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能在古代搞出初中食堂的水平给上千人供应,其实也是挺费心思的一件事情,跟明军的普通士兵相比,幼军这些少年的伙食待遇,明显是要好不少的,除了年纪小需要长身体,皇孙们也被规定在这里跟士兵一起吃饭,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俗话所‘为将之道、一日三餐’,指挥使不容易啊。”李景隆夹了块鸡肉进嘴里嚼了嚼,感叹了一声。
“姑父确实厉害。”
亲身体验了明代的军旅生活以后,朱雄英对李景隆的评价已经高了不少了。
战争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打仗,另一个部分是打仗之外的事情这句话看起来像是废话,其实不是,从《孙子兵法》开始,无数的古代兵书直到现代世界的诸多军事理论,稍微对军事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战争打的就是后勤,打的就是组织度。
组织能力,对于一支军队来讲至关重要,虽然历史上的名场面,从来都不会记录这一点,只会记录某位名将在某场战役中运筹帷幄,临机制胜。
但要知道,战争是动辄数千、数万、十几万、几十万人的集体行动,但凡是人就需要被组织、需要吃东西、需要训练、需要住宿睡觉,而人数越多,对于组织者的管理难度来讲,就越大。
所以通常来讲,评价一个普通的将军,先评价的不是他能不能带着队伍打胜仗,而是能不能带着完整状态的队伍到战场,到战场的时候士气没有低落、士兵吃得饱穿得暖、有帐篷睡觉。
其次,才是这位将军的打仗能力。
这个观点在五军都督府也是通用的,较为和平的时期,在相同的条件下,一个具有优秀组织能力的将领,肯定比组织能力差的将领晋升的要快。
而梅殷和李景隆或许都称不上什么名将,因为他们打仗的水平,都不是一流的,平安的打仗水平绝对能吊打他们,但论起组织能力,梅殷和李景隆却都比平安强得多。
朱雄英略微举起了盛着豆芽鸡蛋汤的碗,跟李景隆滑稽地碰了碰。
“我打算先从如何带好一个总旗、一个百户开始锻炼,还需要向表哥多请教。”
李景隆略微迟疑,还是说道:“大明有这么多将领,倒也不必自己学吧?”
名将,并非皇帝的必备副职业。
相反绝大多数皇帝一辈子都没上过战场才是常态,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接触战争的唯一方式就是从军队将领送上来的奏章里。
而名将对于皇帝来讲,也绝非是什么不可或缺的存在,相反,如果皇帝能力平庸威望不足,那么手握兵权能征惯战的名将,几乎就等同于一个即将篡位的权臣,隔壁高丽国的李成桂、日本国的足利义满、安南国的胡季犛例子简直不要太多,除了足利义满这老登是没挺到自己篡位当天皇,李成桂和胡季犛当完权臣可是都篡位了,而这三个人,哪个不是打老了仗的?即便是作为安南国儒学宗师的胡季犛,权力也是从军功中获取的,有点类似于司马懿。
就都是现世的例子,要是再往前面数,那多的根本数不过来。
所以,一个治世的守成之君,如果让人去选,大概率需要的是李景隆这种水平一般,但是不遇到高手也能稳扎稳打,同时没有野心的将领,而不是还在草原上砍人的那位野心勃勃的四叔。
军旅生涯对于皇帝的成长当然是有帮助的,但一个好的皇帝,也确实是不必亲力亲为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将领的。
但是,但是,正所谓人各有志,拥有完整的军事履历并且掌握兵权这件事情,却是朱雄英志在必得的。
原因也很简单,就三点,其一,母亲常氏给他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军队人脉资源,有常茂、蓝玉等血亲及其部下的帮助,比起其他皇孙,朱雄英更容易在军队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其二,朱雄英想要建立的,绝不是一个因循守旧的王朝,而是需要开拓进取,要让华夏拥有自己的大航海时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北美五十州。而这种剧烈的对外扩张,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军事冲突,就更需要对军事和战争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其三,对于自己本身,朱雄英也更希望能够做到文武兼修,即便远不如二凤那种人中龙凤,但也要有一个追求,他不想走朱标的路,成为一个每天在宫殿里批阅奏折的顶级事务官。
而幼军里面,按照现在的趋势,再过十年二十年,注定会走出大量的中低层军官,这些人从现在开始让其聚拢在自己的麾下,再加上以后随着军事方面的继续历练和接触人脉,那么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后如果能够登基为帝,就能将整个帝国的军队如臂使指,同时军中建立的威望,也会让任何将领都不敢有谋逆之心。
所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军事这条道路上,是朱雄英必然要做出的抉择。
朱雄英只道:“老一辈都是枪林箭雨里厮杀出来的,到了我们这一辈,哪能废弛武备呢?若是不习军旅,难免文恬武嬉,此非我所愿。”
“既然如此,知无不言。”
李景隆囫囵了两口菜,自然是满口答应,虽然在府军前卫,他堂堂曹国公府小公爷只是一个千户官,但是职位你也得分地方不是?
对于自己的职位,李景隆也很满意,再怎么讲,梅殷和平安一个是老朱的女婿,一个是老朱的干儿子,辈分都比他大一辈,李景隆又没太大功劳,所以矮一头也实属正常,比同辈低一点无所谓,虽然其他勋贵二代,有人都干到佥事了,但李景隆这个官职属于低职高配。
要知道,现在府军前卫的其他事情,指挥使梅殷和指挥同知平安可基本都不管了,都交由其他同知和佥事管理,他们两人一心扑在幼军上,而幼军就是一个千户所的规模,李景隆这个千户,其实就是幼军的头头,他上面虽然有梅殷和平安看着,但权力其实是不小的,前途也很光明,比他在家待着或者终日去秦淮河浪荡可强多了。
“后勤方面,有什么可看的书吗?”朱雄英问道。
李景隆怔了怔,旋即回答道:“其实若是论起大军后勤,不妨看看《李卫公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