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不动声色,暗暗记下此事。
朝廷的确在修《太祖实录》,朱棣托付给了解缙。
这是小工程,朝廷并没有大动干戈。
“志恒说过,当今天子雄才大略,一定会修书。”
“所以我到应天府来碰碰运气。”
陈济知道,此事十分渺茫,所以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
“如今朝廷府库空虚,恐怕很难支持修书。”
大明现在有多穷,朱棣最清楚不过了。
“我相信志恒,他从不说大话。”陈济坚定道。
朱棣望着陈济的神态,心中惊叹。
莫非这个“志恒”,也是和陈济一样的大才?
可笑方孝孺自以为朝廷缺了他就不行了。
解缙、陈济哪一个的才学,不在方孝孺之上?
大明王朝永远不缺乏读书人!
朱棣也不会轻易地妥协。
“志恒说过,实在不行他就辞官从商,支持我的修书大业。”
“可是他已经辞官七次了,每一次都失败。”
陈济吐出一口浊气,心神愈发空明。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朱棣试探着问道:“天底下,真有不愿做官之人?”
“有啊。”
“志恒就不愿意。”
“他更想乘船出海,潇洒快活。”
陈济说起王守敬,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朱棣都愣住了!
“志恒是谁?”
“句容县令王守敬,志恒是他的表字。”陈济回答道。
朱棣一副见了鬼的神情。
还真的是王守敬!
“就算他去从商,也不可能筹备出这么多资金吧?”
朱棣有修书的意愿,也曾询问过朝廷大员,编纂一部集中华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需要多少银两。
结果朱棣得到的答案,让他震惊至今。
最少千万两!
王守敬怎么可能做到?
“一般人做不到,志恒还是有可能的。”
“他现在的家业,恐怕已经超过了百万之巨。”
陈济不经意透露的消息,让朱棣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