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读后感1000字 > 第207部分(第1页)

第207部分(第1页)

能够更快地结束这场已经赢了的战争。”里宾特洛甫如此描绘了到英国不得不投降时希特勒仍然可以随意动用的德国军事力量以后,提出他希望和莫洛托夫做的交易。“元首现在认为……按极其概括的线条在俄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之间……划定……势力范围,是有好处的”。三国公约的三个签字国都在转向南面。里宾特洛甫“不知道是否俄国早晚也会转向南面,取得对俄国非常重要的通往公海的天然出口”。这时候莫洛托夫问里宾特洛甫指的是哪个海,引诱他说出他的意思不是指爱琴海和东地中海。里宾特洛甫问,难道不能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那个方向找到对俄国最有利的出海口吗?难道俄国在亚洲这一部分的某些其他希望也不能实现吗?里宾特洛甫顺便指出,在亚洲的这一部分“德国完全没有利害关系”;在1940年11月12日,这句话莫洛托夫听上去一定会感到预兆不祥,想起1939年8月23日俄德协定附加秘密议定书的第三条中,德国也曾声明它在东南欧完全没有政治上的利害关系。在纳粹的嘴里,这句话或许预示着恰恰相反的意思。无论如何,德国还没有利害关系的那一部分亚洲地区,这时显然不包括土耳其。莫洛托夫的发问把土耳其这个题目提上了里宾特洛甫的议事日程。里宾特洛甫说,他相信在俄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采取了共同的立场以后,应该逐步地引导土耳其靠拢这四个国家。他主动地说,俄国有权使它的军舰和商船比以前更为自由地进入地中海;可是,显而易见,在政治方面,他心目中苏联在土耳其的地位至多是参加共管罢了。

在里宾特洛甫扼要地重述了要点以后,莫格托夫请对方作了一些说明并提出一些他自己迫切需要的东西。在三国公约中居于显著地位的日本的“大东亚圈”是什么?他需要知道其精确的定义;于是里宾特洛甫不得不承认,他并不确切知道与他一同签署该约的日本同僚所用的这个名词是什么意思,虽然他曾表示赞成。莫洛托夫接下去就说:

在划分德苏势力范围方面,需要特别小心。去年对这些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一种局部的解决办法,最近发生的情况和事件已经使得这种解决办法不合时宜和没有意义,只有芬兰问题是个例外,这个问题他以后将详细讨论。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作出永久的解决。在这方面,苏联首先想和德国达成谅解,然后,在对三国公约的意义、性质和目的获得准确的资料以后,才能和日意两国达成谅解。

莫洛托夫的这些话结束了11月12日的第一次会议。

在12日的第二次会议和13日的第一次会议上,德国的发言人是希特勒自己。在第二次会议上,他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昨天里宾特洛甫一样。他说,对英战争的继续,使德国不得不对一些它在平时没有永久性利益的地区进行军事干涉——换句话说,无论如何,德国在这些地区只有经济利益,而不是政治利益。当时的问题是怎样安排使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取得自由进入大洋的通道”,在这个问题上“不致彼此发生矛盾”。这时莫洛托夫提到,他需要说的话都是完全根据斯大林的指示,于是他又问了一些问题。希特勒在萨洛尼卡觉察到什么是来自英国的危险?希特勒是不是认为俄德协定在有关芬兰的范围内仍然有效?欧洲和亚洲的新秩序是什么意思,让苏联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方面,有关苏联在巴尔干和黑海的利益问题需要澄清;这样苏联政府对欧洲的新秩序才会有兴趣,特别是对于新秩序推行的速度和它的形式。再则(这是第二次发问)苏联政府想要知道所谓“大东亚圈”的范围。“俄国参加三国公约,他'莫洛托夫'觉得在原则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其条件是俄国应作为一个同伙来合作,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对象。”在这紧要关头,“由于可能有空袭警报”,会谈中断。

