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龙的传人作词作曲是谁写的 > 第17部分(第1页)

第17部分(第1页)

比颜真卿晚一辈的书法家影响较大的是柳公权(778—865年)。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各家笔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最好,就吸取了颜、欧之长,形成一体。他的字比颜字略瘦,骨力遒劲,结构劲紧,因此有“颜筋柳骨”的说法。柳公权生活的时代已是唐朝后期,统治腐败。有一次,唐穆宗向柳公权问下笔的方法,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穆宗明白柳公权是用这话劝谏自己,只好点头。当时公卿大臣死后立的碑石和墓志,都找柳公权书写;否则,舆论上就会责备他们的子孙不孝。柳公权的书传到国外,外国人常常用重金来买。后人把他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柳”。他的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最为著名。

唐朝以草书著称的书法家有张旭和怀素。张旭是“狂草”的开山鼻祖。他这人爱喝酒,酒后就狂呼奔走,然后拿起笔来书写,所以人们都称他张颠。相传有一天他喝得酪酊大醉,把头发染了墨写字,等他酒醒一看,字写得非常好,他自以为得力于神仙。他还说观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公孙大娘(唐代著名舞蹈家)舞剑而得其神。张旭行笔,有如从空掷下、急雨旋风之势,让人看了感到俊逸流畅,莫可穷测。当时人都很喜爱张旭的草书。他在常熟为官时,一老翁“持牒(这里指状纸)求判”,张旭为他判过之后,没过几天,这个老翁又来请批状,张旭责备他打扰官府,老翁说:“我太喜爱您的字,请批状是为收藏您的墨迹”。张旭的字和李白的诗,裴是的剑舞,被当时人称为“三绝”。他留存下来的狂草有写在五色彩笺上的《古诗四帖》,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内。

怀素(725-785年)也以狂草著名。他本姓钱。怀素是他出家以后的法号。相传他学书精勤,把无数的笔用秃了,秃笔堆积起来,好似一座坟。他还广种芭蕉树,用蕉叶代替纸练字,人们就把他居住的地方称“绿天庵”。他也好饮酒,乘酒兴浓的时候,运笔书写,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宛若有神。李白等人写诗称颂他的字象惊蛇走虺(hui毁,一种毒蛇),象骤雨狂风。人们评论他的狂草继承了张旭,而又有所发展,谓之“以狂继颠”,并称他俩为“颠张醉素”。怀素存世的作品有《自叙》、《苦笋》等名帖。

此外,唐朝篆书,以李阳冰最为有名。篆、隶用处少,名家也少一些。唐代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束灿烂的花朵,艺术大师留下的杰作,至今还在闪烁着动人的光彩。

三十三、“白马”和“青牛”

──契丹族的兴起

王宏志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辽河上游一带,生活着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契丹族。关于契丹族的祖先,史书记载是炎帝的后代;契丹族却有自己的说法:相传远古时候,有个漂亮的小伙子乘着一匹雄健的白马,沿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从上游来到下游。他遇上了一个骑着青牛的美貌少女,少女是沿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来到下游的。他们相遇在两条河汇合的木叶山(今辽宁境内)上。相遇之后,两人都产生了爱慕之心,就结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就是契丹族的祖先。这个美好动人的故事自然只是神话传说,但也说明契丹族最初是由“白马”和“青牛”两个原始氏族组成的小部落。

后来这个小部落逐步发展,到北魏时候,才称为契丹。又据说北魏时的契丹首领叫奇善汗,他有八个儿子,后来就分为八部。到辽朝时候,在永州(在今辽宁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两水合流处)木叶山,建立了奇善汗的庙宇,庙内有他和八个儿子的塑像。辽朝的军队每次经过那里,一定要进店祭祀祖先。从这一传说可以看出契丹在北魏时已经分为八个部了。

