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找副小旗大人了。”吃完饭闲聊的时候,有眼尖的看到有人围到了副小旗跟前。
“找副小旗大人干啥?人家可都是秀才公,他们。。。。。。”矮壮青年汉子还没明白。
“他们。。。。。。诶呦!他们找副小旗大人学军纪去了。秀才公都是文曲星,人家认字,人家把军纪都记住了。”
“对呀,咱们也去,圣上还让咱们学认字呢。俺虽也认得一些,可是太少,走走走。”
。。。。。。
等到再吃完晚饭,连吃了两顿肉,所有人的精气神更是明显不同。无论身上多么疲惫,眼中都有了光彩,相互之间话语也多了起来,远不是皇帝登台之前那般麻木、那般死气沉沉。
有人带起了头,纷纷都去找自己的副小旗去背军纪、学认字,根本没用副小旗招呼。
王战将燕赵、扈敬贤两个幼官舍人和姚广道叫了过来,“朕讲的那些,一部分提纲挈领,一部分具体实操,但朕对大曌军律和金鼓旗号的细节只是略知一些,并不熟知。你们在武学中,对大曌的军律和金鼓旗号都清楚吗?”
“回陛下,都清楚。”燕赵、扈敬贤回道。
“那好,你们以朕写的为根本,以戚武毅的《纪效新书》为扩展,将之整理出来,回头咱们共同参详,看看哪些必须留,哪些可有可无。该留的留,过于繁琐无益的就去掉,整理出简明实用的东西教给大家。十天之后,朕讲授之时匀出一段时间,你们一个讲解军律,一个教习旗鼓号令。”
对于自己的新军队,王战打定主意要训练正规化,作战条令华,思想统一化。
条令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是现成的范本。书中将种种条例明确,士兵的职责,将官的职责,金鼓旗号,人员编制,军纪,作战队形,临敌应变等等,都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规定说明。当然,这可能也反证了一个事实,大曌的军队好多事情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要不然戚继光就不需要做此详细的规定;
思想方面,当然就是王战打算弘扬为华夏道统的四书,加上一些从彼世带来的先进思想。
燕、扈二人都有些惊喜,也感到了紧张,捶胸齐声应诺。
惊喜在能跟圣上一起给天子亲军讲课,这可是莫大的荣耀。若是讲的好,从此便入了圣上的眼,前途无量。紧张在于,圣上即要参详,那自己取舍都要讲出道理,否则一个不好,破坏了皇上眼中的印象,大为不美。
其实二人不知道,自己想的有些多,皇帝之所以要参详、删减,是因为要精简武器装备的种类,实现标准化、通用化,有些武器装备和相应的兵种就不会存在了。
“姚广道,你牵头,燕赵、扈敬贤协助你,把所有副小旗都动员起来,编两本书,一本《华夏先贤志》,一本《华夏英雄谱》,先不必求完美,十天之内拿出来,朕看看没有问题,就先在军中讲授,之后再仔细完善。”
“先贤志是文,但不能只是儒家,而是华夏上古圣王、诸子百家,还要包括蔡伦、毕昇这样使华夏文明进步的人。英雄谱你们自然明白,朕就不多说了。这两本书完善之后,就是钦定教材,不但要在军中讲,将来,也要在天下的学堂中讲。”王战让姚广道牵头编书。
在王战看来,严密且严明的组织纪律,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仰,是战斗力的根本源泉。这两本书加上保民铁律八大斩,就是源泉的具体化。
姚广道、燕赵、扈敬贤三人激动万分,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机会,就这样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同时也感到了如山的压力,这两本书一旦刊行,世间无数饱学大儒不知会如何审看批驳。
“白天的训练不得耽误。”王战最后警告了一句。
王战安排好夜间巡逻值守、换班交接等事宜,就带了方正化那队全由太监组成的小队回宫,当然队副除外。
用王战的话说:朕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朕的中军大帐。中军大帐,自然该由朕的亲兵守护。
闻听此言之后,一众太监习惯了佝偻的胸脯立刻高挺三分,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