在13日的第一次会议上,希特勒讲到莫洛托夫提出的关于芬兰的问题,这引起一场冗长的讨论,其间双方都比以前说话较为坦率。例如,希特勒告诉莫洛托夫,德国政府在俄芬战争中对苏联的支持,曾使德国人恼火——言外之意是在德国,以及在斯堪的纳维亚和全世界,公众同情芬兰人。希特勒着眼于东南欧,他说:

苏联必须体会到,在两国进行任何更广泛合作的格局中所应谋取的利益,其范围完全不同于目前正在讨论的这些无关紧要的修修改改。只要俄国目前不在德国在战争期间有利害关系的那些地方谋取成就,当可获得更大的成功。

莫洛托夫则说:

为了使'德俄'关系具有持久的基础,有些问题也必须澄清,这些问题虽为次要,却要损害德俄关系的气氛。芬兰就是这些问题之一。如果俄国和德国充分谅解,这个问题不经战争就能解决,但必须在芬兰没有德国军队,也没有针对苏俄政府的政治示威运动。

希特勒费了很长时间才摆脱莫洛托夫提出的芬兰问题,转入他自己的题目。

英国被征服以后,英帝国这份幅员四千万平方公里、范围遍及全世界的、庞大的破了产的产业将被瓜分。在这份破了产的产业中,俄国会分得可以进入不冻的和真正的公海的通道。到现在为止,占人口少数的四千五百万英国人一直统治着附属于英帝国的六亿居民。他即将打垮这部分少数人。……所有同这份破了产的产业可能有关系的国家,都必须停止它们本身之间的一切争执,一心参与对英帝国的瓜分。这适用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俄国和日本。

莫洛托夫的回答是重新提出土耳其问题以及轴心国对罗马尼亚和海峡的保证,并就这一点突然向希特勒提出建议,说苏联将对保加利亚给予保证。关于轴心国对罗马尼亚的保证,他说:

苏联政府已经两次说明它的立场,认为这种保证旨在反对苏联的利益,“如果我们可以说得这样坦率的话”。因此,发生了取消这种保证的问题。对此,德国元首已经声明在一定时期以内这种保证是必要的,因此不可能取消。这就影响了作为一个黑海国家的苏联。

然后莫洛托夫学希特勒的样子,说明这些海峡是英国对苏联进攻的历史上的门户。由于英国人现今在希腊取得了据点,形势对苏联更加危险。为了安全,苏联和其他黑海国家的关系非常重要。在这一点上,莫洛托夫询问德国元首,如果苏联对距离海峡最近的独立国保加利亚给予一种保证,其条件和德意两国给罗马尼亚的保证完全一样,德国会有什么意见。

当莫洛托夫紧逼对方接受他的由苏联给予保加利亚保证的建议时,希特勒提出了保加利亚本身有否要求保证的问题(因为罗马尼亚无论如何在名义上曾要求过这种保证),并且说他必须和意大利商量。莫洛托夫说,苏联“要消除从海峡这条路受到袭击的危险,并想和土耳其解决这个问题;给了保加利亚保证,会缓和这种局势。作为一个黑海国家,俄国有权取得这种安全,并相信它能够和土耳其对此达成谅解。”莫洛托夫和希特勒在保加利亚问题上唇枪舌剑,反复辩论,最后由希特勒提议中止会谈,“因为英国方面可能来空袭”。

这一系列会议中的最后一次会议于11月13日晚间在里宾特洛甫的防空洞里举行,因为有空袭警报。希特勒未参加,由里宾特洛甫又一次代表德国;他在关于划定势力范围这个问题上重新谈到土耳其问题:“只有苏联、土耳其、意大利和德国对于解决海峡问题有利害关系。……意大利、苏联和德国之间进行的方法,是按照三国的愿望对土耳其施加影响。”换句话说,对土耳其的共管将由苏联和两个轴心国家共同担任。里宾特洛甫然后向莫洛托夫扼要陈述他草拟的一项三国公约的三方和苏联之间的协定。这种草案大纲采用的是一般性的措辞,可是里宾特洛甫暗示,或许还要有一个附加的秘密协议,“确定四国对领土要求的焦点”。在公开协定的草案中,最关紧要的地方是规定这四个国家将“保证不参加和不支持任何旨在反对这四国之一的国家集团”。然而,并没有规定四个签字国中的三个国家不得联合起来对付第四个国家。

