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读后感1000字 > 第205部分(第1页)

第205部分(第1页)

在北面,苏联在法国沦陷以前,就牺牲芬兰,把它的北冰洋海岸线向西扩展;把最靠近铁路线的那一段俄芬边界向西推进若干距离,使从列宁格勒到不冻港摩尔曼斯克的一段铁路得到更多的防护;使卡累利阿地峡的俄芬边界后退到大致沿着1700…1721年大北方战争以后缔结的和约中划定的那条界线;也使列宁格勒恢复了在彼得大帝时代的掩护,当时彼得大帝在建立这个城市并命名为圣彼得堡时,由于在1701…1710年征服了爱沙兰和利夫兰这两个波罗的海沿岸省份,使之在南面获得了掩护;以及最后使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重新得到了掩护,十八世纪最后三十年中,由于俄罗斯帝国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先后兼并了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领土而获得过这种掩护。当法国濒于沦陷时,苏联在没有受到德国方面反对的情况下,加紧对波罗的海三个国家的控制,公然把它们兼并,就象它以前并吞两次大战之间波兰所拥有的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居住的领土那样。然而,正当在法国沦陷的时刻,苏联继续为扩展它的缓冲地带的南段采取第一个步骤,并吞布科维纳北部和比萨拉比亚时,希特勒对苏联以牺牲罗马尼亚为代价向前推进的这两步行动,没有进行直接挑战,而是迅速采取对抗措施,挫败了苏联的计谋。

希特勒的第一着反攻,是使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对他负有义务,去强迫罗马尼亚满足保加利亚收回多布罗加南部的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匈牙利收回特兰西瓦尼亚的要求。可是,在俄德争夺对东南欧的控制中,他的绝招是向罗马尼亚保证,在它新近失地给苏联、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以后,剩下的领土可以保持完整。这种保证使东南欧的关键掌握在希特勒的手里;因为,罗马尼亚即使在新疆界的范围以内,仍然从匈牙利的东境连亘不断地延伸到多布罗加北部的黑海西岸;德国在罗马尼亚的新界线以内确立了支配权,大大抵消了俄国在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获得一条狭窄的缓冲地带所得到的好处。俄国恢复了它在多瑙河三角洲最北端的北岸一带的地盘,但徒劳无益。它仍然由于多布罗加北部的一长条罗马尼亚领土而和保加利亚隔绝,这一地带此时受到德国的担保,这意味着整个东南欧,喀尔巴阡山脉和普鲁特河一线的西南,这时可以由德国和意大利支配,而苏联不能干预。再则,罗马尼亚的剩余部分一落到德国手里,就能够而且后来确实在德国进攻苏联时起了战略上的作用,就象斯洛伐克1939年在德国进攻波兰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为德国提供一个作战的基地,从那里德军能够迂回对方的南翼,然后插入对方的要害。

这样,1940年9月1日——这一天德国政府通知苏联政府,在罗马尼亚满足了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的领土要求以后,轴心国家联合保证罗马尼亚拥有余下的领土——标志着1939年8月23日至1941年6月22日间俄德关系史上的转折点。苏联政府虽然没有力量取消轴心国家已经做了的事,但也没有隐讳它的关注和不悦,苏联政府的心情和语气中这种急剧的变化,使得希特勒那方面更加凶狠。到1940年9月,德国就开始在德俄两国控制范围的分界线对面的一侧把芬兰变成德国的军事根据地,以备将来德国进攻苏联时发挥战略作用,如同东普鲁士在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时所起的作用一样。这时已很明显,希特勒正在策划以武力使苏联屈服。可是决定性的日期不是1940年9月21日,即德国把德军开进芬兰一事通知苏联的那一天;而是9月1日,即德国通知苏联说轴心国家保证罗马尼亚领土完整的那一天。

