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台上台下歌曲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张火丁在跟随筱俊亭演戏的过程中,她的艺术天赋受到这位评剧名家的青睐。筱俊亭经常对张一说:“火丁这孩子是块材料,很有艺术天赋,发展下去很有前途,有时间你得让她坚持吊嗓子呀!”张一打心眼里感谢筱俊亭对女儿的看重,但他只好直言相告:火丁受她哥哥火千的影响,一心想唱京剧,不想在评剧艺术上发展。筱俊亭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这丫头不愿吊嗓呢!原来喜好的是京剧。不过这位品行高洁的老艺术家并未因此改变对张火丁的印象,并说道:“有机会我一定帮助火丁成就京剧梦,火丁这孩子是个角胚子,将来肯定错不了。”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火丁吊嗓学京剧的事还是被团里领导发现了,他们很有看法,并批评了她。有的人甚至还说:“这孩子简直是不务正业,一个评剧学员,整天唱京剧,成何体统!”张火丁一向有个倔脾气,自己认准了的事,十头牛也别想拉她回头。她依然故我,喊嗓学京剧毫不动摇。

话已挑明了,张火丁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了,就大胆地学唱京剧,可是总用评剧大弦吊京剧终究不是个办法,张火丁便找来一把京胡,让琴师给自己吊嗓。团里领导知道张火丁将来肯定要改行,索性也就听之任之了。当时张一对女儿说:“火丁,你虽然喜欢京剧艺术,但艺术都是相融的,你先借助剧团这个平台,加紧练功和吊嗓,积累舞台经验。以后有机会考戏校学京戏,艺术底蕴也就厚实了。”听父亲这么一说,火丁心情舒畅了,练功的劲头更足了。这一年多的舞台实践,使张火丁积累了不少舞台经验,为以后从事京剧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一年多闯荡江湖的生活十分艰辛,但收获也颇丰厚,张火丁反而觉得苦中有甜,且甜更多于苦!

在廊坊市评剧团的两年中,张火丁先后随团到北京、天津、山东以及河北等地区演出。那时剧团的伙食都是自理。张一便自带一个小煤油炉,每到一地,自己点上小煤油炉炒上一个菜,然后再买点主食,就是一顿饭。剧团出发时,张一便给女儿打点好行李,把行李扛上车。张火丁那年才14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张一便在当时的条件下,想方设法为女儿调剂伙食,尽量让女儿吃得好一点。这给人家的感觉是,张一在团里就是来伺候他女儿的。

张火丁身在评剧团,心却在京剧上。她在剧团人缘不错,每到一地,张火丁总是请琴师给自己吊嗓,“张叔给我吊一段,李叔给我吊一段……”她让琴师用大弦给自己吊嗓,自己唱的是京戏。别人吊嗓用大嗓,她的吊嗓是用小嗓“咿咿呀呀……”完全是京剧韵。用评戏大弦伴唱京剧,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恐怕在梨园也算是第一人了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  坎坷的考戏校之路(1)

为了圆京剧梦,张火丁先后数次报考戏校,却好梦难圆,一次次的挫折和打击,没有摧垮张火丁的意志,她走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之路。

三考戏校难如愿

张火丁年龄越来越大,父亲张一的心情也越来越焦急。女儿无心学评剧,得赶快上戏校学京剧。说起张火丁上戏校,那真是坎坷多多,磨难多多。

1980年5月,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招生,白城市是复试的中心考场,张火丁和哥哥张火千同时参加了考试。已经经过戏剧舞台历练的张火丁,虽然年纪小,但她并不怯场,她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茶瓶汁》中的一段唱腔。考试结束后,考官问火丁:“小姑娘,你今年多大了?”“10岁”。“是哪一年出生的?”火丁实话实说:“1971年。”主考老师不得不遗憾地说:“你还不满9周岁,差得太远了!不符合入学条件。你年龄太小,入学后不能自理,所以不能录取你。”张火丁因年龄太小被戏校拒之门外,小姑娘当时虽然有点不太情愿,但由于年龄小,并没有什么难过的表示,正如父亲所说,今后还有的是机会。而张火丁的哥哥张火千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吉林省戏校。