里宾特洛甫讲完以后,莫洛托夫说道,苏联政府认为必须首先和土耳其就海峡问题达成谅解,可是它也在保加利亚有利害关系——关于保加利亚他已经和希特勒详细地谈过了——并且,此外在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有利害关系。再则,他想知道轴心国对南斯拉夫和希腊有什么打算,德国对波兰又有什么意图。然后还有瑞典的中立以及通波罗的海的出口问题。他不需要再谈芬兰问题,因为在他前次和希特勒的谈话中,这个问题已经谈得十分清楚了。在其他问题上,他希望听听里宾特洛甫的意见。里宾特洛甫抱怨莫洛托夫“追问得太紧”,他在答复中只是重弹了老调。他说,来自英国的军事威胁使德国不得不在巴尔干地区进行军事干涉。“决定性的问题是苏联是否准备……在对英帝国的大清算中……合作”。莫洛托夫仅仅回答说“所有这些明天的重大问题和今天的问题以及现有各项协定的履行都是分不开的”。希尔格记录道:“谈到这里,莫洛托夫先生热诚地向德国外交部长告辞,加重语气地说他不怨空袭警报,因为这使他有机会和德国外交部长进行一次这样详尽的谈话。”

在莫斯科,11月25日莫洛托夫告诉舒伦堡,苏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同意里宾特洛甫11月13日向他扼要说明的关于苏联和目前三国公约的三方之间签订一项协定的草案。后来在莫斯科的德国大使馆的档案里发现一份未注明日期的里宾特洛甫草案大纲的正式文本,附有一项关于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和一项关于土耳其的秘密议定书;这一文件,在舒伦堡于11月25日和莫洛托夫会晤以前,也许已经在他手里,可是莫洛托夫本人显然是根据里宾特洛甫口头说明的草案大纲在谈话。莫洛托夫告诉舒伦堡,苏联政府准备同意里宾特洛甫的草案大纲,但以下列各点为条件:

(1)规定德国军队立即从芬兰撤退,根据1939年的条约,芬兰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同时苏联保证对芬兰维持和平的关系,并保护德国在芬兰的经济利益(木材和镍的输出)。

(2)规定在最近几个月内,通过由苏联和保加利亚签订一项互助协定(保加利亚在地理上位于苏联黑海边境的安全区以内),并通过长期租借办法在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的范围以内为苏联的陆海军建立一处基地,使苏联在海峡的安全得到保证。

(3)规定承认以波斯湾为总方向的巴统和巴库以南的地区为苏联渴望达到的目标的中心。 (4)规定日本放弃它在萨哈林岛北部开采煤和石油的权利。

莫洛托夫接下去指出,德国方面如果接受这些条件,就需要修改里宾特洛甫所说明的关于划定势力范围和关于土耳其的议定书草案大纲,还需要附加关于芬兰、萨哈林岛北部和保加利亚的三个议定书。

可以看出,莫洛托夫所提这些条件的结果一定会修改德国的建议,在两个重要方面对苏联有利。苏联势力范围的西部界限将向西推移到包括波斯、土耳其东部和伊拉克,以及阿富汗和印度,后面两个地方在德国建议中是指定划给苏联的;海峡地区和保加利亚实际上都将完全归苏联控制。这两种变化合在一起,结果一定会消除轴心国在整个土耳其以及在保加利亚的势力,并因此使苏联不仅在印度洋和波斯湾,而且也在东地中海和爱琴海获得出海口。

