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王德用这么若有若无的一提醒,郝仁听到了一个关键词,才恍然大悟!
奶奶的,自己太飘飘然了,忘记了这是我大宋了!
我大宋自有国情在此!
阵图,没错,就是王德用口里的阵图!
在古代,打仗要排阵,要讲究、演习阵法。所谓阵法就是野战的战斗队形和宿营的防御部署。把队形、部署用符号标识,制成作战方案,叫作阵图。
在华夏的历史上,从春秋时期的郑庄公用鱼丽阵和周王作战,到清朝太平天国时用的百鸟阵,可以说整个中华历史上的所有战争里,大多数时候都有阵法的记录和运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句,一直流传到后世,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但这毕竟只是历史上只言片语的举例,真正的行军布阵,虽自有章法,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出改变!
否则一味的墨守成规死记硬背兵书战阵,那只能是遭受失败的苦果。
那纸上谈兵的赵括和失街亭的马谡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之所以流传下来,就是这教训足够深刻,需要后人警醒,也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毕竟充满了戏剧性,是极少数情况。
但是,在大宋建国初期到仁宗朝结束这一百年中,特别重视阵图。甚至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宋前期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不敢给武将太多的自主权。
这时候的统治者是用阵图直接指挥前线部队作战的,用主观决定的战斗队形和防御部署,指挥远在几百里以至千里外的前线部队。
甚至,宋太宗还亲自御制了一套平戎万全阵图。听这名字就知道,万全阵,也就是不管啥环境啥敌人,拿这套阵图排兵布阵,万无一失!
在宋代统治者讲求阵法并且亲自下场的鼓励下,诸将自然也纷纷创制阵图。
在原本的历史上,仅仅有记载的大宋将领们献上阵图,就有很多次!
王德用他爹王超支援灵州的时候,就献上过两张阵图,两张!
洛苑使赵振献过阵图。
并州知州杨偕献上过龙虎八阵图。
等等等等……
甚至在做定州路副都总管、马步军都虞候的时候,杨文广都献过阵图和攻取燕云十六州的计划。
想到这郝仁偷瞄了一眼站在后方警戒的杨文广,没想到啊,你杨文广看上去浓眉大眼忠厚老实,原来还会整这一出?!
这就是上行下效的作用啊,打仗规定的死死的,一切都得按照阵图来才行!
前方的将领无法根据实际的战场情况制定战略战术,
全凭后方的统治者一言而决。后方指挥前方!
像,很像啊!这一点,颇有点后世那位优势在我的蒋委员长通过电话电报微操前线作战指挥的事情啊!
那还是在有电话和电报,最起码练习算是方便,对前线稍微有点了解的情况下,
现在呢,信息传递靠驿站,要用通过人马腿着一步步往返传递消息,后方与前线相隔千里,
这样打仗,那能打好就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