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时敏不喜欢这里,那些愚昧无知的平民总是用异样眼光打量大明使团,令人非常不爽。不过也无所谓,那些高官那些富商知道世界的某些真相,反而更加容易打交道。
瀛州也贩卖奴隶,但不会有人认为贩卖奴隶是一种荣耀,那是地下产业,上不得台面。
然而令人费解的,这个帝国的统治者中也不乏奴隶的身影,哈菲兹的卫队,总督府中的高官,苏丹的禁卫军,以及他庞大的后宫,甚至某些行省的总督。。。。。。
刘时敏还没有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时日太少,对于奥斯曼的了解还十分有限。
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马六甲半岛上,针对一神教教徒的法律还是太过仁慈了,应该效仿奥斯曼,进一步歧视他们进一步鄙视他们,如此才能逼迫不坚定者改宗,逼迫坚定信仰者造反,从而得以净化。
巴士拉奴隶市场,锡兰使团前前后后来了有三次,可惜没有收获。
市场里最多的是非洲黑哥,价格低廉,量大管饱,但锡兰不需要,天竺奴隶更廉价也更聪明更听话。
白奴较少质量也一般,因为强壮的男人会送去康斯坦丁尼耶,姿色姣好的女人大抵进了贵族的鸟笼。
这也不重要,瀛州不会使用奴隶充当战士,用于娱乐的女奴,除非有订单否则也不会下手。锡兰需要的是那种有一技之长的奴隶,比如养马、打羊毛、纺毛毯、鞣制皮革。。。。。。
多年的购奴经验证明,引进技术奴隶对大明手工业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今日的奴隶市场尤其热闹,露天拍卖场上挤满了人,高台上贩奴掮客口若悬河,叽里咕噜的说着什么。
出现这种情况,大抵有好货要登场。
刘时敏目光寻索,果见高台旁站着几名装束特别之人,一看就可推测是草原来的。仔细看,其中两人眼角眉梢略有大明北方部族几分模样。
“他们就是克里米亚鞑靼人?”
翻译询问陪同的奥斯曼官员,得到肯定答复。
有关克里米亚鞑靼人,刘时敏这几日从奥斯曼人口中也听闻他们的一些信息,一些奥斯曼无知官员甚至以为大明的皇帝也是鞑靼人。。。。。。
他们的记忆或许还停留在蒙元时代。
为了这个,刘时敏不得不耗费唇舌同他们解释。
本以为奥斯曼人口中的鞑靼人同长城以北的鞑靼人长相差不多。但现在看,除了野蛮同嗜血,长相已然大不相同了,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他们具备的某些东方人特征。
这个族群,真是走到哪里哪里就战火不断,本性难移。
在奥斯曼人口中,克里米亚鞑靼人就是他们的狗,为伟大的苏丹看家护院。
贩入奥斯曼的白奴,大半为克里米亚鞑靼人从东欧掳掠来的,据说每年输入奴隶数量可达两三万人,鞑靼人戏称北欧人为‘草原牧民的收成’。
北非海盗与他们相比,简直小巫见大巫。
他还听说在克里米亚半岛上有个叫做‘卡法’的城镇,那里才是真正的奴隶贸易中心,奥斯曼奴隶贩子经常从那里运回整船的奴隶。
看着他们冷漠残忍凶狠的面容,刘时敏一阵厌恶。远隔两万里,也不知为何,看到他们就能联想到大明长城以北那些野蛮人。
‘打草谷’同‘牧民的收成’有什么区别呢。
刘时敏转头看向陪同官员,“我可以去看看鞑靼人带来的奴隶么?”
“您是哈菲兹帕夏的贵客,自然没有问题,只是奴隶的价格。。。。。。”
“放心,公平买卖。”
“那就好,那就好!”
不一会儿,官员带过一名鞑靼人,那鞑靼人面带好奇打量刘时敏一行人,却也没有说什么,转身带着众人进入一间光线昏暗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