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一听梁明伦这话眉头一皱脸色微变但是很快就恢复正常了,但另外几人听到梁明伦这话倒是波澜不惊没什么表情变化。
王铁感觉到诧异的原因是那孔有德的女儿才四岁,这么小的年纪就说亲事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不过王铁转念一想这个时代的特殊性也就能够理解了,这年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的女性甚至在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父母指好了夫家,所以梁明伦提的这个建议在这个时代其实是很正常的。
至于那徐祖光与孔四贞的年纪差距那就更不叫过事,这年头不比后世,只要年龄差距不是个几十岁以上,是不会被人说老牛吃嫩草的,况且徐祖光和孔四贞才差十二岁而已。
那《三国演义》里面刘皇叔与孙小妹差三十多岁都能被传为佳话,可见年龄差距大一点在这年头也没人会说什么。
不过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这年头虽然从小就订下亲事的多,但按规矩是要等到女子十四岁及笄之后才出嫁的。
而孔四贞今年才四岁,也就是说要等十年之后才能与徐祖光成婚,而这十年之内到底会发生什么变故还不好说。
所以仅凭这一重毫无保障的关系,孔有德未必会按王铁的想法来办事。
还有一点就是徐祖光与王经纬的继女年纪相仿且这少年少女之间颇有情意,不管是王经纬还是王铁对此也都是顺其自然不掺和,所以王铁心里其实也是不愿意做这种棒打鸳鸯之事。
听梁明伦说完之后王铁便认真了想了想便对梁明伦说道:“宣理,那孔有的女儿年纪太小,等到成婚的年纪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这其中变数太大,况且孔有德也未必会同意,所以我看这个主意还是算了吧!”
王铁说完这话后点了点头便有想了一个主意出来:“大帅,既然与那孔有德结儿女亲家不行,那就不如认下孔有德那儿子做义侄,我看这样那孔有德总该不会拒绝吧?!”
说到这里梁明伦便和王铁剖析了一番孔有德目前的心理状况。
“大帅可知这后营的弟兄与我铁营格格不入且颇有些对立的味道?!”
一听梁明伦这话王铁还没开口一旁的王经纬便直接说道:“还能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这群辽人在一块抱团取暖搞团团伙伙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铁营在孔有德部没有加入进来之前内部也不是没有团团伙伙,老乡之间互相抱团取暖的情况在那里都有,只不过铁营在此之前最多也就是十几人那种小规模团团伙伙,再大了的话营里就要出重拳打击了。
可想孔有德的后营这种一两千人的老乡抱团取暖那就不是搞团团伙伙了,这都已经是拉队伍搞分裂了,这种情况在那个集团内部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听到王经纬的话后梁明伦点了点头说道:“总管此言极对,但也不全对,那后营辽人因乡党的缘故报团成伙只是外因,其实里面还内因!”
“哦?!宣理请讲!”
一听梁明伦这话王铁便来了兴趣,大伙们也都好奇的看着梁明伦看他能说出点什么东西来,毕竟这梁明伦是后营的军师且与后营的军头私交频繁,应该知道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这所谓的内因其实就是以孔有德为首的几个后营军头对我铁营极度不信任,毕竟他们现在已经是无根浮萍,连投降朝廷都不可能的那种。”
这话梁明伦说的也没错,如果铁营现在向朝廷投降的话,朝廷一定会接受的,铁营的几个头领估计还会被封大官,不过就是容易“暴病而亡”或者是“谋反”被诛。
但是孔有德他们这群人连投降朝廷都不会接受,因为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向朝廷诈降过好几次,为此朝廷还折了一些高级文武官员在孔有德手上。
再加上孔有德在登莱干的那些天怒人怨的事情,所以朝廷对孔有德的态度那就是必须得弄死,绝对不可能接受他们的投降。
再说这朝廷历来对投降的反贼那不是明杀就是隐诛,孔有德对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这孔有德从登莱被梁明伦忽悠出来之后便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孔有德他们这几个人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活命他们必须得时刻警惕着,而如今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唯一能保命的那就是手里的刀。”
“为了保住这手里刀,孔有德自然是不可能将后营给交出去,所以他必须得将后营的辽人给抱团凝聚到一块来,以此来保证自己不失去对后营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