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无解。
几百年之后,当下的列强也还是有国王的,甚至一些贵族头衔也没有消失。尼德兰、不列颠、板牙葡萄牙,人家的国王头衔就延续了下来,而且老百姓也活的蛮好,比之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要好。
反观那些没有国王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反倒不如人家。
彻底的变革就代表彻底的摧毁重建,代价太特酿的大了。持续的变革与妥协,才能继承祖辈们留下的遗产。
但前提,皇家首先要自己做个人,不然谁跟你妥协啊。
自己的儿子女儿,绝对不能窝在王府里由一群女使家丁带着,幽深宫殿里养不出好东西来。
教育完什么也不懂的臭儿子,朱老七心情舒畅多了,抱着儿子走出宗庙。
王妃正一脸忧心的在外守着,看着男人有些气有些心疼。她是知道老太太同朱常瀛之间情感的,但莫名其妙折腾宝贝儿子干嘛?
眼见胖儿子没哭没闹,王妃方才安心。
“殿下,守制的房间已经收拾好了,你也要注意身体,还是去歇息一下吧。”
守制,也就是守孝,做官的则称丁忧。
儒家提倡守制三年,严格来说是27个月,这是对士大夫的要求,视为金科玉律。谁不守制,轻则遭受嘲笑重则身败名裂。
张居正就因为没有归乡守制而饱受争议。
皇家则不需要,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便亲爹死了,太子爷也要马上登位处理国家政务。至于皇帝以外的宗亲,以守制三个月为最,少则五日的也有,具体多少日由皇帝来决定。
老太太崩逝,守制三月已经是顶格。
瀛州偏远,实际上朱老七只需守制月余。
宗庙有几间耳房,也是朱老七守制的地方,吃住都要在里边。有事出门,则要对着牌位告罪请假。
对朱常瀛来说,这也无所谓,换个工作地点而已,而且清净了,非必要则无人打扰。
没有想到,老太太的离去令朱常瀛有了难得空闲时间,可以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几篇文章。
他的手边就有一本新鲜出炉的剧本。
《裹足记》
不过作者并非大名鼎鼎的汤显祖,而是那个青楼浪子吕天成。
该剧讲述,富家女卢巧娘家道中落,为亲父嫡母卖去扬州,沦为准瘦马,饱受折磨又被几经转卖,最后得了花柳被主家丢出门,为乞丐凌辱至死的悲惨故事。
朱老七翻看了几页,就觉写的入木三分,看的头皮发麻!
据吴四娘言说,故事都是真的,只是主角不同,采选这些女人人生中最为悲惨的遭遇归为一人。
其实吧,妓女这个行当并非皆悲惨,也有主动投身其中的,也有退役之后找个男人嫁了小日子过的不错的。当然,被迫营业的居多。
世界上也不只她们悲惨,悲惨世界,无人可以例外。
《金瓶梅》写的好,但太特么黄了太特么写实了,绝大多数人只看其中的黄段子而忽视了剧中人的遭遇,属于世俗小说,而非悲剧。
这个时代需要悲剧,只有悲剧才能唤醒人类的良知同愤怒,进而埋下改变的种子。
之前的《沉塘记》就很热,火爆大江南北。
这本《裹足记》效果应该也不会差。
吴四娘这老娘们还是有些人脉的,新剧一旦在屏东、澎湖打开局面,便会很快传播至南京、苏杭等大城市。
对于歪风陋俗,单单政令还不足够,要加大舆论宣传。仅仅文字宣传也不足够,毕竟这是一个文盲占据绝大多数的社会。曲艺说书,民间小调才是民间思想传播的主要渠道。
《沉塘记》、《裹足记》就能破除歪风陋习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