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采澜本来有点技痒,想小试一下身手。这粥做法极其简单,姚采澜倒是能做得来的。但一见水草那崇拜的目光,姚采澜不免退缩了。
自己那两下子自己知道。做得好不好吃全凭上帝,万一演砸了。。。
为了不破坏自己在水草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姚采澜厚着脸皮又把自己刚卷起来的袖子放下了。
前世里姚采澜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烹饪了,虽然平时老爱忘事,但就是记菜谱记得那叫一个牢固。
砂锅中加入水烧开,然后放入米饭搅拌均匀,用中火煮至沸腾。同时将瘦肉末加油、盐腌制一刻钟,香菇洗净后切成片,胡萝卜切成丁,姜切成丝。
粥煮开后,转成小火,不停搅拌防止糊底,同时放入一把汤勺,防止粥溢出。
粥煮到浓稠,米粒明显的开花后,依次放入胡萝卜、瘦肉拌匀,肉末变白成熟后,再放入香菇片、姜丝,继续煮两分钟,出锅前加入适量的盐、香油调味即可。
正妻 六章 小姑
等粥做出来,两个人自是先各自尝了一碗。见水草赞不绝口,姚采澜才放心的让她把砂锅放到一个提篮里边,在上面又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褥,这才慢慢的往江清秋住的小院来。
江清秋的院子紧贴正房,可见清秋的受重视程度,再往东就是江清峰的住处了。
光看外观,一模一样的布局和样式,一样的冬青和青松。姚采澜忍不住笑了一下,江夫人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却只在门上挂了一块匾额,曰“落梅居”。恩,院里果然也有一株枝桠横生的老梅。
姚采澜驻足想了一下,正房好像也有名字的,叫春晖堂。
感情,就自己的院门上还光秃秃的一片。不成,咱也得挂上一块。
话说,姚采澜是个很喜欢起名字的人。原以为,自己能给自己丫鬟改改名字什么的。不过,这个茬儿好像没有人提起,似乎,这里不兴随随便便就给丫环改名字的。这让一腔热忱的姚采澜很是郁闷了一阵。
还好,眼下,机会来了。
有个小丫鬟见了,忙挑了帘子,又往屋里通报了一声。有个容貌齐整的大丫头便迎了出来:“奴婢水兰,见过二奶奶。”
姚采澜扶住了她,轻声问道:“你家小姐呢?”
水兰见她轻声细语的,知道是体谅江清秋正病着,很是有好感,忙引了她进了里屋。与姚采澜她们屋里不同的是,里间也设了一道厚厚的秋香色团花棉门帘。
姚采澜一进去,便是暖烘烘的热气扑来,中间夹杂着浓浓的中药味儿,让人感觉很是憋闷。
姚采澜一皱眉,屋里捂成这样,没有新鲜空气,好人也得憋出病来啊。
床上的江清秋已经挣扎着要起来,姚采澜忙上前拦住了:“妹妹身子不好,还是好好躺着吧。”
江清秋不好意思的一边致歉,一边躺了下来,兴许是起的急了,兴许是过意不去,脸上已经有些泛红。
姚采澜就在床边的圆凳上坐了下来,拉着江清秋冰凉的手,细细问她的用药和饮食情况。
江清秋不太习惯这样的亲密举止,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只低着头细声细气的答了。
姚采澜听她说中午只吃了几口,便让水草把粥乘出来,“尝尝这个爱不爱吃。”
江清秋见那粥雪白的江米粒粒晶莹,胡萝卜、香菇、瘦肉点缀其间,光看颜色就十分好看,果然很有胃口,足足喝了大半碗。
水兰可高兴坏了,便起心问二奶奶方子,却又怕人家不乐意。正踌躇间,姚采澜已经高兴地叫水草,“把那煮粥的法子跟妹妹的小厨房里交待一声,以后日日做了来吃,对身子极好的!”
水草正拿了这个当宝,一听之下很是不舍,但又不敢违逆,只好不太甘愿的勉强去了。
江清秋感激的谢过二嫂。姚采澜摆摆手,见她刚吃过饭有些懒怠,又说道:“你还是稍微下床走动一下吧,刚用了粥就躺着,怕是会积食。”
江清秋本不愿动,又不好驳了二嫂好心的建议,就勉强爬了起来。
姚采澜故意拉着她看屋里的摆设,问东问西,江清秋就细细为她一一解说。
西墙上整整一墙的书架,上面堆着慢慢的书。同为爱书之人,姚采澜看着很是羡慕。
北墙上画的是一副寒梅图,题着字。姚采澜虽不善长,却也能看出笔力颇为不俗来。
见了那字,嘴里不禁念出声来:
严凝天气,近腊时节,寒梅暗绽疏枝。
素艳琼苞,盈盈掩映亭池。
雪中欺寒探暖,替东君、先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