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公关怎么学 > 第9部分(第2页)

第9部分(第2页)

不但如此,这种羊羔一样的小皇帝偏偏常常是那种自信满满、急欲证明自己长大了的孩子(这种孩子现代“小皇帝”中怕也不少),偏偏他又有杀人的权力。如果您仗着自个儿资格老,功劳大,有事儿没事儿整天念叨“你爸爸当初是怎样不是怎样”等等等等,念一次两次也许问题不大,一个月念二百多回,那小羊羔就得恼了:您不是总惦记我爸爸吗?得,您下去跟他一块儿解闷拉倒。

有时候不提意见,什么都不管,一样挨小羊羔的刀。南朝刘宋有个亲王叫刘义恭,在他侄子刘骏当皇帝的时候处处小心谨慎,没事儿就上个自我批评信把自个儿贬损一番,结果素来对皇亲国戚十分猜忌的刘骏竟没拿他怎样,让他舒舒服服混了半辈子。等刘骏一死,侄孙刘子业即位,刘义恭一看,这新皇帝才15岁,又没本事又没人形,哈哈,这下我老命算保住了,于是整天海吃海喝,打算安度晚年。结果怎么着?让这个15岁的羊羔皇帝做成了肉粽子—这小皇帝一瞅,哦,敢情这老家伙只怕我爹不怕我啊,我今儿个就让你怕一回得了!

明白没有?这二位错就错在“放松”二字上,以为伺候羊比较安全和容易,可以不那么拘束,但千万记住,“伴君如伴虎”是句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这君是老是少,是聪明是愚笨,都是天字第一号的超级危险品,可千万大意不得啊!

连洗手都不肯,就别指望他洗澡了

话说汉元帝当皇帝当得闷了,有一天突然想征求一下群众意见,就大老远从山东请来一位民间知识分子贡禹,向他请教自己的行政措施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贡禹说,您老婆娶得太多了点儿,个人消费标准太高了点儿,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嘛,所以这两样都得裁减裁减。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写到这儿,对贡禹的表现很不以为然:人家皇帝难得征求一回群众意见,更难得征求你这个群众的意见,你放着*啊、干部制度啊、经济政策啊那么多重大问题不说,单说这些个人小节,这不是有病吗?

要搁我是贡禹,劈头能给这司马温公一耳光:您写书那会儿高寿了?怎么见识跟您砸缸那岁数差不多啊?

您当贡禹不想说这些?可您得瞅瞅这征求意见的人是谁啊。

不是有那么句话—“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皇上在内政外交上有什么毛病,知道的人还少吗?可他们知道了为什么都不说?如果不弄明白这点贸然提意见,结果只能是让大家都不自在。

也是在汉朝,东汉桓帝那时候,有人推荐河南安阳一位名士魏桓去洛阳当大臣。这魏桓接到公家发的差旅费,思想斗争了好几天,把亲戚朋友当中有见识的人都给请了来,问他们“这皇上小老婆很多,我要是提意见,他能给精简点儿吗”,大家全说“没门”;又问“皇上花钱大手大脚,我要是提意见,他能给省着点儿花吗”,大家又全说“想都别想”。魏桓一听这些,立马把差旅费退还,借口身体不适死活不肯上任。他的道理再简单不过:当官就是为了干一番事业,可官是给皇上当差的,这皇上连裁减小老婆、节约开支这样的私人毛病都难改,还能指望他在国事上言听计从,有错必改吗?还是省省吧!

皇帝公关学里说得好,伺候皇上,让皇上心情舒畅,目的是把官做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途径、手段,而绝不是目的。如果这皇上被您伺候爽了之后,能让您人尽其才,那么不妨好好伺候;倘若您不论怎么伺候,他都是烂泥扶不上墙,根本不会拿您的话当回事,那您还伺候个什么劲儿?有奴才瘾不成?还不趁早家去!对皇上提意见,就该像贡禹那样,先提小的、容易改的,以观后效。如果行,就接着说下去,否则干脆不伺候。道理很简单:连洗手都嫌费事的主儿,能乖乖听人劝每天洗澡吗?

这汉元帝征求群众意见,那不过是摆个姿态。贡禹提这几个不轻不重的意见也十分恰当,您听,最好,我得空再提些更进一步的;不听,这些意见算不得什么刺激性的,您也不会把我怎么着。事实也正是这样,汉元帝对禹贡的意见给了个口头表扬,可以后也没听说他重用这位先生,更别提听他别的什么批评指教了。至于那几条不痛不痒的意见,他虽然表面上虚心接受,可您就想一想,这位大爷就是把王昭君送给匈奴人的那位大皇帝,一个老婆多到两只眼睛看不过来、要靠人家送画像来挑拣陪夜对象的主儿,就知道这意见的反馈究竟如何了。对这样的皇帝,还能提什么军国大政的批评吗?

南朝梁武帝时有个叫贺琛的,上书皇帝,批评他浪费民力和钱财。结果让皇上勃然大怒,写了好几千字跟贺琛辩论,吓得贺琛连写了几份检讨书,才灰溜溜离开京城。这贺琛这会儿大约也明白了,皇上要的不是意见,而是尊严和面子,那么您就留着您的尊严和面子一个人待着吧,咱也该干吗干吗,横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至于那位扶不起的皇帝,等他落得被侯景弄到没饭吃地步的梁武帝一般田地时,就让他自己个儿对着一堵墙生闷气去好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没学会当奴才,就当不了主子

话说唐朝末年有个大太监叫杨复恭,因为贪恋权势让皇帝下放川北劳动改造。后来大约觉得他改造得不够彻底吧,干脆派兵*,弄得他东躲西藏,最终逃不过一个死字去。杨复恭死后衙门找到他的逃亡日记,发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皇上真是个没良心的门生。”

要说杨复恭委屈,那也不是没道理:他的确跋扈、擅权,还养了好多干儿子当卫兵,可是晚唐的太监有几个不这样的?皇帝亲兵由太监率领,这可是皇帝自己立的规矩啊!再说了,昭宗皇帝就是他杨复恭跟哥哥杨复光力保才坐上宝座的,平常文的武的,没少出谋划策,皇上还叫过他一声老师,又没造反又没作乱,莫名其妙落得这般下场,自然是越想越郁闷了。

他冤吗?他半点儿也不冤!谁让他一个太监非要当皇上老师的!

没错,唐代是太监势力极大、作威作福的一个朝代,太监不但可以管理商业,监督各地文武官员,替皇帝充当耳目和使者,还正式成为几十万御林军的总指挥。问题是,他们这些权力并非像汉朝“十常侍”那样自己抢了来,而都是皇帝给的,皇帝既然能给,那自然就能收回,因此爬上权力顶峰的太监固然多,但旋即摔下来的却也绝不在少数。

要弄明白杨复光为什么错,就得先弄明白皇帝为什么要用太监干这么多重要的事。

这问题,唐宪宗在回答大臣质问时说得明明白白:官员的任免终究有一系列繁文缛节,不能说用就用,说抹就抹,会惹很多麻烦;而太监就是一宫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