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李定国的眼神坚定,他拔出宝剑,指向前方,大声吼道:“将士们,随我冲!今日便是我们建功立业之时!”
城内尚有清兵万人,他们俱是尚可喜的铁血心腹,总兵刘炳文更是从皮岛起便跟随尚可喜的老将,他手下的军官们也都是从辽东边军中历经战火淬炼出来的精英,对尚可喜的忠心不二。
刘炳文挥舞着战旗,高声呼喊:“勇士们,坚守阵地!忠诚和荣耀在此一举!”他的声音如同战鼓,催促着士兵们冲锋。
城门虽已被攻破,但这些清兵没有一丝退意,反而如同饿虎扑食般,迎着李定国的先锋部队发起了冲锋。
在城门狭窄的通道中,双方士兵如同潮水般碰撞在一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尸体迅速堆积,竟将城门缺口堵塞,化作了一道由血肉之躯构成的恐怖屏障。
城墙上的清兵调整着火铳,向城下明军猛烈射击,每一次枪响都伴随着明军士兵的惨叫和倒下,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短短一刻钟时间,明军在城墙下就扔下了二百多尸体。
李定国见状,心如刀绞,却也无奈地鸣金收兵,暂时退避锋芒。
城外的炮阵却未曾停歇,如同雷霆之怒,不断轰击着城墙。
清军士兵不敢露头,只得在城墙后默默承受着这狂暴的打击。红衣大炮的炮弹虽然能在城墙上留下凹痕,但对于坚固的城墙来说,仍旧难以造成致命的伤害。
“换霰弹!”炮兵团团长周德义高声下令。换药手迅速将霰弹装填进炮筒,在经过两轮试射和角度调整后,将霰弹朝城墙上猛烈发射。
霰弹在空中爆裂开来,化作无数细小的铁砂,如同死神的镰刀,收割着城墙上清军士兵的生命。
刘炳文在城墙上,面对着如雨点般落下的霰弹,他大声命令:“盾牌!快!护住头和手!”
见守城士兵成片倒下,刘炳文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命令士兵拆掉城中的民房,将门板作为盾牌顶在头上,抵挡着飞来的碎石和铁片。虽然仍有霰弹通过反弹伤到守军,但正面的攻击大多被这临时的盾牌所阻挡。
他下令城上守军开炮还击。虽然清军的火炮数量少,射程也不如明军,但凭借着地势之利,竟然与明军炮兵展开了势均力敌的对射。
短短两刻钟,便击毁了明军十余门火炮,造成了数百人的死伤,明军炮阵顿时陷入了混乱。
趁着明军炮兵混乱之际,清军组织了两千精骑出城,企图一举摧毁明军的炮阵。
清军精骑在城门开启的瞬间,如同离弦之箭般射出,领军的将领挥舞着长矛,发出震天的战吼:“为了大清的荣耀,冲锋!”他们的马蹄下掀起滚滚尘土,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直冲明军炮阵。
李定国见状,毫不犹豫地命令义子李远率领三千骑兵迎战。两军骑兵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混战,马蹄声、刀剑撞击声和士兵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惨烈的战争画卷。
清军凭借地利,渐渐稳住阵脚,大明炮阵伤亡开始变大。还好关键时刻,李来亨战船来援,战船火炮齐发,又将清军势头压下去。
眼看无法靠近炮阵,刘炳文只好下令骑兵撤回。李远本想随清军杀入城中,但城墙上火铳幽暗枪管中喷吐着火舌,那些子弹足以穿透甲胄。
无奈之下,他只好返回本阵。
火炮营的攻击开始放缓,炮筒承受不了频繁发射所造成的高温。清军的火炮也慢慢熄火,不少火炮出现了炸膛。
李定国见强攻不下,只好鸣金收兵。
当夜,李定国立于灯火通明的中军大帐内,看着帐中新会地图,脸色阴沉,李来亨、靳统武、李远等一干武将肃立于前,亦是默然无语。
“新会城墙坚固,诸位可有破敌良策?”李定国抬起头,凝视向在场众人,缓缓言道。
在一片沉寂之后,李远率先打破了沉默,他上前一步,目光坚定地对李定国说:“父帅,新会城墙虽坚,但清军的火炮数量有限,且射程不及我军。我们可以利用夜间,派遣小队潜入城下,挖掘地道,埋设火药,待到时机成熟,一举爆破城墙。”
靳统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军亦可加强炮火覆盖,同时派遣精锐部队佯攻,分散敌军注意力,为地道爆破创造条件。
李来亨则沉思片刻,提出了不同的策略:“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心理战术,派遣信使向城内散播谣言,动摇敌军军心,使其内部生变。”
李定国听后,微微点头,表示认可:“诸位的计策皆有可取之处。李远,你负责组织夜间小队,准备地道爆破;靳统武,你加强炮火覆盖,确保火力压制;李来亨,你负责派遣细作入城,务必做到隐秘。”
众将齐声应诺,各自领命而去,开始着手准备各自的任务。
夜幕降临,李远带领一队精兵,在战船的掩护下悄然接近城墙,开始挖掘地道。他们小心翼翼,避免发出任何声响,以免惊动城内的清军。
李来亨则派遣细作,携带伪造的书信和谣言,秘密潜入城中,散播尚可喜与朝廷不和、清军援兵不至的消息,试图引发城内清军的恐慌和动摇。
第二日清晨,天还未明,靳统武指挥炮兵,对城墙进行持续的炮火覆盖,炮声隆隆,火光映照着黎明前的黑暗,给清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经过一夜的紧张准备,地道终于挖至城墙下方,火药也被秘密埋设完毕。李远下达了爆破的命令,随着一声巨响,城墙被炸开了一个宽度二十丈的巨大缺口。
李定国见状,立即下令全军出击,明军如潮水般涌向缺口,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清军虽然拼死抵抗,但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逐渐力不从心。
战斗持续到天明,新会城终于被明军攻破,杀敌千余人,俘虏三千人,清总兵刘炳文在混战中被杀,其余清军四散而逃。
新会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