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怕他们斗争你?”
父亲看看我和二姐,笑了笑安慰地说:
“放心,他们不会知道的”。
由于有了一包生玉米的充饥,晚上十点过,我们终于把鸡公车艰难地拖回了家。
57年大哥被划成右派,送到漩口劳教,无工资寄回,58年四哥又考取黔卅大学物理系,我们家陷入每天都揭不开锅的境地。
经居委会同意,父亲决定到距县城有60多里泰河乡去花竹条,编竹筐竹箕卖。
泰河乡地处邛崃山系,山清水秀,气候湿润,盛产斑竹。
因是斑竹产地,收购竹子价格非常便宜,加之山上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野生竹子,不用钱卖,只要不怕吃苦,带上干粮到山砍一天竹子,会有几大捆,然后扛下山,放在家里,不出门,编上半个月,原料都用不完。
泰河乡场上,供销社设有竹筐竹箕收购点,离父亲暂住的董婆婆家,有三、四里路,将竹筐竹箕缚好,担下去卖了再回来,一天可以跑四、五次。
假期或星期天,我跟父亲上山去砍过竹子,也去卖过竹筐竹箕。
父亲住地周围的野生竹,长得较大、能用的,已经被砍完了,需要爬几座,走十多里山路,才会看见竹林,砍到有用的斑竹。
那是好大一片竹林呵!翠绿了几座大山,一阵风吹过,万株翠竹随风起伏,远望去如海浪翻腾,波涛万倾,非常壮观。
90年代,在深圳听说广西竹海美如仙景,和朋友千里迢迢跑去看,感到也没过于此景。
去砍竹子,必须头天晚上把斧子磨得很锋利,第二天,天刚亮出发,爬到竹林处,就快到中午了,砍完竹子,捆好,已是大汗淋淋,饥肠咕噜,下午二、三点钟,躺在地上吃干粮,喝身旁小溪里的水,心里充满了惬意,
晚上,下过雨,雨后的竹叶青翠欲滴,从叶缝里透过来的阳光是斑斓的,洒在地上和人的脸上,晃来晃去,全花了!父亲有时会高兴地吟颂起毛主席的诗词:
………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
我欲因之梦寥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
感觉真好!今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把竹子扛回家,已是黄昏时分。
父亲空闲时,爱钻研中医,没有钱买书,就从收荒匠处找了一些破旧的中医书回来,加以整理,用毛笔抄录在废旧报子上,然后装订成册,迄今我还保留下父亲的这些遗稿,作为家传,让后人能永传留下去!
父亲悟性很高,理解能力强,古文功底厚,所以,一看书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没过半年就敢给人看病,通过实践,医术逐渐高明,特别对疑难症,有独到见术,名声逐起,周围街坊和泰河乡的村民,慕名求医不少,县武装部政委的爱人(院子里陈三姨的侄女),因患妇科疾病,找遍江口县、成都和周围所有名医,都久治无效,快要死了,经陈三姨介绍,找父亲去武装部医治,父亲二副药下来,就使病人下床走动,没有医治到二个月,就可以上班。
为感谢父亲,政委让陈三姨给我家送来二斤猪肉。
在困难年间,这可是珍贵之物,全家都快一年多没吃过肉了!
并告诉父亲,政委想把父亲介绍到中医院工作,后来可能因父亲还带着“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又无行医证,此事不了了之,全家空欢喜了一场。
父亲给人看病不敢公开挂牌,平时只是由熟人介绍偷偷看,不敢收钱,医治好后,病人出于感激,送点吃的东西就十分满足了,很多时候是白治病。
父亲心地善良,无论大小事,别人只要求到他,总是有求必应。母亲说父亲是:
“家懒外头勤!”
父亲生前,人缘关系,一直很好。
父亲爱和江口县当时的名医杨昆讨论医学心德。我少年时的好友贾天全,初中毕业就弃学,到中医院学中医,也常来我家向父亲请教。
有时,看着父亲砍竹子的身影,伏案给别人把脉治病的情况,再瞧瞧垒积如山,叠放整齐的竹筐、竹箕。
父亲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是正如泰河乡山间岩石缝中生长的斑竹吗?!
有“竹石”诗一首称颂到:
咬尽青石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