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李成桂与恭让王在殿内消耗时间的时候,王城外,作为禁军统帅之一的李芳远却坐不住了。
李芳远这个名字,对朝鲜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一定不会陌生。
名副其实的朝鲜小太宗,丐版李二。
李芳远的母亲是李成桂早年的结发妻子,小时候混世魔王一个,而李成桂因为自己是军人世家,为家中没有读书人而颇感遗憾,就让李芳远去学儒学,结果李芳远“惟日孜孜,读书不倦”,不仅能学,而且还在洪武十五年通过进士试,翌年四月文科及第,位列丙科第七名,约等于大明的三甲进士,可以说是老李家唯一的读书种子了。
这对于老李家有多震撼?李成桂现在的老婆,也就是名门望族之后康氏,听到李芳远的读书声,叹息李芳远不是自己所生,而李成桂听到李芳远登科的消息后直接痛哭流涕,此后每次宴请宾客都会命李芳远联句,也就是做些诗词来烘托气氛,算是老李家的牌面,证明他家不仅仅会舞刀弄枪,不是粗鄙武夫。
而李芳远不仅能文,还能武,并且头脑相当机敏,在当年威化岛回军的时候,一开始高丽全国都认为李成桂是叛乱了,而李芳远当时为典理正郎(相当于吏部郎中),自己拿主意带着家丁家将,保护其生母韩氏、另一母康氏、七弟李芳蕃、八弟李芳硕以及三个妹妹逃亡老家,护得一家周全,让李成桂的政敌没有人质可以利用。
这种超越常人的临机决断,让李芳远开始深受李成桂信任,而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的时候,高丽侍中李穑作为李成桂最大的政敌,出使大明的时候担心走后李成桂会发动事变,便要求李成桂交出一個儿子跟他同行,李成桂便让李芳远出任书状官,随李穑入明。
等到李成桂拥立恭让王后,李芳远也于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被拜为密直司右副代言,随后成为右代言,算是李成桂在宫里的眼线和代言人。
而今天不同寻常的种种端倪,也让李芳远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如今李成桂迟迟未归,李芳远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安。
“今日之事,绝非简单的谢恩之礼,背后定有阴谋父亲,你可千万要小心。”
李芳远在心中默念,随即转身,对身旁的亲信吩咐道:“速去探查,宫内今日有何异动,尤其是王上身边的近臣,一举一动皆不可放过。”
亲信领命而去,李芳远则开始召集手下,他的手下,都是李成桂插到王宫禁卫军里的钉子。
李成桂从一个军人世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高丽举足轻重的忠义伯,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李芳远其实比任何人都清楚,而今这看似稳固的地位,实则如履薄冰,每一步都需谨慎。
是真的如履薄冰,李家在高丽国内大大小小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恭让王是李成桂拥立的,但屁股决定脑袋,恭让王是不可能安心当傀儡的,高丽的内外部势力更是不乏支持恭让王的。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宫内的消息开始零星传来,李芳远的眉头越皱越紧,他能感觉到这场针对父亲的阴谋,或许比他想象的更加危险。
“不能再等了。”李芳远下定决心,迅速召集起身边的亲信,准备入宫。
他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强行入宫无疑是对王权的挑战。
但此刻,保护父亲,维护家族的安危,比任何礼法都来得重要。
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
不得不说李芳远确实是有临机决断的机灵的,这时候随口就扯了一个理由。
抵达宫门,李芳远声称母亲康氏(非生母)病危,需紧急面见父亲李成桂告知此事,守门侍卫见状,虽知如今事态敏感,却也不敢轻易阻拦,毕竟李芳远不仅是忠义伯之子,更是他名义上的上司,在恭让王没有跟忠义伯撕破脸之前,对于他们这些小人物来讲,得罪李芳远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所以匆匆通报后,放行李芳远一行。
只不过,他们全都不能携带兵刃了。
李芳远一行穿过重重宫阙,直奔寿昌宫。
沿途,他心中盘算,如何将这突如其来的“家事”转化为救出父亲的契机。
及至寿昌宫外,李芳远故意提高声调,急切呼唤:“父亲,母亲病危,速速回府!”
殿内,恭让王正想说什么,突闻此声,不禁一愣。
李成桂则借机起身,神色凝重:“王上,臣家中突发变故,需即刻回府处置,望陛下恩准。”
恭让王一时语塞,他未曾料到李芳远会以这样的方式介入,打乱了所有的布置,碍于颜面,他只能勉强点头。
李成桂躬身行礼,转身大步流星走出寿昌宫,与李芳远汇合。
父子二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无需多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迅速离开宫廷,李芳远低声道:“父亲勿忧,此乃权宜之计,母亲安好。”
李成桂闻言,心中既欣慰又感慨,拍了拍李芳远的肩膀:“吾儿智勇双全,实乃李家之福。”
夜幕降临,忠义伯府邸内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