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来买宝物的,而是有两样东西想出手。听说贵店有位鉴定专家,被誉为‘慧眼识珍’,且极为公正,所以我们想来这里卖个好价钱。”
高个子老者直言道。
方天闻此言,已然明白这二人正是冲着他而来,遂立刻上前回应:
“二位老先生,在下便是方天,明镜堂的副掌柜,所谓‘慧眼识珍’不过是外界虚名,不足挂齿。当然,无论您有何宝物,尽管拿出来,我必会给出公正合理的估价。”
话音落下,方天引领两位老者来到茶桌前,苏梅安静地站在方天身后,刘素媛和明希溪则各自忙碌着准备干果点心和烧茶备水。
“那好,你就先帮我瞧瞧这个。”
高个子老者边说边从腰间取下一个布袋,取出一只硕大的银元宝。
这只银元宝尺寸颇大,刚好能被成年人的手掌握住,其形状不同于一般的元宝,两端翘起的部分异常突出,仿佛两艘带有篷顶的小船。
方天眼中闪过一抹异彩,接过银元宝,手中顿时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重量。
他仔细观察着银元宝,只见其表面光泽透亮,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包浆,尤其是在底部分布着众多蜂窝状的孔洞。
此外,底部还刻有四个印记,分别为:匠人高明、宽城同顺城、光绪三十一年、辛未。
“方大哥,这是不是东北的大翅元宝?”
苏梅在一旁惊讶地问道。
“哈哈,苏梅你认出来了,那你就先给老先生鉴定一下吧。”
方天微笑着,让苏梅坐在旁边,将银元宝推向她面前。
两位老者见状,眼神中都流露出一丝异色,但并未言语。
苏梅明白方天此举是在给她展示的机会,她小心翼翼地捧着银元宝细看,很快便发表见解:
“这银元宝手感沉重,估计至少也有三四斤重,按照古代计量,一两银子约等于现今四十克,根据其形状和重量判断,应当是五十两的银元宝。
清朝光绪年间,东北地区流行使用银锭,其中以五十两的银元宝最为常见,印记通常包含纪年月、县名以及银匠姓名等信息,比如宽城同顺成和吉林万源长等。
这款银元宝造型独特,铸造成型时采用单面倾斜,两侧如同展翅飞翔,元宝的一面较厚重,一面相对单薄,印记则印在厚重面上,既美观醒目,又有‘东北大翅’之称。
综合来看,无论是从元宝的形态还是包浆特点,包括那些自然形成的蜂窝状气孔,均与我所了解的东北大翅特征相符,可以确定为真品无疑。
如此的银元宝,在市场上大概能价值三万元左右。”
苏梅条理清晰地分析完毕,方天赞许地点点头。
“小姑娘,你所说的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但这元宝上的几个印记,有一个是辛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代表的是1931年,而光绪三十一年则是1905年,两个不同年代却出现在同一物件上。
尤其是1931年和光绪三十一这两个数字的巧合,是不是造假者混淆视听的结果呢?”
高个子老者提出了质疑。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