还没有普及的时代,做到这点需要怎样的号召力啊。连鲁大夫孟僖子和其子孟懿子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学说已声名遐迩,甚至影响到朝廷了。

孔子到齐国做官的时候才三十五岁,作为一个外国人不但在权臣高昭子家被委为家臣,还经常跟齐国的君王齐景公聊天。

到了卫国的时候,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卫国的国母南子为了包装自己贤良知礼的形象,特别策划化开发孔圣人的名人效应,在出游的时候都要带着孔子。有一次出游的时候,南子甚至自己跟国君卫灵公同坐一辆车,而让孔子单独坐一辆车跟在后面。

等孔子到了宋国,情况就不那么好了。宋国的权臣桓魋竟然要谋杀他,特别说明一下,这个桓魋还是孔子的一个爱徒的亲哥哥,相当于家长跟老师的关系。但就是这样,桓魋也没给孔大圣人留面子,最终孔子只好灰溜溜的逃出了宋国。

如果说在宋国的遭遇只是个别人的态度的话。孔子在陈国和蔡国受到的非人待遇则说明儒学在那里引起公愤了。据史料记载:孔子到宋蔡两国的时候,被老百姓围困了十几天没饭吃。这是怎样的局面啊,得发动多少人力,消耗多少物力啊。难得的是这样的行动完全是陈蔡两国人民自发的,并没人来组织他们。不可思议,不得不找找原因。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中国历代党争》第一章(3)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宋国,陈国,蔡国都是偏南的国家,信奉的是老子那一套,对他们而言,孔子简直是异教徒了。可惜孔子当时还没意识到这点,还继续往楚国跑。到了楚国就更热闹了,不但全体公民不搭理他,连象征着楚国文政权力的楚王也躲着他,使他在楚国多次碰壁。

孔子第一次碰壁是遇到了叶公,有个成语叫“叶公好龙”说的就是他。叶公本姓沈,名诸梁,是楚国的大夫,因为封在叶城,所以被称为叶公。当时叶公在负函当官,把负函治理得不错,深受百姓拥戴。当听到孔子将要来到叶地的消息,叶公急忙向子路打听孔子是怎样一个人,子路是个武人,思维不是很敏捷,竟然一时答不上来。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便对子路说:“你怎么不对他说:孔丘这个人呀,发愤地学习,都忘了吃饭;快乐地学习,都忘了忧愁;只顾了学习,都忘了自己已经快老啦!这样的话,你怎么不说呀?”。一席话足见孔子毛遂自荐的迫切心情。后来,孔子率弟子来到叶地等待楚昭王召见,才第一次跟叶公对话。叶公给孔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偷了羊,并把羊拿到集市上卖了。他儿子告发了他,因此他儿子受到赞誉,但法与理却产生了矛盾。对这件事,您有什么见解呢?”孔子答道:“所谓正直不阿,也应该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父亲包庇孩子,孩子包庇父亲,虽然于法不容,但是却合乎人情啊。儿子指证老父偷羊,这是违反天理人情的,虽然合法但是不可取”。叶公信奉的是法家,对孔子儒家的说法颇有些不以为然,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这位喜欢假龙的叶公,听了孔子这一席话后,对他逐渐冷淡起来。

孔子第二次碰壁是拜访道家领袖老莱子,二十四孝中有个故事叫“戏彩娱亲”说的就是他。这位世外高人,家里很穷,但是却很贤能。楚王听说他贤能,就想启用他,带着厚礼去他家接他。老莱子正犹豫,恰好他老婆砍柴回来,见门前车马,问老莱子怎么回事,老莱子说:“楚王想纳我为相。”他老婆很生气说:“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你受了人家的东西,就会被人家左右。”

这番话说的老莱子五体投地,因此选择了隐居生活。孔子拜见老莱子,受到了老莱子的一番训导:“违反自然规律是不好的,应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不要逞能”,他怕孔子不明白,老莱子用了个比喻,他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孔子答:“没有了。”老莱子又问:“我的舌头呢?”“还在。”老莱子说:“牙齿坚硬,上下磨擦,故容易脱落;而舌头柔软,所以能长久,明白这个道理,才能去做官啊!”老莱子的意思,是想劝说孔子放弃儒家学说,改奉道家无为。而此时孔子正热衷于推广他的政治学说,岂能听得进去?

孔子的第三次碰壁是拜访楚狂接舆。这位楚狂姓陆名通,唐朝李白有首诗中言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说的就是他。据说这位陆接舆上通天文,下精地理,日月星辰,五行八卦,无所不晓。特别是思想博大精深,谙通事理,明察秋毫。为人耿直豪放,笑傲王权,不与小人为伍,不随时俗所流,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剃了个秃子,装疯卖傻不出来做官。楚昭王派人带着黄金百镒请他去治理淮南,他坚决不答应,待使者走了,他就到小溪边洗耳,一边洗一边说:“官吏的话,太脏,连我耳朵也听脏了”。就是这样一个人,听到大名鼎鼎的孔子前来拜访自己,陆通对这位信奉“学而优则仕”的所谓君子颇不以为然,佯装疯狂在孔子车前高歌一首:“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挽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陆通赶快走开了。 。 想看书来

《中国历代党争》第一章(4)

而孔子“傻呵呵”地一直待到楚昭王咽气也没受到重用,没有官场潜规则经验的他万万也没有想到是自己的学说对自己的仕途动了刀子。痴心未改的他还盼着接班的楚惠王是个伯乐,而楚惠王却是个讲究实用的国君,历史上记载他倒是聘用了一位人才,但不是孔子,而是大名鼎鼎的公输班,也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巧匠鲁班,鲁班倒也不负重望,为他造出了最先进的攻城用具云梯,要不是墨子反对,楚惠王在灭亡了蔡国、杞国之后,一定还会发动对宋国的战争。孔子的仁义道德那一套,楚惠王根本就一点也听不进去。孔子见楚惠王对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至此,孔子终于彻底死了心,六十多岁的他再也不想做官了,回家专心做起了学问,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第二节学术江湖的门派斗争

在儒学与道学争雄于南北的时候,法学家也在齐国兴起了。

齐国是依靠大海兴起的国家,从世界历史看,齐国的兴起与古希腊兴起大致处于同一阶段,是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璀璨明珠。齐国之所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魁,除了君明臣贤、重民务实等原因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变革,依据沿海地理优势,重视海洋资源开发,传承、弘扬海洋文化。齐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约五千年前,山东沿海居民就已经“煮海为盐”,在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