关于契丹民族的生活,也有个有趣的传说。契丹的一个首领叫喎(Wai歪)呵,头上戴着野猪头,身上披着猪皮,住在帐篷里。后来他的妻子偷了他身上披的猪皮,喎呵就从此不见了。契丹群众又推举了一个首领,叫昼里昏呵,他养了二十头羊,一天吃十九头,留下一头;第二天仍然有二十头羊,他又吃了十九头,留下一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他还是有二十头羊。这两个故事很离奇,当然绝不会是真事。不过从这两个故事里可以看出契丹族那时正从狩猎生活向畜牧生活过渡。

契丹族在不断发展,到唐朝末年,中原战乱频繁,许多汉族农民、手工艺人逃到长城以北,进入辽河地区,和契丹族生活在一起,进一步促进契丹族的社会发展。不过,契丹族由氏族部落联盟到建立国家是由他的杰出领袖阿保机来完成的。

阿保机(872—926年)出生于契丹迭剌部的世里家族。世里是个地名,翻译为耶律,所以,阿保机姓耶律。迭剌部是契丹八部里最大最强的一个部落。阿保机祖上几代都担任迭剌部的酋长,在对外的争战里,个个是强手。阿保机从小练习武艺,青年时代能挽三百斤的弓。在战场上他英勇异常,又有计谋,迭剌部就推举他当了酋长和军事统帅。阿保机在对北方少数民族和南边汉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驻守在河东地区的晋王李克用,惧怕阿保机来攻打,就派使臣去请求同他会盟。905年,阿保机率兵七万来到云州(今山西大同),同李克用相会。他们互换战袍、马匹,并且相约为兄弟。李克用赠给他金钱和丝绸数万,阿保机也回赠战马三千匹和其他牲口上万头。唐朝另一个割据势力朱温,就是后来五代时梁朝的建立者梁太祖,也派人乘船过海来向阿保机送上书信、钱财和珍贵的礼品。李克用的会盟,朱温的送礼,都足以说明契丹力量的不断强大。

那时候,契丹八部的首领是痕德堇。这个人懦弱无能。唐朝在河北北部的割据势力刘仁恭,常派兵在深秋时节攻打契丹,还在每年霜降之后派人焚烧塞外的牧草。契丹的牧马因为没有草吃,饿死的很多。契丹各部对痕德堇不满,就在907年,罢免了他的八部酋长职位,改选阿保机为八部首长。

阿保机上任以后,四出攻伐,扩大了契丹的统治地区。他还修建城池,发展冶铁等手工业和商业。同时他扩充了自己的亲兵,扩大了自己的权力。遇到出征打仗的事,他不再象过去那样同各部首领一起商议,而是自己作了决定。这就激起契丹旧贵族的反对。反对他的人有迭剌部的,也有其余七个部的人。

迭剌部反对他的首先是他的亲兄弟。911年五月,他的二弟剌葛、五弟安端等四个兄弟,密谋发动武装叛乱,取代阿保机。安端的妻子粘睦始知道后,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对,就向阿保机去报告。阿保机立即行动起来制止了这场叛乱。阿保机感到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对付旧贵族势力,就采取“登山盟誓”的办法来了结这事件。他同剌葛等四个弟弟一起登山,杀死牲口,叩拜天地,共同起誓: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要听从阿保机的命令;阿保机也表示赦免他们的罪过。然后阿保机就免去了剌葛的“惕隐”(惕隐,契丹官名,负责管理八部贵族内部事务,权力较大。)职务,让他去迭剌部掌管军务。对在这次事件中立功的粘睦姑,阿保机加封她为晋国夫人。

