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红薯的缺点,那能叫缺点么!
红薯比土豆更能抗饥荒,人快饿死的时候,有口吃的还挑什么毛病。
陆鸣带来的又都是现代改良过的品种,无论口感还是产量都比清朝的更好。
至于存储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土豆粉、红薯粉不香么?到时候每人拿个碗蹲在地上嗦酸辣粉吃。
卫青拿过土豆,仔细观看一番,感慨道:“能有如此产量就已经足够,莫非你是上天派来相助大汉的不成。”
“不不不。”
使不得呀,上一个被认为是上天派来相助大汉的是霍去病,二十三岁就没了,吓得陆鸣一波否认三连。
陆鸣又拿出那几粒干瘪的玉米粒。
“这个是玉米,产量不如土豆和红薯,和小麦相比,生长迅速,大约百日即可收获。”
有土豆和红薯在前,玉米的产量显得不够惊艳。
但玉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主粮的重要组成部分。棒子面,玉米粥,窝窝头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滋养了无数饥饿的人。
小麦的生长周期高达两百多天,是玉米的两倍,仅凭这一项,玉米就遥遥领先,生长周期越短,人们就可以越快的吃上粮食。
“产量和小麦相比如何?”
小麦似乎已经成了卫青的计量单位。
“差不太多,但玉米要高一些。”
陆鸣老家那里种玉米的不少,常听到的就是亩产一千二三百斤。
“玉米的缺点是什么?”卫青没忘记刚才陆鸣说完产量后才说的缺点,有什么缺点还是早点说的好。
“不。。。不怎么好吃吧。”
其实煮玉米和烤玉米都可以说是人间美味,但这东西一旦晒干后,味道是真的不怎么样,陆鸣从小就不喜欢吃大碴子粥以及糊涂粥。
但是看着卫青的表情,陆鸣知道自己又说了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
大汉人民需要玉米粥,需要窝窝头,自己这话多少是有些“何不食肉糜”的混账了。
这个缺点被卫青自动过滤。
伴随着连年征战,大汉朝的财政状况越发紧张,文景二帝的积累已经消耗殆尽,百姓生活日益困苦,卫青都看在眼里。
打仗让卫青从骑奴成为如今高高在上的大将军,可他并没有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一切。
国家的现状他都看在眼里,却又无力改变,只能寄希望于早日打垮匈奴,减少朝廷的开支。
陆鸣带来的作物若是推广开来,岂不是整个大汉的百姓能多收获至少两倍的粮食。
养活更多人口,让更多人能多吃几口饱饭,陛下也能更轻松地筹集军费,早日彻底击垮匈奴。
“这三种作物只要有一样能达到你说的效果,你就能一生富贵。”
卫青知道,反击匈奴只是开始,四夷宾服,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才是当今陛下的目标。
陆鸣极有可能为陛下的宏图大业补上最后的短板,陛下又怎么会吝啬那一世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