1982年寒假,张火千放假回家带回了一个信息:吉林省戏校京剧科要招几名插班生,其中有两名旦角。张火丁一听,感到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就给父亲说要去考戏校。父亲为了有把握,商定在开学后带她去戏校,找老师先学几段京剧唱腔,以迎接这个考试。

1983年春节过后,张火千带着妹妹火丁提前返校。到了长春,张火丁住在哥哥的老师家中,就餐在戏校的食堂。在学校就餐时,张火丁心中有一种别样的感觉,就好像自己是戏校中的学生一样。

张一为女儿火丁找的教唱京剧的老师叫杨福祥,时年40多岁。他是吉林省戏校京剧科的京胡老师,因车祸失去双脚,装上了假肢。他行走十分困难,却是一个十分热心的人。张火丁每天都去他家学唱。

1983年5月10日,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来白城市招收插班生,张火丁报了名。参加初考的是两位男老师,张火丁一切皆合格,就等待5月20日进行统一考试了。在统考这天,戏校来了几位老师,有考查唱腔的,有看身段表演的,有考查基本功的。张火丁依然全部合格。五天之后,张火丁决定去吉林省戏校复试。这时的火丁心情难以平静,如果复试成功,自己就可以与哥哥一同学京剧了,一想起这事,张火丁就打心眼里高兴。

1983年5月24日,张一带着女儿火丁一起去吉林省戏校参加复试。父女俩早晨六点半上火车,下午才到长春。小火丁坐在火车上又高兴又着急,总感到时间过得太慢,火车开得太慢。父女俩到了戏校后,第二天,张火丁在父亲和哥哥的陪同下,来到了戏校考试大厅。当时参加复试的有不少家长,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在考试中,张火丁发挥得很出色,但终因年龄及种种原因,再次名落孙山,未能跨入戏校大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  坎坷的考戏校之路(2)

1985年7月,张火丁与父亲随筱俊亭剧团巡回演出,由河北沧州南下山东乐陵、宁津、德州等地。到德州时是一个清晨,这天是个阴天,天空灰蒙蒙的。张火丁正在剧团驻地练功,这时父亲过来叫她,当她随父亲回到居住的房间一看,令她意想不到的是,母亲和半年多未见的哥哥来了,不觉又惊又喜。一家人居然能在这里相会。张火千放暑假后回到廊坊,这次陪母亲来德州,顺便来看看父亲和妹妹,更重要的是给火丁带来一个信息:辽宁省锦州市戏校京剧科招生。在母亲未来之前,张火丁已经大略知道了一点信息。当时筱俊亭承包小组中有一位唱老生的演员常云鹏给她透露了这个信息。

机会来了,张一自然不会错过,他同意女儿去报考。虽然锦州戏校并非理想之选,但考虑到火丁已经14岁了,以后年龄再大就更不好考了。于是,张火丁便请了假,与母亲一同踏上了锦州之旅。

锦州戏校地处郊区的一个山坡上,校舍和设备一般,其基本条件无法和吉林省戏校相比。但张火丁急于跨进京剧之门,能考进这样一所戏校也可以聊以自慰了。当时火丁与母亲去晚了,学校已经开学了。锦州戏校是为剧团服务的。毕业后分配在当地有关剧团,原则上不招外省学生。

考试现场在戏校的一个练功室,参加考核的人员有校长、副校长、京剧科的班主任和一位旦角老师,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旁听。张火丁演唱之后,招考老师普遍认为她条件不错。张火丁考试结束后,戏校的领导十分满意,表示立马向市里打报告申请特批指标,让火丁回去听信。

