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谭家华院士,1946年4月16日出生于湖北宜昌。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
宜昌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活动。
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西塞要地,建有城邑。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秦始皇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
两汉时分属荆州南郡和武陵郡。
三国时大部地域始属魏,又属蜀,旋属吴。
晋置宜都郡,宜昌之名始见于史籍。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陕州。
隋大业三年改陕州为夷陵郡。
唐初改夷陵郡为陕(硖)州,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复改陕州。
五代时,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
北宋复称陕州,元丰年间改“陕”为“峡”。
元升峡州为峡州路。
明改峡州为夷陵州。
清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
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1992年,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
2001年,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宜昌人文底蕴深厚,它是巴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土家族的摆手舞、撒叶儿嗬等,这些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
宜昌的宗教文化也较为丰富,有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在此传播发展,如古佛寺、天然塔等宗教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宜昌名人辈出,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创立了“楚辞”文体,其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王昭君,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后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汉匈两族的团结和睦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守敬,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等,有83种着作传世,名驰中外,代表作有《水经注疏》《楷法溯源》等。
出生地解码
湖北宜昌对谭家华院士的成长和成就有着多方面的潜在影响。
宜昌作为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屈原、王昭君等历史名人的故事和精神在此地广为流传。
这种文化氛围可能在谭家华院士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例如激励他追求卓越、胸怀天下。
培养了他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为他日后投身科研、为国家作出贡献奠定了精神基础。
宜昌拥有一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传统,为谭家华院士的早期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