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末大寨主免费 > 第五百一十七章 刘存旭下扬州(第1页)

第五百一十七章 刘存旭下扬州(第1页)

第五百一十七章刘存旭下扬州对于童子军的改革,也是楚行在这个时代,小心翼翼展开后,进行的现代教育的一个尝试。因为师资力量极其匮乏,除了一些开明的士大夫、传教士之外,真正能够挑大梁的只有他自己。而且楚行自己也忙碌的很,这就注定这种方式短时间内很难大规模展开的。只能先培养那么一小戳人才,而且还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培养。只能是选择最优秀,自学能力最强的那一批人进行培养。楚行培养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让他们能成为科学家之类的,楚行只是希望能够培养出来有一批种子来,然后让这些种子担任老师,教导更多的人而已。这也是为什么要在童子军采取高年级生教授低年级生的缘故。楚行自忖,童子军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肯定是最尊重学长的一批人了,因为他们的知识,往往便是来自于学长的传授。讲武堂、国子监、童子军,这就是楚行目前所采取的三种人才教育方式,每一种的教育方式乃至学生的对象都是不同。御学堂的学生都是现役军官,这些现役军官的身前乃是弃笔从戎的士子。国子监的学生乃是普通学子。而这两个群体的学生入学之处一般都是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了,放在这个年代来说都是成年人了,三观已定,接受能力不强,但是简单培养一番后也能勉强可用。而童子军的学生清一色都是孤儿,而且年纪偏小,没有家庭束缚,同时三观尚未形成,如同一张白纸一样,楚行爱怎么培养就怎么培养。而这一次登极恩科里那些算学以及杂学成绩优异者,都将会被补充到国子监里学习。不过这些人里头并不包括刘存旭。作为一个传统家庭培养出来的士子,他能够读书就已经不错了。刘存旭家里也没有条件让他去读什么兵书杂学,算学也只能算是勉强。他真的拿得出手的,便只有楚行极其看不上的四书五经,以及还算是不错的史学和策略。不过这也算是不错了,毕竟人是可以在工作岗位行培养了。用老朱的教书育人的理论,便是德行操守都不错的人才,是可以重用的。楚行即便是想要革新,但是在出现巨大的成果之前,还是要沿着前辈的老路往前走的。徐州院试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刘存旭以第六十七名上榜,成为了大乾王朝的第一批新科生员。刘存旭考中新科秀才后,并没有着急着返回老家,而是继续在徐州城里带着,准备参加不用多久后举行的乡试。为了确保四月份能够准时的举办会试,各地的县试、府试、院试不仅仅是合并在一起考试,而且距离乡试的举办也是没有多远。而为了让新占领去的学子们可以参加乡试,这一次乡试就地就在徐州举办,预计参加的人数恐怕会有好几百人。因为不仅仅是徐州府的这些新科生员,其他非占领区的学子也可以来。哪怕是前明的秀才们,大乾的布告上也是允许他们考的。大乾王朝的这一次登极恩科,前明的秀才只要愿意都可以来直接参加乡试,不需要非得是禀生之类的。很多以往连乡试都没资格参加的明朝秀才们听闻后大为意动,不少人都是提前跑到了徐州参加乡试。院试和乡试的举办时间间隔很短,刘存旭还没来得及休息几天调整状态呢,乡试就是开始了,而这一次乡试的参加人数比他预计的还要多,一共竟然有八百多人报名应考。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新科生员,但是前明的秀才们也是占据了半数之多。乡试也是三天,考试的内容也是院试类同,只不过题目肯定是更加困难的,这一次刘存旭为了脱颖而出,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等考完后整个人都感觉要虚脱了。等到放榜之日后,他和赵文章等几个一同参加乡试的人一大早就去等候看榜了。这一看不要紧,他竟然是发现自己的名字位于前列,虽然不是前三,但却也是位于第四名。这要是换成殿试的话,可就是二甲头名了。这让他兴奋异常,因为他终于考中举人了,哪怕这举人是大乾王朝的举人,但也是举人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后续会试落败了,但是也能够当一个七品官了。他的至交好友赵文章同样没有落榜,只不过名次低了一点,只有两百多名。