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永昌大君乃先朝鲜王与仁穆王太妃骨血,所以李珲才会惴惴不安。”
说话间,二人回了军营,但此时朱老七已经没了去逛朝鲜窑子的念头,他也不是要去睡女人,就单纯想要体验一下勾栏听曲的乐趣。
东哥面色稍有好转,朱常瀛陪着她吃了碗肉粥,女人叫累,躺在火炕上沉沉睡去。
朱常瀛却睡不着,他在思考一个问题。朝鲜政局如此混乱,作为宗主国的大明能否捞取一点点好处呢?
老实说,朱老七对光海君缺乏好感,确切的说是对朝鲜王室不感冒。
朝鲜的那些士大夫或许有真正视大明为父母之邦的,但身为王者,绝对不可能,谁愿意自己头上多个爹?
这一点从琉球王身上就看的真切,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得已罢了。
琉球王室,实际上被朱老七架空了,成为只拿俸禄的光杆司令,与大明藩王无异。
奄美已然设州立县,其他几座岛屿则在强力推行汉化,不久的将来,设州立县也是必然。
但琉球国小,拢共也就二十来万人口,而其精英阶层又有相当一部分为福建移民,如今又有大量汉民涌入。
多管齐下,纳入郡县并非难事。
然而朝鲜则不同,朝鲜官方册籍有民390万,朱老七推测其实际人口可能在500万左右。
这么大的人口基数,瀛州现有手段完全不适用。
即便大明动用武力强行设置郡县,也会战乱不断,最终落得个同安南同样结局。
但你不管他又不行,他就在这里。
据便宜大舅哥言说,这个光海君私下里同努尔哈赤结交,并且曾经数次借道给努尔哈赤,至于买卖易货,则公然行之,完全不把大明的禁令当作一回事。
可惜,朱常瀛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不清楚李珲这货在明金对峙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可惜,知道永昌大君的消息太迟了,如果这小子还活着,那一定要拿在手里,好生拿捏一下李珲。
李珲,不可能心向大明,因为这厮五次求封王世子都被大明拒绝,登基半年多也未获得正式册封。
他派人去北京求封,结果礼部派人来朝鲜调查他。只因他上边还有个哥哥,而大明奉行立嫡立长,怀疑他得位不正。
至于他怎么摆平的钦差,朱老七推测应该是贿赂,因为据北洋商行掌握的信息,大明钦差前去时,这厮早把自己的大哥流放江华岛去了。
试想,如果大明中枢得知这个消息,那一定不会轻易册封了这厮。
如此种种,李珲怎能不怨恨大明呢?
总之,这个盟友不可靠。
有了这个判断,朱常瀛不由对朝鲜政局重视起来。
第二日,朱常瀛便指示杨家春尽快去办几件事。
第一,调查永昌大君死因,参与此次迫害相关人等也要罗列清晰。
第二,对于那些遭受迫害之家族,暗中给予帮助。如有必要,直接送往瀛州。
第三,梳理李氏宗亲脉络,假如李珲倒台,有资格竞争王位有几人,背后实力以及声望如何。
第四,尝试接近朝鲜仁穆王太妃,如果能拿到她的证词则再好不过。
幽禁嫡母、戕害兄弟、弑杀大臣,秽乱宫廷。。。。。。
这么多罪证,朝鲜人拿他没有办法,但大明礼部还是可以折腾折腾这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