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语:敬鬼神而远之,求神不如求己,提案要有关民生经济,其他废话休提!
第二摞,贴着‘水’字标签,38份。
这看着就舒服多了,有建议修堤坝防洪,有建议修水渠引水灌溉,有建议架设桥梁。。。。。。
且不说合理与否,起码脑子里有东西。
批语:擢各县营缮、都水、农林三署会同提案人详细勘查,当以一县之整体规划为宜规划水利,再次提交议案审议。
第三摞,贴着‘路’字标签,这个最多,竟有107份。
瀛州的路,真的都是人走出来的。
现有各县县治皆临海,物资以海运为主,但随着移民渐渐深入内陆,这路是不得不修的。
其实长史府已在勘查规划一条贯通瀛州南北的官道,但显然满足这些零碎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各村都关注着村头一亩三分地。
批语:官道8月初八动工,7月底图纸分发各县,提案打回各县参详,擢县衙各署会同各村村正共商乡道事宜,再次提交议案审议。
第四摞,贴着‘文’字标签,21份。
这就很有看头,到底都是文化人,论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有几份提案很有意思。
一份言说4年教学太短,要求增设一年,并设立高等学堂,择优录取。
一份言说学堂宜按年龄分段,大龄者当设课堂单独教学。
一份言说女子当相夫教子为宜,出入学堂有失礼法,是以应该取缔女子学堂。
一份言说学堂当以经史子集为重,报请朝廷推行县、府两试,也即童试,考试通过之学子当可以童生身份参加福建院试,我瀛州选官宜当以此为依据,走科举正途。。。。。。
21份,8份被朱常瀛丢进垃圾堆,比如那份洋洋洒洒三千字论述科举的,至于取缔女子读书那份更不用提,都属陈腐之观念。你随便说,爷爷只当你在放屁!
其余13份批语:擢文教司详议,拿出整体条陈再审。
第五摞为‘军’,第六摞为‘商’,第7摞为‘政’,朱常瀛也都一一做了批语,或打回或详议或参详。
还没到掌灯,三百几份尽皆处理完,朱常瀛也并未觉得十分乏累,实在是这些提案太粗糙了些,以一个后世人的见识很容易就可推断出其是否可行,略略思考便可给出评语。
当然,必须要是一个正常且有点文化的后世人,脑子秀逗的不算。
周总管对朱常瀛的效率早就习以为常,但闲人袁可立却被直接惊呆。
闲下来,有侍从奉茶,三人对坐。
袁可立赞叹道,“殿下之勤政,老朽佩服。”
朱常瀛微微一笑,“我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谈不到勤政,先生过誉了。”
袁可立思索片刻,说道,“这议政会设置,老夫似是略略摸出一些门道,大抵为官民群策群议,合理则用,不合理则弃,若如此,为何不置在长史府下,而是平级?”
“那是不可行的!”朱常瀛很认真的说,“孤看官制,同前朝不同,同朝廷也不同。所谓官,有执行决策之分,譬如县令为决策,其下主执行,少了什么?少了民意!
这议政会便是广泛听取民意的地方,但是这些提案有合理的,但不合理的更多,即便是合理的,也分可行与不可行。
所以要在议政会反复的议,直到议出一份合理可行的方案来,再拿给长史府执行。
如此,官吏才可不被这些事务羁绊,而专心手头的政务。
当然,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甚远,三百几份提案还是孤逼出来的,诸事还是要孤来亲手操办,不过先生也当看到,这其中确实有不少真知灼见,即便不可行,也可做施政之参考。
孤已经下定决心,自明年始,各县以户数为准推选农工商代表,成立县议政会,每年10月提案,11月审议,12月报府议政会再审。
县议政会提名组成府议政会,11月提案,12月会同诸县提案共议,通过者上交王府披红,下发长史府或者诸县实施。”
袁可立惊诧道,“如此,这议政会的权力比之长史府还要大?”
“不可如此说。”朱常瀛笑道,“在孤看来,将来,长史府将是执行机构,而议政会为决策与审核机构,王府为裁断机构,督谏院为监督机构。”
“那长史府或者诸县长官有新政实施呢?”
“有成法则尊成法,无成法可遵的自然要议。”
“若意见相左或者议而不决呢?”
“提交王府,孤来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