俄德谅解始于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一项交易,起初情况很好,直到隔了十个月法国沦陷以后才开始出毛病,尽管这两位独裁者在政策上的这种突然的、出人意外的和惊人的变化使两国人民都惊慌不解。1939年9月6日,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报告说,在苏联,人们对这个消息“一般地感到宽慰和喜悦”,虽然政府政策的改变“还不大为人民理解”,并且官方的宣传很难使他们相信德国毕竟不是一个侵略者,很难使他们相信,毋须害伯德国在解决波兰以后马上就进攻苏联。然而,舒伦堡表示他相信,苏联政府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舆论;而德国国内的舆论在纳粹政权下也是同样易于控制的。

从短时期来看,俄国人老是害伯德国,证明是没有根据的。德国政府完全没有表现得急于要把德国军队推进到两次大战之间属于波兰,而根据8月23日协定已划归苏联统治范围的那一部分领土,而是请苏联政府不要拖延,快派军队占领那些划归它的原属波兰的领土。而且,在德国军队为了追逐战败的波兰人而越过俄德分界线以后,里宾特洛甫于9月19日指示舒伦堡请斯大林放心,德国方面将严格执行各项协议。再则,斯大林于9月20日建议在莫斯科谈判如何确定对两次大战之间的波兰进行瓜分,又于9月25日建议修改8月23日商妥的领土条款,对此德国政府都没有留难;1939年9月28日在莫斯科,由里宾特洛甫和莫洛托夫签订一项新的分界协议,连同一项“机密的”和两项秘密的议定书,其中满足了斯大林的愿望,把立陶宛从德国统治范围转移到苏联统治范围,其交换条件是把原来协议中划归苏联的波兰人在人口中占少数的大部分领土转移给德国。

此后德国没有制造困难以阻碍苏联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占领;而且它在苏联政府和芬兰发生麻烦时给予积极的帮助,断然拒绝了芬兰和瑞典派去试探德国是否支持芬兰抗拒苏联的两国代表,并规劝甚至阻挠意大利方面想要援助芬兰的企图。10月19日,斯大林在他那方面显示他对德国的诚意,答应里宾特洛甫的请求,让他在一次反对英国的公开讲话中引用斯大林在导致8月23日俄德协定签字的谈判中对他讲的一段话。斯大林允许里宾特洛甫引用的这段话如下:

德国在谢绝军事援助方面的态度令人敬佩。但是,一个强大的德国是维持欧洲和平绝对需要的先决条件,所以苏联对于一个强大德国的存在是有兴趣的。因此苏联不能赞成西方国家造成会削弱德国并使德国处境困难的情况。这是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共同利益所在。

里宾特格甫1940年3月28日曾向舒伦堡建议,邀请莫洛托夫,或许还邀请斯大林,访问柏林;由于这位大使提醒他的上司,苏联领导人大概不会接受邀请,因为害怕这对他们和西欧国家的关系可能有不利的影响,这一建议当时就取消了。一段时期以来,舒伦堡已注意到,苏联政府的态度有一种很清楚的对德国不利的转变,他认为这一点以及苏联3月12日与芬兰媾和一事,都是由于害怕苏联可能卷入对西欧国家的战争。舒伦堡曾感到非常不安,于4月8日要求会见莫洛托夫。在这次会见中,他也根据柏林的指示,把德国将入侵丹麦和挪威通知莫洛托夫,同时向他保证,瑞典和芬兰不会受攻击;这个消息使得莫洛托夫的态度发生了激变。他“声明苏联政府谅解德国不得不采取的那些措施”,并且最后说:“我们祝愿德国在它的防御措施方面完全成功。”不仅如此,他还立即和舒伦堡解决了许多问题,使德方满意,这些问题原先是德国政府从德方观点认为德苏关系中有些别扭而提出的。他甚至一反常规,主动提出并解决一些德国政府未曾提出的其他问题,也使德国满意。舒伦堡推测,苏联政府已经得到情报,知道英法计划占领挪威和瑞典并打算重新谈判芬兰问题,所以苏联看到德国先下手占领丹麦和挪威,阻止了这种威胁,感到十分安心。苏联政府面对着德国在北欧统治范围内这样突然大大扩张的形势,所采取的唯一预防措施是于4月13日向舒伦堡声明,苏联关心要保持瑞典的中立。里宾特洛甫在4月15日的答复中重申他以前关于瑞典的保证。5月10日,莫洛托夫听到德国入侵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的消息时和他上次听到入侵丹麦和挪威的消息时一样,反应温和。舒伦堡报告说,“莫洛托夫欣赏这个消息,并且说他了解德国必须保护自己不受英法的攻击。他对我们的胜利没有疑问。”

