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时间缝隙的意思 > 第229章 南宋(第7页)

第229章 南宋(第7页)

王淮像取自《浙江金华赤松王氏宗谱》。

朝廷内部也随之划分为主战派与主和派两大阵营。淳熙四年(1177年)六月,主和派龚茂良被罢相,曾建策“择将、备器(武器)、简兵、足食”,主张备战的王淮被启用为参知政事,不久出任宰相。孝宗和他制定了理财备战的执政方针,在王淮任内一直执行。孝宗模仿北宋初年,把州县的积余钱物集中到朝廷,设置封桩库,作为备战的军需。他还检阅两浙、福建的士兵,准备作战时调集。此举令抗战派大受鼓舞,纷纷上书,陈述收复失地的建策。朝廷上以宰相王淮为代表,社会上以思想家陈亮为代表,抗战派与妥协派又展开了论争。[77]

淳熙五年(1178年),史浩任右相,又推荐朱熹入朝,因遭反对,改命知南康军。次年,朱熹到任,就在庐山重建白鹿洞书院,传播道学。淳熙七年(1180年),朱熹上书给孝宗,讲“正心术,立纪纲”,又指责朝中官员。孝宗很不悦,令赵雄加以驳斥。赵雄认为处罚朱熹反而成就了他的名声。加之翰林学士周必大也极力劝阻,孝宗才停止处罚。[89]次年,朱熹在南康军任满,孝宗派朱熹到浙东路管理常平茶盐。[77]

支持朱熹的道学联盟领袖周必大[122]

在王淮支持下,朝中官员纷纷上书谴责道学。淳熙七年(1180年)六月,秘书郎赵彦中上书,指斥洛学借诚敬之名却行虚伪之实。[87]淳熙九年(1182年),吏部尚书郑丙上书,明确提出反对朱熹,说所谓道学者欺世盗名,不宜信用。[88]御吏陈贾面奏称道学者实为伪学,请孝宗“明诏中外,痛革此习”“考察其人,摈斥勿用”[88]。孝宗采纳陈贾的建策。朱熹由此罢官,继续讲学。[77][86]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时朝廷上反战主和的保守势力积极活动。淳熙十四年(1187年),周必大任右相,留正参知政事。二人都是朝廷上反战官员的代表。在周必大支持下,左补阙薛叔似等上书攻击王淮。淳熙十五年(1188年)五月,王淮被排挤罢相。周必大又向孝宗推荐朱熹。六月,朱熹到临安入奏。[77]孝宗随后任命朱熹作兵部郎官。兵部侍郎林栗出来反对,说朱熹“本无学术,偷窃程颐、张载绪余”,创立道学。在受到任命之后且迟迟不赴任,并请将朱熹停罢。[90]周必大、薛叔似等纷纷上疏为朱熹辩解。太常博士叶适上书指出林栗用“道学”名目攻击朱熹,残害善类,请求孝宗严正纪纲,扶持善类。于是侍御史胡晋臣弹劾林栗,林栗被罢免,出知泉州。[91]朱熹也免官出朝。[85]

和战之争以及道学和反道学之争并未随着主战派王淮的罢相病死和道学领袖朱熹的离朝停止,反而随着孝宗、光宗接连的两次禅让所导致的政局纷争愈演愈烈,直到韩侂胄发动的“庆元党禁”。[86]

两朝内禅

主词条:过宫风波、绍熙内禅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当了二十五年太上皇的宋高宗去世[71],在守孝三年后,宋孝宗决定让位给皇子宋光宗赵惇,由周必大和留正为左右丞相、王蔺为参知政事辅佐他,并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赵惇李皇后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光宗即位后,由于体弱多病,无法正常处理朝政。而皇后李氏恃光宗生性懦弱,任何事要取决于她,但她无心政事,因此朝政被反战主和的官员所操纵。[77]不久,留正即支持谏官何澹弹劾周必大罢相。[92]绍熙元年(1190年),留正升任左相,独专相位,并不余遗力打压主战派。[77]

从绍熙三年(1192年)开始,大权旁落李氏之手。然而李氏为娘家大捞好处。她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孝纯官拜节度使,一次归谒家庙就推恩亲属26人,172人授为使臣,李家门客都奏补得官。李氏家庙也明目张胆地僭越规制。[73]李皇后还屡屡离间孝宗与光宗,使二人长期失和。光宗内受制于李氏,久废朝拜太上皇之礼。上自官员士绅,下至贩夫走卒,以过宫为请求的人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叩头而泣、竭力劝谏的人。宋光宗一开始有回心转意的意思,又被李氏阻止而不成行,都城的百姓都开始担忧皇帝的状况。[74]

