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也不敢干这个,怕没命,敢做的,自然也不是什么好人。
而每到一地,高寀还要驱使州县官员,书吏衙役为其办事。
如魏天爵这般的烂人自然也会极尽所能的去刮地皮,往自家的腰包里揣。
曹化淳就想,严嵩父子之贪也不及这货厉害啊,这不是数额的问题,而是手段。
将半死不活的魏天爵丢进船舱,提审林宗文。
这厮更是个软蛋,都不用打的,魏天爵的惨叫声以及身上的累累伤痕让这厮很自觉的坦白从宽。
两个狗头军师所说略有差别但大体相同。
口供拿了,但接下来怎么做?曹化淳同手下人聚在一起商议。
上疏弹劾早已被瀛王否决,此路不通。一个已经就藩的亲王无论如何也管不到这个事,弹劾这人无异于扇自己的大嘴巴;而其他人,弄不动这个阴阳人。
官面上不能解决也就只能自己动手了,不是要弄死高寀,而是要弄他的钱。
口供看了一遍又一遍,有疑问就抓过两个人来问,结果令曹化淳大为光火,这货的几处大宅都在城内,无法动手。
议论来议论去,最后目光落在一个人身上,海商潘德忠。
据二人说,此人安家在罗源县松山镇,有海船两艘,三四百人手,高寀将查扣所得大多转卖此人。
而这位潘德忠身份极为特殊,竟然是高寀的表兄,六年前方才从顺天府文安县迁来,不过并没有帮着高寀做事,而是下海经商,这些年获利不菲。
曹化淳仔细思量,越发觉得事有蹊跷。
京畿附近的太监文化再也熟悉不过,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这表亲若是个能干的,必然会被引为得力爪牙,而不是放出去单飞,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本就是高寀的产业呢?
想到此处,曹化淳拿定主意。
兵分两路,一路押送两个败类返回澎湖,一路北上赶赴松山镇,去查一查这个潘德忠。
第二日过午,曹化淳便借宿在松山镇一家脚行。
要感谢隆庆开海,福建多山,陆路难行,开海之后借用海船运输物资一日多过一日。尤其朝战之后,海疆相对安宁,毗邻诸县甚至出现定期的班船。
曹化淳一行十几人就是借用这类船只从长乐县赶来的,极是便利。
松山镇早年间为倭寇所毁,近些年才又逐渐兴旺起来,以渔民居多。
所谓‘片帆不得入海’是不可能的,大明海上的渔民从未断绝过,便冰鲜也不是没有,冬季北冰南运,地窖藏之,四月黄鱼潮来,运气好一网鱼数千尾,冰藏至港口,一艘双桅渔船出海一次便可获利数百两。
自嘉靖中期以后,临海施行渔甲制,凡渔船皆需登记造册,诸户联保,协防倭寇。
只是执行的并不是很好,地方上苛捐杂税极多,还要承担官府徭役,是渔民还是海盗也只在一念之间。
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有娱乐场所,甚至一家像样点的客栈也没有,潘家宅院也看似普通。
一户富贵北人落户于此,曹化淳越来越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