张火丁对自己的这次锦州之行十分满意,感到这次考试应当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回到德州后,火丁将考试情况向父亲一说,父亲很是高兴,也认为很有希望,并鼓励女儿到戏校后一定要认真学习京剧艺术,力争有所造诣。

在等待消息的两个月中,张火丁感到时间是那么漫长,心里暗暗着急,尤其担心意外的变化。然而,人生有时就是怕什么来什么。两个多月后,张一收到了锦州戏校的来信,内容大致是这样,戏校普遍看好张火丁,一致同意录取她,认为张火丁是个人才,有培养前途。但文化局强调名额已满,劳动部门又不给指标,学校只能表示遗憾了。等来了这样一个结果,是张火丁一家始料不及的。但既然成了这样,难过也无济于事。张火丁也被一次又一次的厄运“磨”得有点木然了。虽然内心十分凄苦,但为了不伤父亲的心,她反而去安慰父亲,表示以后还有机会,再去努力争取。父亲自然理解女儿的心意,他对女儿学京剧的事更加揪心了。

第三次考戏校,又以失败告终。张火丁有些怨恨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京剧这个门坎这么难进呢?张火丁满腹惆怅,茫然不知所措。

一个冒险的抉择

张火丁学京剧已成为父亲张一心中的块垒,女儿三次考戏校被拒之门外,令这位倔强的男子汉也感到命运对女儿太不公平。这样一位对京剧如此痴迷的人,为何就这么难以迈进这个门坎呢?张一是条硬汉子,他是不会轻易向命运屈服的。一天,张一对妻子说:“咱们属于工薪阶层,将来给儿女留不下什么财产,可帮助孩子实现她的梦想——唱京剧,应是可以办到的。咱们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帮助火丁实现从事京剧事业的梦想!”看来张一为了女儿的京剧梦,是要破釜沉舟了。张一就是这样一个倔人,一旦认准的事,非一干到底不可。但张一又不是一个盲目蛮干的人,他做事情都是按规律出发,一步一个脚印。当时张一提出一个“四年计划”。当然这个“四年计划”是围绕火丁的京剧梦进行的。当他将这个计划和盘托出之后,全家人以及亲属都吃惊不小。因为这个举动非同寻常,带有一定的风险性。那时张火丁在廊坊市评剧团已经转了正,成了国家正式职工。张一实施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让女儿辞去公职进京学艺。扔掉了“铁饭碗”,是很冒险的事,万一以后找不到工作咋办?母亲不免为女儿前景有些担忧。

张一的“四年计划”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而是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论证才做出的。张一认为火丁已经15岁了,老在评剧团唱戏,评剧味会越来越浓,对将来学习京剧有较大的影响。坐等机遇是不行了,必须创造机遇。否则火丁的年龄越来越大,会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岂不成为终生憾事!所以,张一断然作出决定,进京为火丁请老师学京剧。决心已定,张一便向廊坊市评剧团为女儿提出了辞职申请。这一举动顿时成为剧团的头号新闻,人们议论纷纷:“张一这是老糊涂了,竟然让女儿扔掉了‘铁饭碗’……”剧团领导一听张火丁要辞职,立马给她堵住了退路:张火丁辞职以后可不能再回来!张一既然下了决心让女儿去学京剧,自然也从未想过让女儿再回评剧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样更能激发张火丁去学好京剧。

。。

六  京剧启蒙老师王兰香(1)

张火丁在评剧团学京剧,属于自学性质。真正入门京剧是在师承王兰香之后。王兰香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桐栅的弟子,戏路很宽。张火丁向她学习京剧艺术,经历了一段正规的学艺生活,这为她后来考天津戏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独特的学艺生活

1986年春节前夕,张一由北京归来,脸上溢满了微笑,凭直觉,张火丁感到家里有喜事了。果不其然,父亲带来了喜讯:女儿进京学习京剧的事联系成功了。张火丁一听就乐了,自己终于可以去学京剧了。张一决定送女儿火丁进京学艺。这天晚上,他找来一辆车将张火丁送到了北京,来到老师王兰香家中。

