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五的道理从未变过,至于老太太的话,宋小五掀起她手边那杯茶的杯盖,划了划水面,垂眼淡声道:&ldo;祖母,您觉得我是吗?&rdo;
没有她,老太太还能活得如此有精神折腾身边人?
符家那孙媳妇没有过份,只是以牙还牙,老太太心里难道真不清楚,她仗的是谁?
&ldo;见好就收,多活几年,看看曾孙子,尝尝没吃过的,再见见没见到过的……&rdo;宋小五朝她微微一笑,&ldo;到时候到了地底下,作为宋家您那一辈最后一个去的,您比谁都强。&rdo;
老太太心中突地&ldo;噔&rdo;地响了一声,半晌没出声。
宋小五等了一阵,也没多久,就叫了闻杏过来,让家里今天那些过来的亲戚女眷都过来坐一坐。
这是王妃要见亲戚了,一直等候在旁的宋家管家和王府的闻杏因此忙动了起来。
宋符氏就是当中的一员,见到德王妃,她从头到尾都没怎么抬头过,就是抬头,眼睛也不直视宋小五。
宋小五给亲戚们送完见面礼,招呼大家用点心的席间,符氏恰好站在了一边,王府女管事递过来插嘴的帕子,她就顺手接过,双手奉给了宋小五。
宋小五因此看了她一眼,只看到了一个垂着眼,恭恭敬敬站着的符氏,遂就一眼略过,接着与人道此前的说话。
那厢宋韧现在所住的秋阳居,宋韧挥退了不断前来禀告有事的管家,指着大郎道:&ldo;你去招呼客人,就说今日家中有贵客,不便接待宾客,让他们改口再来。&rdo;
宋大郎不断地看着大打开的几箱书,又看了眼放在书桌中已翻开书页的冶练书,别过头朝老父作揖,不敢多看,连忙抬步前去招呼来客。
四郎已是手握着书,迫不急待地一页翻过一页,连父亲德王在场都顾不上。
&ldo;小五去年一年默的。&rdo;德王翻过一本,见上面不是小五的笔迹,加了一句,&ldo;带着闻杏这些下人默的。&rdo;
德王对闻杏这些人本不以为然,但这两年闻杏杨柳还有探子里面探下来的那些女探子表现实乃不俗,对王妃的帮忙甚大,德王看到了女子有才是德的好处,更是不管王妃对府中女管事的安排了。
&ldo;了不起,着实了不起。&rdo;宋韧摸着摆上来的那两本书爱不释手,又沉吟了一下,&ldo;就是,还是有点难。&rdo;
宋韧这两年在家潜心著书,也是为的能造福后人,但爱女要做的却是当下,而她所要传播下去的她所谓的&ldo;常识&rdo;,离不开朝廷,更离不开圣上的首肯。
她要做的是开民智的事,但这件事哪怕是宋韧也认为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从眼前来看,弊大于利,而对于当今圣上来说,弊大于利不是他所想要的‐‐皇帝的千秋之功,在于他在位时做对了什么,而不是他做了哪些徒劳无功的事情。
但世上诸多事情无法一蹴而就,从历代来看,一件大事情的成功,需要很长时间的伏笔,以及牺牲。
&ldo;现在不做,何时做?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rdo;德王翘着腿,喝着茶淡淡道:&ldo;尚且有点余力的时候不做,难道要等没有余力,什么人都没有的时候去做?这个机会,咱们不去创造,机会就永远不会来,岳父大人,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do;
有能力的人不去动,难道等没能力的人去舍身忘死?不,这样永远等不来后来人。
第211章
&ldo;岂是如此简单。&rdo;宋韧摇头。
一句话,实施起来却要无数的人无数的心血,就像一个道理,要很多人碰破头跌破血才会被人认知为道理,把一件事情让无数人做成,成为共识,从上到下,不知要付出几何。
&ldo;那当如何?&rdo;德王问。
&ldo;小五也跟你一样认为?&rdo;
&ldo;自然,&rdo;德王沉吟了一下,跟岳父道:&ldo;她说比起不知德行学识如何的下一代,她更相信你们,岳父大人,时机到了。&rdo;
宋家在朝廷渗透多年,已无法被斩草除根了。
&ldo;是了。&rdo;宋韧在沉思良久后,叹道。
舍我其谁?他四儿一女,居然一个都未荒废,这是天降大任于宋家,不踏出这一步,宋家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大家之族。
这是答应了?德王扬扬眉,随后起身,郑重地朝岳父行了一个鞠腰礼。
宋韧躲了下,半受了,他看向三郎四郎,半晌后与他们道:&ldo;辛苦你们了。&rdo;
他与大郎以后论及的是传道授业,二儿跟四儿要接手的,就要艰苦甚多了。
&ldo;爹?&rdo;三郎打了下沉迷于书本的四郎。
&ldo;你和四郎,责任深重。&rdo;宋韧没有跟他们看小五给他的信,简言与他们道:&ldo;往后朝廷铁矿开放,你们一要找人,二要带徒弟,在这段时期,你们要打造诸多器物,农田家用,皆可不缺,与百姓以物换物,或低价卖之,往后你们两家家用,由我担之,专心手上之事即可,可能?&rdo;
后面的三郎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前面那句,&ldo;朝廷开放铁矿?&rdo;
三郎甚是吃惊。
&ldo;这个你们就不用操心了,到时候圣令自会下来。&rdo;
三郎跟四郎不约而同看向德王妹夫。
德王朝他们灿烂一笑,三郎四郎又不约而同齐齐转头,看向他们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