傅伯星《李后弄权图》

绍熙四年(1193年)九月重阳节,百官请求光宗到重华宫看望父亲孝宗,光宗不为所动,并下诏内侍陈源为押班,中书舍人陈傅良为表示对光宗不过宫的抗拒不予起草制词,并和给事中谢深甫一起上疏劝谏光宗。光宗有所启悟,准备率百官去重华宫,但李氏又竭力挽留光宗。陈傅良见状急忙跟随,拉着光宗的衣服,李氏被激怒后罢朝回宫。陈傅良下殿后便上疏辞官。随后,着作郎沈有开、秘书郎彭龟年、礼部侍郎倪思、国子録王介等都上疏请求光宗动身,光宗不从。之后倪思又用韦后、吕雉乱政的例子劝说光宗。光宗听闻大怒,倪思出知绍兴府。[75]十月工部尚书赵彦逾等上书请太上皇不要降旨宣布免去朝请。孝宗称他们的奏疏已经送给光宗,结果光宗又找借口不朝请。为了表示抗议。许多官员都上书请求光宗罢免自己。嘉王府翊善黄裳请求诛杀挑拨离间的内侍杨舜卿。太学生汪安仁等二百一十八人也上书请求光宗朝见重华宫,都没有回复。十一月赵彦逾再次力请光宗朝见重华宫。光宗才首次前往朝见孝宗。[76]

绍熙五年(1194)五月,太上皇赵昚病笃。六月九日,太上皇病逝。光宗始终未去重华宫问疾,也不执丧,朝中骚动,尚书左选郎官叶适向左丞相留正建议,立皇子嘉王赵扩为监国。留正于是率宰执多次请求光宗,光宗表示想要退位。知枢密院事赵汝愚主张禅位给嘉王,而留正认为尚未建储议论此事会引起麻烦,于是称病离开相位而去。赵汝愚被迫通过知阁门事韩侂胄将内禅之意向太皇太后(宪圣慈烈皇后)请示,次日,赵汝愚请立嘉王为太子,并且说到光宗批有“念欲退闲”,于是太皇太后应允。七月五日,太皇太后命赵汝愚以旨谕嘉王赵扩即位,是为宋宁宗。立皇后韩氏,其父为韩同卿是韩侂胄之兄。光宗被尊为太上皇帝,李皇后被尊为太上皇后。[72]

韩氏擅政

主词条:庆元党禁、开禧北伐

韩侂胄因拥立有功被任枢密院都承旨,传达诏令,得到宁宗和韩皇后的信任,又得到朝中抗金主战的官员的支持。[77]

宁宗恭淑皇后韩氏

朱熹初次见宁宗,就进讲道学。他还多次进札,对朝廷政务多加论议。朱熹又和吏部侍郎彭龟年弹劾韩侂胄。韩侂胄得知影射朱熹迂阔不可用。绍熙五年(1194年)闰十月,宁宗下诏免去朱熹侍讲。[96]起居郎刘光祖、御史吴猎、吏部侍郎孙逢吉,知登闻鼓院游仲鸿、起居舍人邓驿等纷纷上疏为朱熹求情,都被拒绝。[97]彭龟年上书要求逐去韩侂胄。二人都请求辞官,结果彭龟年被贬,韩侂胄加官一级。[98]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庆元元年(1195年)二月,在京镗的示意下,韩侂胄提拔秘书监李沐为右正言,并弹劾赵汝愚以同姓居相位。赵汝愚罢相出朝[99]。消息传出后,太学生杨宏中立刻联合徐范、张道、林仲麟、蒋傅、周端朝等五人上书朝廷,营救赵汝愚。韩侂胄将六人遣送“编管”(即交给地方官去管制),时人称为“六君子”。[100]六月,右正言刘德秀上书,说道学是“伪学”,请宁宗抗金,识辨道学。[94-95]于是国子司业汪逵、博士孙元卿、袁燮、国子正陈武都被罢免。[95]七月,御史中丞何澹为得到升迁,迎合韩侂胄,首开“录真去伪”的议论,借此排挤道学派。[101]吏部郎官糜师旦再次请考核真伪,被迁为左司员外郎。张贵模攻击《太极图》,也被赏赐。[95][333]

