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集团,也开始发力。
首先是兵部尚书金忠,在朱棣面前“历数古嫡警事”。
暗示的意思很明显。
朱棣上位,夺取的是侄儿的皇位。
他要是罔顾立嫡立长的原则,大明以后一定纷争不断。
朱棣没办法,又询问多人意见。
解缙、黄淮和尹昌隆,皆一致推举朱高炽。
“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解缙称赞连连,最终画龙点睛道:
“好圣孙!”
大明不是只有二代。
还有第三代,千秋万代。
朱高炽屈身守分,从不争什么。
朱棣答应过他,要立他为太子,推延至今。
朱高炽也不以此寒碜自己的父亲,只是安安静静地尽孝。
所有君臣、父子的礼数,都格外地周到。
再加上有一个好儿子朱瞻基,朱高炽不容忽视。
朱棣辗转反侧,左右琢磨“好圣孙”三个字,最终和徐氏袒露心迹:
“朕要立长子为太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徐氏当然不会反对。
“全凭陛下做主。”
翌日,朱棣召集了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郑重地宣告了此事。
“老大是太子。”
“老二封汉王。”
“老三封赵王。”
并当场授朱高炽金册、金宝。
朱高煦懵逼了,朱高燧也是瞠目结舌。
“爹!”
他们还想挣扎一番,却被朱棣一个眼神,怼了回去。
朱高煦胸膛怒火炸裂,又不敢轻易发作。
莫非,他偷偷出海的事,被爹发现了?
朱高煦疑神疑鬼,憋屈地接受了册封,气咻咻地转身离开。
连朱棣的面子都不给。
朱棣看出来朱高煦不服气,为了避免生乱。
他将汉王的封地,安排到了云南,和沐家制衡。
朱高煦刚回到府邸,就收到了督促他就藩的文书,直接掀了桌子。
“我何罪,斥我万里?”
他找到徐氏哭诉,又大闹奉天殿。
朱棣自知有愧,准许朱高煦缓就藩。
一场闹剧,堪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