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伦敦所有的报纸几乎都遇到了经济困难,尤其是《电
讯报》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与默多克一样,《电讯报》也是在“舰队街”外
面建了一座工厂。到
1985年,《电讯报》面临破产边缘,它的老板洛德·哈
特维尔被迫投靠了一个加拿大企业家和报纸出版商孔拉德·布莱克,以寻求
帮助和接济。被无休止的斗争弄得精疲力竭的哈特维尔,几乎是很自然地将
他的家族的产业,拱手送给了布莱克。
默多克常常喜欢引用《泰晤士报》专栏作家贝纳德·莱文的话来批评“舰
队街”的报纸。默多克曾经抱怨说,他在圣·安东尼奥只雇佣四个人来印刷
报纸,在芝加哥雇佣五个人,在纽约和悉尼分别各有六个人,而在伦敦,是
18个人。“这些人拿的工资至少是全国平均工资的两倍。”
在
70年代期间,英国的地方报纸开始逐渐地采用新技术,利润额也随之
上升,因而工资也跟着提高。伦敦的报纸引以为戒,没有胆敢跟着这样做的。
老资格报纸的老板们学习的不是默多克,而是一个新来的人,名叫埃迪·萨
赫,他在切尔西的瓦灵顿经营着一个报业集团。
萨赫对于印刷工会的要求和战术忍耐不住了,决定引用新的法律打散他
们。撒切尔政府在
1980年和
1982年通过了《贸易联盟改革法案》。工人对
“撒切尔主义”颇为愤怒,焦点集中在瓦灵顿的纠纷上。萨赫的广告办公室
和助手们被大约
4000名水手、矿工和其他参加进来的各种活动分子揪出来,
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暴力、骚乱,甚至和警察发生了冲突。这一次,“全国绘
图协会”被罚款
50多万英镑。在瓦灵顿,因报业的纠纷让工会付出的代价高
于老板,还是第一次。
萨赫成为撒切尔时代的英雄。《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主编安德鲁·尼尔
很是崇拜他,他鼓励萨赫办一家全国性的报纸,再获得新的成功。萨赫花了
两年的时间进行准备。但他不明智的是买下了非常昂贵的彩色印刷机,他想
自己来完成印刷工作,而不是让外面的印刷商来做。他还买了计算机系统,
想在屏幕上直接进行文字输入与排版,这太复杂了。
最后,萨赫自己没有能够像他想象的那样使报纸获得成功,但他的举动
和尝试对报纸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萨赫曾经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的领
导人埃里克·哈姆蒙德达成了一项协议,在印刷和生产程序中只雇佣该协会
的成员,以避免相互间无谓的争斗,那种对国家新闻事业贻害无穷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