糜师旦像取自1917年修江苏武进等地《糜氏宗谱》。

参知政事京镗任右相,韩侂胄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官员们纷纷群起攻击朱熹之学。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右谏议大夫刘德秀弹劾留正引荐伪学一党,留正因此罢职。[102]二月,叶翥和刘德秀请求销毁道学家语录。叶翥主考进士,凡是考卷讲到程朱义理,一律不取。四书五经成为“世之大禁”。[103]随后何澹被提拔为参知政事,叶翥出任同知枢密院事。八月,太常少卿胡纮上书,说伪学图谋不轨,动摇光宗。党禁愈演愈烈。[104]大理寺司直邵褒然要求在科举考试中禁绝“伪学”。宁宗下诏称不录取学习“伪学”的学生。[105]十二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列举朱熹八大罪状,称其“大奸大憝”。[94][106]朱熹因此落职,其门徒蔡元定送道州编管。[77]太学生余秘还上书请求斩杀朱熹,被谢深甫阻止。[107]庆元三年(1197年)六月,朝散大夫刘三杰上书称朱熹等人被周必大、留正、赵汝愚相继利用成为逆党,立马被提拔为右正言。[108]十二月,知绵州王沇上书请置“伪学之籍”。宁宗下诏,将赵汝愚、留正、王蔺、周必大等四位宰相和朱熹、彭龟年、薛叔似等五十五人列为伪学之党。[109]两年多后,朱熹病死。宁宗的禁道学主要在于反朋党,清除赵汝愚一派官员,专任韩侂胄当政。[93]

庆元六年(1200年)秋,布衣吕祖泰击登闻鼓上书宁宗请斩韩侂胄、苏师旦、周筠并罢免因韩侂胄得势的陈自强,还请求任命周必大取代韩侂胄。御史施康年上书弹劾,于是周必大被降官一级,吕祖泰被流放拘管。[110]不久后,由于提出党禁的京镗已死,韩侂胄又想要为北伐笼络人心,加之张孝伯提醒韩侂胄将来有报复之祸,韩侂胄便授意侍御史林采、右正言施康年上疏请求杜绝天下攻讦、停止指认伪学。[111]

嘉泰二年(1202年)二月,台谏上奏宁宗“真伪已别,人心归正”;韩侂胄便建议宁宗弛伪学之禁。于是,以赵汝愚平反为标志,党禁全面弛解。[113]一大批列入“伪学”并主战的健在者,例如刘光祖、陈傅良等都复官。[112-113]

韩侂胄为了实现借北伐来稳固统治,再度起用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战官员:陈贾任兵部侍郎,吴挺子吴曦任四川宣抚副使。家居的辛弃疾也出任浙东安抚使,并起到了重要作用。[77]嘉泰四年(1204年),宁宗、韩侂胄又追封岳飞为鄂王,以支持抗战派将士。[124]不久后,又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贬秦的制词一时传诵,大快人心。[128]韩侂对秦桧贬抑,对妥协势力进行沉重打击,为北上抗战作了舆论准备。[77]

开禧元年(1205年)七月,韩侂胄加封平章军国事,总揽军政大权[126],下令各军密作行军的准备,出朝廷封桩库金万两作军需。命吴曦练兵西蜀,赵淳、皇甫斌准备出兵取唐邓。殿前副都指挥使郭倪指挥渡淮。[129]次年四月,郭倪派武义大夫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子)、镇江都统陈孝庆进兵,二人提前出兵,攻其不备,还声东击西,金军败溃,宋军收复泗州。[130]陈孝庆继续进兵,攻下虹县。江州统制许进攻下新息县。光州民间武装攻下褒信县。[131]宋军出兵得胜,形势大好。五月间,韩侂胄请宁宗正式下诏北伐。[132]

韩侂胄调任光宗时派往四川的丘崈为江淮宣抚使,丘崈辞不受命。[127]宁宗下诏朝内外举荐将帅边守。邓友龙出任两淮宣抚使。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仍为副使。伐金主力军分布在江淮、四川两翼。但早在伐金前一月,吴曦已里通金朝图谋叛变。[123][133]金朝指令吴曦按兵不动,并密许其作蜀王。[77][133][139]韩侂胄多次催促,吴曦不理。金军有吴曦在四川接应,得以集中兵力到东线作战。[136]六月,宋郭倪军驻扬州,派遣郭倬、李汝翼会师攻取宿州、李爽攻寿州、皇甫斌攻唐州、王大节攻取蔡州都战败。只有毕再遇一军继续获胜。[134]韩侂胄因出兵无功,罢免苏师旦和邓友龙,又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用叶适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丘崈一上任就放弃泗州,并贬斥王大节等人。[135]战争形势因此变为金军南侵。十一月,丘崈任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兵马。[140]金完颜纲军陷光化、枣阳、信阳等地。[141][143]不久淮西县镇,都被金军占领。[142]年底,金军秘密派人去见丘崈示意讲和,丘崈送金使北归。[143-144]从此,丘崈多次遣使与金军谈和。[14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