当时王兰香居住在北京骡马市大街果子巷内迎春街包头章一号。王兰香时年55岁,虽然年过五旬,但看上去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王老师性格温和,待人真诚。张火丁初见王兰香,感到她和蔼可亲,很快便消除了距离感,到这里就如同到了家一样,感到温馨惬意。

王兰香当年曾在吉林省戏曲学校京剧科任教,专攻青衣花旦,退休后回到了北京。她是张火千武生开蒙老师常长生的夫人。由于火千与常长生的师生关系,张一与常长生也十分熟悉,而且关系很好。常长生退休后回到了北京。当时火千仍在戏校学习。张火丁酷爱京剧,张一鼎力支持女儿学习京剧,令常长生夫妇十分感动。所以,当张一提出女儿来找王兰香学戏时,老两口不仅爽快地答应,而且决定让张火丁在其家中学戏,等她学上几出戏,再去报考戏校,并表示分文不取,义务教戏。这对于痴迷京剧艺术的张火丁是个极大的安慰,也成为她学戏的一种动力。

王兰香,北京人,自幼入科班学戏,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术家赵桐栅(艺名芙蓉草)为师。王兰香戏路很宽,嗓音和身上的功夫都很到家。当年在北京和平京剧团时,捧四小名旦之一的毛世来唱戏,后随毛世来来到长春,曾在吉林省京剧团从艺。王兰香还曾陪京剧名家王玉容、梁小兰同台演过多年戏。王兰香有时自谦地说:“我一直是二三路,净陪好角演戏了。”王兰香的教学也十分出色,她在吉林省戏校教的学生都是高材生,成才率特别高。她教戏认真,方法得当,而且要求又严格。对于这一点张火丁有切身体会。当时虽然在她家中学戏,但王兰香安排的课程和戏校一模一样。

能跟王兰香学戏,张火丁真是太幸运了。那时张火丁每天早晨六点起床,王兰香便带她去陶然亭公园喊嗓子,每天必须坚持一个小时;然后在公园广场练基本功,跑圆场、马趟子等。基本功主要是由常长生先生教授。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王兰香教给火丁的第一出戏是花旦戏《卖水》。上午两个小时学习唱腔,地点在王兰香的卧室。家里一旦来了客人,都是由常长生接待,从未打扰王兰香授课。王兰香说戏全用的是自己在戏校教学的语言,如上课下课等。她在教戏时也如正规课堂一样,气氛很严肃。王兰香当时这样给火丁授课,也多半是为火丁将来上戏校作准备的。让她早一点体验到戏校的氛围,将来一旦上戏校,她就会尽快适应那里的环境,看来王兰香真是用心良苦。

六  京剧启蒙老师王兰香(2)

上午十一时下课了,张火丁便与老师一起做午饭,自然是打个下手,帮助洗洗菜,淘淘米什么的,有时也出去买菜。老师叫自己去干啥,她就去干啥,很勤快,又很听话,深得老师的喜爱,把她当成自己的亲闺女看待。

常长生夫妇每天有午睡的习惯。此时张火丁便在客厅背诵上午所学的内容。下午三时,王兰香开始授课。主要是说上午所学的唱词中所用的身段。因房间小,施展不开,王兰香便带她去院里上课。这是一所标准的北京四合院,院内其他住户此时都去上班了,很肃静。王兰香让火丁跑圆场,她坐在一旁加以指点,一下午不知要反复练习多少次,有时火丁感到腰酸背疼,但她硬是咬牙坚持,从不在老师面前表现出来。

晚饭后,常长生夫妇在客厅里看电视,张火丁便在王老师的卧室复习一天中所学的内容。其实,作为一位15岁的少女,不是不愿看电视,也不是老师不让她看电视,主要是怕浪费时光,自己来学戏的时间十分宝贵,必须珍惜时间,严于律己,自我加压,尽快把戏学出来。

常长生夫妇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