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定制的几面大玻璃镜已经运抵京城。另外,殿下听闻皇爷佩戴的眼镜不甚清晰,特遣了一位工匠过来为皇爷配镜。”
“皇爷的书房,殿下说原来的玻璃透明度不好,要更换,这批玻璃也一并运了来。”
“殿下还说,眼花多源于用眼过度,叮嘱皇爷少熬夜。此次入贡鲸鱼油蜡烛千两百支,蜡烛中混有龙涎香粉末,乃是殿下特为皇爷定制的。”
说完,杨家春乖乖趴着,恍若无事。
然而在场人却表情各异,精彩纷呈。
郑贵妃眼泛妒火,朱老大强挤笑意,皇后满脸欣慰,朱老五朱老六看杨家春眼冒绿光,而百官之中则发出阵阵咋舌声。
有玻璃谁还用窗纸啊,在场人又都不是缺钱的主。
只是这个玻璃在京城也只有两家店售卖,且日常脱销。豪门大户要交定金预订,但几时到货也没个准数。别问,问就退定金……
万历老皇爷很感动,好感度加一。
再看其他几个儿子,不由心生嫌弃,都是要账的主!
“嗯嗯,老七一片拳拳孝心,朕心甚慰。杨家春,你是个会办事的,如何更换玻璃便由你来办,要办好了,别给老七丢人!”
杨家春千恩万谢之余却没有起身,而是从怀中拿出一份奏本,双手高高举起。
“皇爷,瀛王殿下还有一事奏报。”
万历皇帝拿过奏本,仔细看过,又命人将奏本交给方从哲。
“卿家,你看瀛王所请是否可行?”
奏本内容简明扼要,请皇帝恩准灜州在各受灾州县发布告示,招收流民。如各州县配合,以解送流民人数论赏。
奏本在百官中次第传阅,方从哲同几位部堂商议几句,随即拱手拜道,“殿下心系黎民,此乃善举,只是臣忧虑灾民过多,不知北塘存粮多少,可令多少流民糊口?”
“是啊。”万历皇帝点头称是,“杨家春你倒是说个清楚,此等大事一定要据实以报,否则流民啸聚,定要生乱。”
“回禀皇爷,北塘存粮8万石,足以供应十万人两月所需。咸鱼可日供应两百斤、腌菜三百斤。”
“备有帐篷千五百顶,空房八十二间,想来也足以不使百姓露宿于野。”
“有医三十人,备祛瘟草药两千斤,各类风寒,腹泻药剂亦有准备。”
“北塘征用大小船只30艘,负责日常采办以补不足。后续,还会有粮食运抵北塘,据奴婢所知,不会少于7万石!”
“殿下思维缜密,行事周全,请皇爷放心,只要人到了北塘,一定会有他们一口吃的,饿不死人。”
话毕,场面为之一静,张口就是15万石粮,而且还有腌菜咸鱼。。。。。。这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陛下,既然瀛王殿下愿捐米救灾,何不将米交于朝廷统一调度,以解救更多灾民呢?眼下灾情正烈,百姓嗷嗷待哺,臣担心各州县没有余力解递灾民啊。”
说话的是户科给事中姚永济。
闻言,万历皇帝将目光看向杨家春。
“皇爷,殿下交代奴婢,本次赈灾,自奴婢起至普通家丁需签订生死契,对着自家祖宗牌位起誓,谁贪一粒粮食,全族死绝。有犯贪者,本人立斩不赦,全家流放南洋!”
“将粮食交由朝廷调度自无不可,不知哪位大人愿签生死契?”
这自然是无人敢签字的。
嘴炮言官鸡蛋里挑骨头,天大的好事也能找出一堆毛病来,什么事都要逼逼赖赖几句凸显存在感。
而但凡遇有大灾,这粮食便成为金贵物,官仓粮食转手即可获利,这中间的门道就多了,十斤粮食有几斤能落入饥民之口?这就难说。
。。。。。。
澎湖承恩岛。
小岛位在澎湖湾内,两村之大,并无常驻居民。
灜州移民转运中心便设在此岛,由最初的帐篷,至草棚,现而今则是联排平房,整齐划一,如同军营。
顾丽珍双手托着个死胎,血水滴滴答答,跌跌撞撞走到王妃近前,“娘娘,母子都去了,人……人没有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