在1939年8月23日协定签订后俄德关系的整个第一阶段中,苏联对德国大体上扮演了一个友好的非交战国的角色。苏联拒绝在封锁问题上给英国利用,以这种消极方式帮助德国,所以舒伦堡在听到克里姆林宫同意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任英国驻莫斯科大使的消息时并不惊慌,是有道理的。苏联向德国运送物资,以这种积极的方式在经济上帮助德国,在运交这些物资时尽管有一些暂时的周折,但对德国的战争力量肯定是有价值的。苏联把全世界共产主义宣传的火力转向德国的对手,在政治上帮助德国。1940年5月29日,舒伦堡从莫斯科写信给德国外交部讲到克里普斯使团时说:“没有理由要怀疑苏联对我们的忠实态度。这里没有任何迹象使人相信德国最近的一些胜利在苏联政府中引起了惊慌或者畏惧。”并且,只要法兰西之战还在进行,德国政府那方面就继续煞费苦心地装出一副忠于对苏关系的样子。

例如,6月8日柏林的外交部告诉它的驻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代表说,柏林方面重视“使大德意志范围内的乌克兰人的各个组织不要进行任何政治活动”。又如,6月中旬苏联政府开始行动,把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时,德国采取了苏方认为是正确的做法。6月17日,魏茨泽克对所有驻外德国使团发出通电,告诉它们俄国的这些行动是“俄国和波罗的海国家之间的事情”,因此,鉴于德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不变”,德国方面没有理由要紧张不安,它的驻外代表在谈话中应避免发表任何可能被理解为有所偏袒的言论。莫洛托夫6月18日把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的行动通知舒伦堡时,“对德国武装部队取得的辉煌胜利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然而,正是因为这种胜利当时已经大得出人意外,成为国际形势中一种新的因素,因而促使苏联政府如此慌忙地把这些波罗的海小卒从棋盘上吃掉。苏联的缓冲地带的北段这时已处于切实可行的最好的防御状态。南段的防务还有待设置;眼看着德国即将征服法国,或许还将征服英国,苏联必须争取时间。假如苏联早已知道它对希特勒的居心叵测作最坏的猜疑是正确的,而且知道希特勒心里已经有了进攻苏联的计划,它一定会更加慌忙地建成它西面的缓冲地带。

早在6月4日莫洛托夫就向舒伦堡提出询问,透露了苏方对于轴心国在东南欧的意图很不放心。6月16日,里宾特格甫指示舒伦堡答复莫洛托夫:德国政府感到满意,因为战争没有蔓延到巴尔干地区;原则上,德国在那里对领土没有兴趣,而只有商业上的关系;并且,德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对苏联的态度是始终坚定不移地以“明确的莫斯科协议”为根据。但是,苏联政府对东南欧的忧虑并未消除。6月23日,在舒伦堡得到关于苏联对波罗的海国家采取行动的通知以后五天,莫洛托夫告诉他,“比萨拉比亚问题的解决不容许再拖延”,苏联的领土要求也要扩大到布科维纳,因为那里有乌克兰居民。于是舒伦堡表示担心,由于罗马尼亚这时正在供应德国“大量重要的军用和民用原料,罗马尼亚对外关系中的困难,将会造成对德国利益的严重损害”。他请莫洛托夫暂时不要采取行动,先让德国政府有时间研究苏联政府关于罗马尼亚的意图再说。莫洛托夫向他保证,说苏联政府将尽一切可能保障德国在罗马尼亚的利益,可是他再一次说明事情非常急迫,并说希望德国不要妨碍而要支持苏联政府的行动。

