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个包冠英,待成立文化公司的总经理。姜安介绍他有多年4A广告公司的从业经验。虽然冉春来不知道4A是什么意思,但从打扑克上来看,4个A确实不小了。
包冠英用几张图表展示了文化公司未来几年的收入预期,和姜安一唱一和,彻底打动了哲学中心的那几个老顽固。
不过换谁都扛得住的,一年最少一百万的净利润。几个老头激动得都快哭了,赔了几十年的坑钱出版社,今天头一次见到了希望。
刚才那场景真可怕,早知道会如此,应该叫所里的医生在旁边候着,朱老他们几个要是兴奋出个好歹,那可怎么跟所里交代。
这伙人什么都好,就是那个姜安太难搞,一直对合资公司坚持最少80%的持股比例,不过好在除了那个赔钱出版社,所里倒是不用再拿什么东西出来。
用个破烂货,一年能换回最少二十万,不对,是二十五万的收入,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所里其他的下属企业,都能有这个水平,他这个主管副所长,最少能多活十年。
瞧瞧他们,再看看所里的那些小年轻,就是每天擦桌子搞卫生很积极,一点创新精神都没有。
“年轻人还是需要放到一线去打拼,温室里可长不出坚韧的竹子。”冉所长心中感慨。
想到这里,冉春来突然来了主意。双方的合作已经基本确定,剩下的就是他把结果拿到所务会上再走个流程。
借此机会,应该把社科所勇于改革的精神宣传一下,这个怎么都算是甩掉历史遗留包袱的成功案例,而且处理手法颇为新颖,关键是所里也没吃亏。
于自己,于所里,此事都大有文章可做。
他喊来宣传干事,就着会议室谈判的画面拍几组照片,找那种热情洋溢的场面拍,越自然越好,千万不要刻意。
“咔”的一声,摄影师用照片记录了这个时刻。
两天以后,这张照片刊登在了华国日报上。
照片上,会议桌的左侧是一群老同志,-正襟危坐。右侧则是四位年轻人,他们面向镜头,脸带微笑。
姜安坐在最外面,笑得最灿烂。韩盈似乎是有意,坐在最里面,小半张脸被李大伟遮住,不仔细看还真认不出来。
照片是配合题为《社科所引入民间资本勇于改革,积极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文章发表。
文章里写,社科所和民间资本共同成立文化公司,盘活社科所闲置资源,为处理事业单位老旧包袱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云云。
那实际上呢,是社科所的大出版社踢了哲学中心的小出版社,抢了与姜安合作的机会。不过小出版社原有的十几号人被大出版社吸收了,随后小出版的资源全部转入大出版社,由大出版社出面置入文化公司,最终占股30%。
姜安团队出钱出人出项目,占股70%。
整件事情看下来,
哲学中心管委会不再担心经费被占用,此事已解。诸位老先生去了心病,都很高兴。
原小出版社的遗留人员,去了大出版社,心里感觉更踏实,他们也很安心。
社科所呢,解决了历史依遗留问题,还响应上面的号召,精简机构,关门了一家没价值的出版社,另外每个月还能额外搞点收入。真是善莫大焉!
对于姜安,虽然多让出去10%的股权,但抱上一根更粗的大腿,只能说值,太他妈的值了。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后话。
总之,谁也没吃亏。
不得不说,社科所的领导,操盘的手段高,实在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