莫洛托夫最后对舒伦堡说,关于他的反建议,“希望德方说明他们的意见”,但是德国始终没有认真地再进行这些谈判。相反,希特勒一直在搞他的计划,这些计划在7月和8月间已经开始进行,想用武力把他的意志强加于苏联政府。11月12日,正是他和莫洛托夫举行第一次会谈的那天,他已经给他的陆军将领们发出第十八号指令(绝密):“政治讨论已经开始,目的在于澄清俄国目前的态度。不管这些讨论的结果怎样,以前口头上发出的关于在东线作好准备工作的命令应继续执行。关于这方面的指示,一俟陆军作战计划大纲呈交给我并经我批准,即另行通知。”

为了此项军事目的而采取的第一批外交步骤,在1940年11月13日至26日之间办理完毕。11月18日,保加利亚国王博里斯应希特勒的邀请到达柏林。他之被召,是要他归附三国公约,可是他设法暂时避免从命。他回到索非亚时,已经有苏联外交部秘书长索波列夫向他传达了苏联政府的不悦,其时索波列夫正路过那里前往布加勒斯特参加关于多瑙河组织的会议。索波列夫向国王提出由苏联保证保加利亚的领土完整,博里斯又一次设法避免了同意一项使他为难的提议。匈牙利于11月20日加入三国公约,罗马尼亚于23日,斯洛伐克于24日也都加入了。轴心国确立它们对保加利亚的控制以及征服南斯拉夫和希腊的经过,本书的另一部分已有记述,芬兰与德国之间和解的经过也已有记述。在这里还需要叙说从1940年11月底到1941年6月22日为止,在德国为进攻苏联作政治和军事准备的阴影下俄德关系发展的情况。

12月5日,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就将来对苏联作战的计划向希特勒汇报。希特勒批准了这些计划,并补充说:

最重要的目标是阻止'俄国人'从一条封锁线上撤退。向东推进应该继续到俄国空军不能袭击德国领土为止,另一方面,应使德国空军能够进行空袭来破坏俄国的战争工业地区。这样我们应该能够做到歼灭俄国陆军并防止其重振旗鼓。……为整个战役所计划动用的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个师的兵力已足够了。

12月18日,希特勒发出他关于巴巴罗萨行动的指令。这个文件一开头就宣布了生死攸关的决定,要再一次把战争扩大到第二条战线,它设想苏联和波兰一样,也可以通过闪电战来征服:“德国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一次快速的战役(巴巴罗萨行动)中击溃苏联,甚至在对英战争还未结束以前就打垮它。为了这个目的,陆军必须使用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但须留一部分兵力以保卫已被占领的地区,以防突然袭击。”

芬兰和罗马尼亚可接纳为德国武装部队的盟友,通知两国可指望使用瑞典的公路和铁路,时间“最晚从作战行动开始”。主要的打击应对准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面,应使列宁格勒在莫斯科之前陷落。利用芬兰军队的辅助,并假道瑞典,以夺取佩特萨莫,切断列宁格勒…摩尔曼斯克铁路。为执行这项指令而采取的措施,目前应伪装为仅仅是“预防性的”;参与这项准备工作的人员,尽可能越少越好。

从那时候起,苏联受到的军事威胁不断增加,从西部边境的一端到另一端都是如此。到1940年12月31日,驻柏林的芬兰公使告诉魏茨泽克,芬兰人指望在下次对俄战争中能得到德国的援助。1941年1月7日,里宾特洛甫对德国驻苏联、土耳其、南斯拉夫和希腊的使节发出通报,告诉他们强大的德国部队正通过匈牙利前往罗马尼亚,准备可能在希腊对英国作战。如果被问到关于这些军队调动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必须不着边际。同一天,里宾特洛甫把同样的信息通知德国驻日大使,让他转达日本政府。1月8日舒伦堡报告,莫斯科流传着德军进入罗马尼亚的谣言,请予指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