6月26日,苏联政府采取两个步骤抚慰轴心国。莫洛托夫告诉舒伦堡,苏联政府已经决定把它向罗马尼亚提出的关于布科维纳的要求只限于该省的北部。同一天,他告诉意大利驻莫斯科大使,在地中海方面苏联政府打算承认意大利的霸权,条件是意大利承认苏联政府在黑海的霸权。然而,就在这次谈话中,莫洛托夫说,如果罗马尼亚不肯让步,苏联将用武力收复比萨拉比亚,6月27日他通知舒伦堡,他已于当天把苏联的最后通牒交给了罗马尼亚驻莫斯科公使。苏联这一行动所引起的一系列有关罗马尼亚的事件,本书另有记述。这一系列事件中的倒数第二件,是里宾特洛甫8月31日指示舒伦堡把轴心国就匈牙利对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所作的维也纳议定书通知莫洛托夫,同时再通知他,既然匈牙利对罗马尼亚的要求以及苏联对罗马尼亚的要求都已经得到满足,而保加利亚的要求也即将解决,所以轴心国家,因同罗马尼亚的经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承担义务保证罗马尼亚的领土,“以便一劳永逸地防止在这种领土和种族情况复杂的地区再发生很容易发生的种种分歧”。当舒伦堡于9月1日把此信递交莫洛托夫时,莫洛托夫请他提醒德国政府注意,“德国的行动,已违反了互不侵犯公约的第三款,该款规定应进行协商”。这次舒伦堡和莫洛托夫的会晤使德苏关系急剧趋向恶化,始终未能好转。从那天起两国关系每况愈下。假如苏联政府已经知道,自从1940年6月25日法国覆灭以及6月27日苏联给罗马尼亚最后通牒以来,希特勒一直在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则德苏关系还要恶化得更快。

希特勒在西线战事还未结束以前,就告诉约德尔,“他已基本上决定,一俟军事形势许可,就采取步骤对付这种危险'指来自苏联的危险'。”法国覆灭后,他和法国人以及俄国人一样,曾预料英国会步法国的后尘,早日和德国媾和。当英国没有这样做的时候,德国人感到诧异;希特勒以及他的一些军事顾问开始怀疑,英国这种古怪的坚决态度的主要原因,是否是暗暗抱有某种希望,期待克里姆林宫改变政策。

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在一次有他的主要军事顾问们参加的会议上,讨论了英国的继续作战,德国即将作出入侵英国的决定,以及在1940年秋天进攻苏联的计划。犹如拿破仑在得到特拉法尔加战败的消息以后,拆除了他设在布洛涅的兵营,挥兵东向乌尔姆和奥斯特里支那样,希特勒也从打算入侵英国改变为进攻俄国,其眼前的目的不是为德国人民取得生存空间,而更多地是要通过征服整个欧洲大陆,以冲垮英国的抵抗。同样的策略曾促使拿破仑于1812年入侵俄国,并招致同样的惨败。

在国际军事法庭的文件中,在(最高统帅部作战参谋部防务处负责人)瓦尔利蒙特的口供书里,都说约德尔于1940年7月29日该处在巴特莱兴瑙召开会议时讲,希特勒打算在1941年春天进攻苏联。7月31日,在伯格霍夫开了一次决定性的会议。希特勒、凯特尔、约德尔、雷德尔、勃劳希契、哈尔德和冯·普特卡默尔(希特勒总部的海军副官)都出席了。希特勒对于入侵英国完全不热心。会议决定,入侵英国以德国空军的成功为条件。如果空袭失败,入侵应推迟到1941年5月。希特勒断言,俄国是英国最依赖的一个因素,俄国被击溃,英国的最后希望就破灭,德国就会成为欧洲和巴尔干地区的主人。于是决定对俄国的进攻将于1941年5月开始,在这时发动进攻,就可以有五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任务。

德国的军事力量应重新部署如下: 7个师留驻挪威 50个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