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曹操的了解,李儒自然比不得董俷。
没错,若曹操和董俷夹击李郭二人,最终得益的人是董俷。
李郭一死,司隶必然大乱。董俷就能够借此机会在司隶站稳交感,据守关中一地。
有河水阻隔河东,又有函谷关天谴,可说是稳如泰山。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
背负一个弑君的罪名,他就算得了京兆,占据了兖州,依旧要面临诸侯的讨伐。
换做是李儒,怕也不会做这种损己利人的事情。
李郭兵马,不足为惧。
但是这身边还带着百十口家眷,却不能不让人仔细的考校。
董俷这时候,做出了一个也许会让他背负一世骂名的决定:放李傕郭汜二人入关。
李儒闻听之后,不由得脸色大变。
“主公,你可要想清楚啊。若李郭挟持天子入关中,则汉室的脸面可就彻底被扒光了。到时候,李郭二贼固然是为千夫所指,可是你我,只怕也要背负万载骂名。”
董俷笑了,“姐夫,我们背负的骂名,难道还少吗?”
一句话,把李儒说的哑口无言。
汉室,也许由此而大乱,从今往后,将再也难找到当年的安宁了!
******
“主公,主公……”
何仪的呼唤声,将董俷从沉思中唤醒。
“啊,什么事?”
“林乡亭侯和华雄将军有事求见!”
董俷扭头看去,只见在马道口前,李儒和华雄正恭敬的肃手站立。
“姐夫,文开,是不是有敌情出现?”
这个时候二人出现,肯定是生了什么事情。两个月的奔波,董俷早已经习惯了。
从函谷关撤退,占领了弘农。
董俷命人洗掠了弘农库府。将金银散给了随军将士,把能带走的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能分给弘农百姓就给弘农百姓,不能分的,就一把火全部都销毁。
而后一路洗掠。
先后袭击了务乡、湖县、溪乡,最后攻占华阴。
华阴杨氏族人,被董俷杀了一个干干净净,鸡犬不留。老爹曾想用温和的手段来拉拢世族,可现在看来,什么温和的手段,狗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杀戮。
顺我者生,逆我者亡。
董俷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生了改变,手段越的凶残,把个司隶搅得天翻地覆。
在攻陷华阴之后,董俷突然现,自己的兵马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
如果是在往常,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可现在……这些兵马不足以相信,也不足以依持。别看现在跟的这么紧,一旦生了危险,肯定会不战自溃。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以成就大事。在董俷的观念中,兵多不如兵精,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依旧保持着这种观念,不曾改变分毫。
能留下的精壮,全部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