但是剌葛并没有遵守盟誓,第二年冬天,他又乘阿保机外出征伐的机会,同三个弟弟一起发兵叛乱。剌葛率叛军在阿保机回军的道路上列阵以待。阿保机得到消息,立即同手下的人商议,命令军队南移,然后举行“燔(fan凡)柴告天”的仪式,说明他做契丹领袖是得到上天承认的。按照契丹古老的传统,八部酋长即位,要举行“燔柴告天”的仪式。也就是选择一个吉日,设祭坛,坛上堆着木柴,将柴点燃,八部酋长在坛前祭天。在阿保机燔柴的第二天,剌葛等几个兄弟知道他们阻击阿保机的阴谋又一次破产了,只好派人前去向阿保机谢罪。阿保机对来人说,允许几个弟弟自新。剌葛等几兄弟就亲自去向阿保机乞降。阿保机不佩带兵器,身穿素服,乘上红褐色的大马,两边跟着将军、侍卫,来接受他们的谢罪,并对他们说了些宽慰的话。这场战乱总算又平息了。

913年三月,阿保机的三弟迭剌想当奚王,就同五弟安端一起,率领骑士一千多人杀气腾腾地来见阿保机。阿保机见到他们很生气,说:“你们开始图谋叛乱,我宽恕了你们,让你们改过自新。你们出尔反尔,让我怎么统治下去!”于是就把他们拘留起来,并把他们的部下分到契丹的各军。

那时剌葛正带领自己的部众到乙室堇淀地方,还准备了一套可汗的旗鼓,打算自立为八部酋长。阿保机得到消息,立即带兵准备去打剌葛。他母亲听说迭剌、安端被拘留,急忙偷偷派人告诉剌葛,让他尽快逃走。剌葛的队伍听说阿保机要来,都慌了神,立时溃散,向北逃走。阿保税率兵追来,剌葛忙派一支人马绕到阿保机的行宫,焚烧物资和帐篷,并且纵兵掠夺百姓。留在行宫的只有阿保机的妻子述律。述律忙派人抢救,只得到了可汗的旗鼓,其余都被烧毁、抢掠一空。

那时阿保机带兵追到土河停了下来。诸将请求继续追击,阿保机说:“等他们跑远了,他手下的人总是怀念故土的,怀念故土的心愈强,手下人必然要离心,那时我们再去攻打,就会把他们消灭!”诸将都觉得阿保机讲的有道理。阿保机还把追击剌葛得到的财物分赏给将士,将士更加拥护他。后来,阿保机派兵绕到剌葛的前边埋伏,前后夹击,大败剌葛,并终于在榆河抓住了剌葛。阿保机处死了逆党三百多人,把剌葛和迭剌痛打了一顿,就从轻发落了。由亲兄弟发动的迭剌部内部的叛乱终于被镇压下去。

契丹其他七个部落里的旧贵族也反对阿保机。915年,他们向阿保机强硬地提出八部酋长按规定每隔三年更代一次,而阿保机已经任期九年了,应当立即重新选举。阿保机不同意。七个部的首领乘阿保机出征回来,在道上劫持,阿保机被迫交出八部酋长的旗鼓,同意不再担任八部联盟的首领。为了保存实力,阿保机要求允许他自成一部,七部的首领同意了这一要求。

第二年,阿保机依仗力量雄厚,决心消灭七个部的旧贵族。阿保机同妻子述律商量。述律是个有勇有谋的女子,就对他说,汉人就没有更代的规定;并为他出了盐池伏兵的计谋。阿保机照述律的主意,派人通知各部酋长说:“我有盐池,你们各部吃盐都靠我的盐池,你们只知道吃盐不知盐是有主人的,你们应当来犒赏我。”各部为了今后能照常吃盐,只好相约带上牛、酒到盐池聚会,来犒赏阿保机。阿保机在盐池旁设下伏兵。当七部酋长来到盐池宴饮,酒喝得正浓的时候,阿保机令伏兵动手,把他们全杀了。阿保机就在这年春天二月,即皇帝位,正式建国,国号大契丹,年号神册。从此,契丹国家正式建立。

