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再说长江第七集 > 第22部分(第2页)

第22部分(第2页)

像为大山沐浴一样,瀑布的汹涌澎湃,溪流的源源不断,温泉的终年喷涌,潭水的轻轻荡漾,让黄山因水而更加秀丽。

1616年的隆冬时节,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黄山。在徐霞客看来,黄山是他生平一次奇妙的游览。曾有朋友问他:游历四海名川,何处最奇?徐霞客回答:“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演绎成至今都被世人奉为经典的一句名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今天,专家的考察进一步证实,由瀑布与山泉汇聚而成的溪流,除少部分流入新安江、再汇入钱塘江之外,黄山绝大部分的水都汇集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然后,经青弋江,最终流入长江。可以这样说,黄山既是新安江的重要源头,也是长江在皖南地区的主要水源之一。

王振东(《黄山志》副主编):看到了吧,现在的水多好,黄山一下雨就可以防火了。你看,这都是水吧,这水大了吧?这里的水就从这个地方流向汤口,向左转,流入太平湖,从太平湖再流入长江。

王振东的家就在黄山脚下,从黄山淌出的一条小溪刚好从他家门前流过。小溪不大,当它曲曲弯弯地流出了这片大山,远处,奔涌的长江正等待着它的到来。(编导:谢媛摄影:朱奕 邰武旗)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五集  灯火石头城(1)

对南京这座灯火交替的城市来说,火光湮灭的时候,就是灯光耀眼的时候。

南京是长江边一座有着2400年历史的古城。

住在离城墙不到50米远的王忠民,每天早晨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满屋的荷花灯。秦淮河边的夫子庙年年都有元宵节灯会,王忠民从12岁起扎了一辈子灯。

每年长江的汛期一过,王忠民夫妇就开始扎灯了,这一年荷花灯将更好卖,因为“秦淮灯会”在2005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忠民、张春娣夫妇(南京灯彩艺人):哪怕下大雪天都要在外头跑,3个、5个、8个、10个,小朋友,一点点大,一人拎一个灯,有狮子灯、有荷花灯、兔子灯,各式各样的灯。到晚上了,吃过晚饭了,点蜡烛,蜡烛一点,灯笼在外头亮,红红的,玩啊;喊啊。喊是这样子的:娃娃、娃娃哎,出来玩灯了,不要你红,不要你绿,就要你一根红蜡烛。

和王忠民一样,许多南京人都是在城墙边长大的。他们的生活和命运或多或少都与城墙有着一些特殊的联系。与那些脚步匆匆的游客不同,杨国庆在这座城墙上不知道走过多少个来回。1998年,他被调入刚刚成立的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成了一个专门研究南京城墙历史的人,其实,他与南京城墙的缘分在40多年前就结下了。

杨国庆(南京明城垣史专家):为了省五分钱进玄武湖的门票,我们爬城墙,爬的就是这一段城墙,都是提着小命去翻。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每翻一堵墙的时候,城墙砖上面的字防滑。

杨国庆没有想到,当年帮助他攀上墙头的这些城砖上的字,几十年后会成为他探索南京城墙奥秘的向导。

南京的城墙砖上都有烧造地和监制官吏的名字,杨国庆和他的助手把这些字一一拓下来,比较分析,发现城墙所用的每块砖,都是用长江两岸的泥土,和着江水制作,在江边筑窑烧造,然后用船顺着长江运到南京。

杨国庆:是长江中下游水系,基本上有关的一些府、州、县,在南京城墙上都能找到它烧造的城砖,如果说不是长江中下游水系的,哪怕是邻近的一个县,在城墙砖上我们至今都没有发现,这是南京城墙砖的特点。

南京城地处长江下游的中心。城的西北面对长江,东面是海拔米的钟山,又名紫金山;城西有一座海拔米的清凉山,也叫石头山。钟山形似蟠龙,石头山势如卧虎,所以有虎踞龙蟠之说。

在长江下游平原,紫金山是一个天然屏障。2400年前,越王勾践就在这里筑过越城。三国时,孙权在清凉山修筑了石头城,之后,南京又成为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因而有六朝古都之说。遗憾的是六朝的城池都没有在地表留下痕迹,人们现在见到的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建造的,他的治国功绩被清朝康熙皇帝称颂为“治隆唐宋”。

南京的长江边有座狮子山,当年朱元璋曾下令在山顶建造阅江楼,还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让每个大臣各写一篇,大学士宋濂写的那篇被收入《古文观止》。只是阅江楼“有记无楼”600余年,直到2001年,才由南京市下关区政府建成。两篇《阅江楼记》被刻在石碑上。“金陵为帝王之州” 是宋濂文章的第一句话。

在狮子山附近,有一户姓常的人家,弟兄几个自幼喜爱书法,哥哥是南京市著名的书法家,弟弟是一位刻匾高手。阅江楼快要竣工时,下关区政府委托他们刻制楼内正厅里的两块牌匾,牌匾文字也让他们推敲。常家兄弟首先想到了当年康熙题写的“治隆唐宋”,可是另一块匾上写什么,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方案。

常志成(书法家):我们翻书、查字典,把一些歌功颂德的、文治武功的,还有景点的文字,设计了好多,而且每一个都写了个小样,都不满意。后来想来想去:“得水载舟”,得到水就是得到老百姓,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得到老百姓的民心,这个国家才能强大。

从狮子山顶,可以看到山脚下两个醒目的建筑群——天妃宫和静海寺。天妃宫建于明朝初年,当时多次出使西洋的郑和上奏朝廷,把船队在海上遭遇风浪又化险为夷的经历归功于天妃娘娘的护佑,永乐皇帝朱棣便批准建造天妃宫,并赐御碑一座。

清朝咸丰年间,天妃宫被毁,2005年才得以重建。御碑现存于比天妃宫早5年建造的静海寺。

当年为了种植和存放郑和从国外带回的花草和珍宝,朱棣敕造了静海寺,“静海”有四海平静之意。

平静在400年后被打破了。1842年,满清政府作为鸦片战争的战败者在静海寺与英军议和,在“康华利”号军舰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静海寺在清朝末年和日军攻占南京时大部分被毁,近20年才得以修复重建。

南京的明城墙蕴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一个星期天,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10)班的学生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山门,实地考察南京城墙。徐老师说,这堂特殊的历史课是最近两年开设的,南京的孩子不能不了解城墙。

南京城内,毁于战火和劫难的历史遗迹远不止天妃宫和静海寺。

朱元璋600多年前建造的明故宫,规模之宏大与后来的北京紫禁城不相上下,清朝末年毁于战火。

第二十五集  灯火石头城(2)

朱元璋之后再度使南京成为中国政治中心的人物是孙中山。1912年孙中山在一栋房子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这里颁布了30多项建立共和制度的政策法令。

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遗体于1929年被安葬在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孙中山曾预言,“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他期望这座城市、这个国家不再遭受苦难和屈辱。

中山陵前建起了博爱广场。然而,期盼博爱的城市,在8年后遭受了20世纪最残酷的劫难。

2005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68周年,全城响起了令人战栗的警报声。

1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