这一次大乾控制下南直隶各府乡试,八百多人应考,但是选拨的人数就足足有两百五十人,可见录取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但是这对于考生而言重要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考上了。这些新科举人们还没来得及庆贺几天呢,第二天就是被人带着上了前往扬州的海军运输舰。不仅仅是他们,山东那边的一百多名考生更是早就已经出发了,扬州府那边几个州府的考生也是在前往扬州的途中。当这二省一共大约五百名新科考生前往扬州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小部分的考生已经是提前抵达了扬州,他们就是明王朝的举人。虽然来的人很少,不过几十人,而且大多都是不怎么,考取明王朝进士无望的举人,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前明举人,而且还跑来参加大乾王朝的科举了。对这些人,礼部可是优待的很,好吃好喝供着,就差送暖床的花姑娘了。这些人的学识水平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来参加科举后,所发出的政治信号!而这些,就是楚行办科举的目的所在!刘存旭一路和其他新科举人们坐着船顺江而下,南下的速度很快,没多久就是赶到了扬州。抵达扬州府之后,他发现扬州和徐州府城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与他印象之中的扬州完全不一样。自古以来,扬州便是兴盛繁荣之地,所以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明朝的扬州,因为交通便利,经济异常繁荣,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也极其蓬勃。所以早先去过扬州的赵汝才,便在奏疏上这样跟楚行提及过扬州:瓶水冷而知天寒。扬州一地之盛衰,可以战国运。可是这依然是明朝的扬州,大体上依然是跟大明的其他城市差不太多的样子。可是在刘存旭等人抵达扬州之后,依然被惊掉了下巴。虽然说,大乾占据了徐州之后,徐州便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徐州的变化总体上来讲,跟扬州的变化比起来,真的是不值一提。首先便是街道的变化,之前那种大风吹,漫天尘土不见了。取而代之则是整齐的街道,一眼望不到编辑的青石砖。干净的街道,几乎让人不敢相信。那个城市没有随地大小便之人?扬州就没有!而且街道上的建筑都是整整齐齐的,没有任何一家商家敢侵占街道,也不是没有,其实以前是有的,但是敢这么做的人都已经是被罚款罚怕了。大乾王朝对待这些违反规矩的人,尤其是一些负面影响不大的违法行为,一般都是懒得抓进监狱,而是以罚款为主,并且是重罚。这么干的理由很简单,首先便是大王的命令,大乾的行政官员不敢有一分一毫的怠慢。其次就是穷给闹得!大乾虽然被中都凤阳给强行奶了一波,但是用大乾户部的话说,大乾的钱,没有一分是够用的。所以大乾的执法机构,依然没有改变他们的穷酸摸样。各地的巡捕们,每日要做的事情,还是要自行开辟财源。大乾即便是富裕了,也顾不上他们的。所以罚款就是成为了巡捕的重要创收手段,甚至都还定有指标,上街巡逻治安、卫生的巡捕们一天必须罚款多少,罚的多了有奖金,罚的少了扣工资。在这种创收手段的打击下,基本上大乾王朝治下的城市,市容市貌乃至治安都是明显改善,几个重要城市,比如海州、淮安、扬州更是好到了极点,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进入扬州后,刘存旭频繁都能够看见街面上巡逻的黑制服巡捕们,并且还看到了不少穿着军服的军方士兵,成群结队的在街面上巡逻,还背着传闻中的火枪。这在徐州可是看不到这么多精锐士兵,更多的是黑制服的巡捕以及治安军的士兵们,正规军士兵他们是很少见的。抵达扬州城后,他们是被集中安置在了几座大宅院里住下,但是了,你不差钱的话也可以去外面住客栈,有亲友可以投靠的话也可以去投靠,这官方提供的吃住都是免费的,你爱来不来。刘存旭在扬州可没有亲友,不过他的好友赵文章在扬州这边有亲友可以投靠,准确的说这个亲友乃是赵文章二爷爷的同僚,前明降官,如今在大乾王朝户部下为官,赵文章二爷爷已经是提前写信安排过了,等他们到了扬州后就可以去投靠,不仅仅吃住更方便一些,而且也能够知道更多的科举内幕。对他们的备考有着更大的好处!因此赵文章是带着刘存旭一起去投靠了这个他二爷爷的同僚,在户部任职的正六品秦主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