三十四、庆历兴学记

──范仲淹育才

何珍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苏州这座风光绮丽的花园城市,有一所引人瞩目的学校,那就是苏州中学。这所学校座落在宽广的人民路上。校园内雄伟的大成殿和殿前的泮(pan判,泮为古代的学校)池,标志着这所学校岁月的悠久。据史书记载,这里成为学校已经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里首创学校的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范仲淹,他创建了苏州府学。

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生于989年,卒于1052年。他两岁丧父,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每日熬稀粥一盆,待粥冷却凝固以后,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以腌菜末就饭,这就是“断齑(ji基)划粥”的故事。艰苦的生活,使他懂得刻苦学习。二十七岁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他为官清廉,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范仲淹为苏州知府时,不仅领导人民疏导太湖水道,还兴办学校和书院,注意培养人才。那时,他在苏州卧龙街(今人民路)南头买了一块地,准备建宅居住。看风水的阴阳先生对他胡说:“卧龙街龙头在南,龙尾在北,这里是风水宝地。在这里修建宅院,必定子孙兴旺、卿相不断。”范仲淹听说这块地好,就表示:“只是我家富贵,那比得上天下有志之士在此受教育,那富贵将是不可估量的。”于是,他慷慨献出这块地,在这里修建了苏州府学。府学规模宏伟:“广殿在左,公堂在右,前有泮池,旁有斋室”。最初有学生二十余人,后来逐渐增加。范仲淹聘请名儒胡瑗(yuan怨)在府学中担任教授。胡瑗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有方。为了办好府学,范仲淹还让儿子范纯佑入学,要他尊师好学,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在范仲淹的支持下,苏州府学风气好,学生勤于学习,遵守纪律,当时苏州府学名冠东南。范仲淹从政三十年,兴学之志从不懈怠,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他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至今仍可借鉴。

范仲淹生活的北宋,是个积贫积弱的王朝。北宋的虚弱,在宋仁宗时(1023──1063年)已经显露出来。范仲淹认为必须实行改革,只有改革,北宋王朝才能有长久之业。他写了《答手诏条陈十事》上书给宋仁宗,提出了改革的十条措施。这十项措施中有一项就是“复古兴学校,取士本行实”的主张,也就是要求兴办学校,改革科举。他的主张得到宋仁宗的赞赏,仁宗任命他为参知政事,进行改革。这次改革是在北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年间,所以历史上称之为“庆历新政”。在这期间掀起的兴学浪潮,就被称为“庆历兴学”。

庆历新政期间,宋仁宗下诏兴学:“诸路州府军监,除旧有学外,余并各令立学。”“新政”还规定,只有在学校里学习三百天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新政”对州县学校的名额、教授和学生的资格都做了规定,一时办学之风兴起。以江西为例,庆历以前州县学校只有十五所,庆历以后几十年中就办学三十九所。庆历以前抚州没有县学,读书要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庆历以后有了县学,可以就近读书了。学校的规模也很可观,饶州(今江西波阳)府学当时有学生一千余人。总之,庆历以前州县学校少,庆历以后“州郡不置学者鲜矣”。有人说“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就是指庆历兴学说的。中央的学校也扩大了。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生员(学生),由原来的五、六十人,增加到三百人。庆历兴学对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范仲淹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的活动,并不始于“新政”期间。早在1015年,他在广德军(今安徽广德)任司理参军(掌狱讼的地方官)时,就在广德军建立州学,后来他在兴化、睦州、苏州、饶州、润州等地作官时,都注意办学培养人才。1040年,西北地区战事频繁,局势紧张,范仲淹调到陕西任经略安抚副使(掌管一路军政的副职)。在戎马倥偬之中,他也没有放松兴学育才的活动,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城东南建立了嘉岭书院。

由于“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他们阻挠“新政”的推行。不到一年,“新政”便被废止了。兴学浪潮也逐渐减退。但是已兴办的学校,不少仍保存了下来。“新政”废止以后,范仲淹也被贬为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