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沙皇不记得自己曾经下令让人去偷过棉籽,毕竟就俄国这个地方,耕种的时间太有限,哪怕偷到了来这边种棉花,也就只能种一季。
他们的耕地面积还不大,种一茬撑死就那么一点,总不能挤兑了其他粮食的耕种地方。
大费周章偷过来,种不了多少,这不是扯淡吗?
沙皇就不就相信康熙想不到这个,他就是故意认定这传教士是俄国人。
毕竟俄国这边都无法反驳,沙皇气得砸了一整套玻璃茶具,侍从们看着都心疼了,也只好去打扫碎片,免得不小心弄伤了沙皇。
使者再三要沙皇给个说法,他能有什么说法,这传教士肯定是假的!
偏偏俄国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这人是假的,就只能捏着鼻子暂时背下这个黑锅。
沙皇从来不是吃亏的人,他想想都知道,如果成功偷走棉籽回去种植,也得有种植的地方。
而且对方肯定对棉布的需求很大,两个条件加在一起,筛选出来的国家就不多了。
比如扶桑国对棉布的需求是日益增加,几乎是每个月买一整个船队的棉布。
但是扶桑国种植的地方比俄国还不如,他们耕种面积更少,纺织技术也不成熟,哪怕种了自己也织不出来,还不如直接买。
欧洲几个国家对棉布的购买量也非常庞大,其中几个地方的耕种面积也不大,就那么几个面积大的。
只要沙皇派人仔细调查一番,就能更加缩小范围,找到幕后黑手。
但是这个时候却是俄国理亏,沙皇又不能跟康熙直接翻脸,就只能做出赔偿。
反正给的这份赔偿,转头找到幕后黑手,沙皇就能让对方加倍还回来!
好在大清的使者提出的要求也不过分,就是压低一点羊毛的价格。
压得也不是很过分,只是之前给的很高,如今压到一般的水平而已。
沙皇想了想,其他人也不反对,这事就拍板了。
他原本还担心大清因为地动的关系,国库空虚,就会借着这次的事彻底把契约撕毁,那俄国就损失惨重了,羊毛都要砸在自己手里。
好在康熙还算厚道,只是压低了一点价钱,没有提出直接减少收购的羊毛量,更没有直接不要。
沙皇摸着自己的小下巴,忍不住微微皱眉,难道就跟那些贵族说的那样,康熙真是个大善人不成?
他可不觉得,跟自己一样年纪轻轻登基,又能坐稳皇位多年的帝王,就真的会是大善人那么傻了。
不管如何,康熙也没打算跟自己撕破脸,这就很足够了。
而且康熙还十分慷慨,沙皇这边答应了条件,他就把这个传教士和侍从一并转送过来了。
沙皇担心又跟上回那样,人到手没问几句就死了,这次是先派了医师把人里外都查了一遍,身体没问题,还把衣服通通换掉,免得藏了什么不该藏的东西。
然后把两人放在一个谁都不知道的地方,派了心腹来看守和审问。
把两人分开来审问,那个传教士嘴硬,但是侍从年纪轻,就要容易撬开嘴巴了。
果不其然,很快这侍从就受不住开口了,坦白是荷兰指使的。
因为弯岛被康熙彻底收复,荷兰失去了这个殖-地,也失去了不少借着郑氏海盗得来的利益,于是打算报复回来。
这传教士的父亲确实是俄国人,母亲却是荷兰人,他从小就跟着父亲生活在俄国,所以一口俄语毫无破绽。
荷兰许了极大的好处,这传教士才会铤而走险到大清来偷棉籽。
荷兰的耕种面积更小了,根本不可能种棉花,它却可以转手高价卖给欧洲其他地方,赚个盆满钵满,还顺道破坏了大清这个棉布的买卖,何乐而不为?
尤其大清刚经历了大地动不到一年,到处赈灾,真是国库最空的时候。
这不就是趁着他病,要他命了吗?
其他地方大面积种下棉花,然后纺织出棉布来,这就跟大清抢了不少生意了。
像英吉利和法兰西的纺织技术比欧洲其他地方都要好,还不断在改善,如果能偷到大清的纺织机器图纸,自己制造机器天价卖给英吉利和法兰西,荷兰也就赚翻了。
沙皇看过口供后,感觉这荷兰想得是挺美的。他转头暗搓搓派了使者过来,把侍从的口供誊抄了一份给康熙。
康熙收到口供之后有些意外地挑眉,他确实猜到俄国的耕地不多,最近又因为互市的关系,跟大清的关系不错,没必要撕破脸,更没必要做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