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帝国风云录旧版 > 第315部分(第2页)

第315部分(第2页)

于是,公子宝鼎顺利借“势”,借豪门贵族之力,借楚国政变之“势”,把自己快速地推向了掌控国策变革主导权的位置。

是否授予宝鼎这样巨大的权力?

秦王政绝不授予,这等于把自己的权力分了一半给公子宝鼎,他岂能答应?法家大臣们也不同意,虽然公子宝鼎的变革方案照顾到了他们的利益,寒门军功贵族也会从这些变革方案中受益,但这会损害王国的利益,损害中央集权制,最终会损害未来帝国的长治久安。

于是,一场血腥的风暴开始酝酿,秦王政和咸阳宫被逼无奈之下,不得不对公子宝鼎动手了。杀了公子宝鼎,断绝豪门贵族的后盾,这就像当年昭襄王诛杀武安君白起一样,即便因此损害了国力,延误了统一大业,也是完全值得。

然而,公子宝鼎的一连串谋划让咸阳宫心惊胆战,唯恐掉进了一个更大的陷阱。

赵太后到底死于何人之手?以尉僚之绝顶才赋竟然没有还手之力,尉僚到底失败在哪?

想想当年的华阳太后和熊氏外戚为了扳倒赵太后和吕不韦,精心布置了一个连换局,一个嫪毐(laoai)就完成了一切。身在局中的时候尚无法看清事实真相,但一旦等到布局完成了,再回头一看,不得不为之惊叹。

华阳太后的手段太厉害,布局太可怕了。公子宝鼎这头猛虎是秦王政和关东人为了“反扑”熊氏外戚才把他从北疆“放”出来的,但最终却被华阳太后所利用,这头猛虎反而成了华阳太后手中的利器。

现在公子宝鼎正在完成华阳太后的遗愿,把公子扶苏推上储君之位,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公子宝鼎既然布下这么一个庞大的局,其结果绝不是为了掌控国策的主导权。

掌控国策的主导权,事实上就是和秦王政和咸阳宫直接抗衡,以公子宝鼎之才,断不至于行如此下策,逼迫秦王政和咸阳宫出手杀他。

以目前秦王政和咸阳宫的实力,可以杀了公子宝鼎,但需要一个借口,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然而,宝鼎放弃了一切,想找借口都找不到,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公子宝鼎送给了咸阳宫一个借口,那就是他要国策的主导权,他试图控制朝政,有谋权篡位之嫌疑。

这显然是一个陷阱,公子宝鼎的布局还没有完成,他的谋划还没有结束,那么他最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秦王政和他的亲信大臣们商量了数天,进行了各种推衍,可谓殚精竭虑,但最终推衍的结果让他们极度无奈。

要杀公子宝鼎,要以最小代价诛杀公子宝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与豪门贵族进行妥协,然后联手诛杀。

公子宝鼎拿出的国策变革方案两边不讨好。这从蓼园前后二十多天的争论中可以得到证实。在蓼园争论是一种私下场合的清谈辩解,贵族大贤们可以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无须承担律法责任,所以这种场合下得到的结果最为真实。

既然两边不讨好,那就等于得罪了两边的人,这时候公子宝鼎反而成了众矢之的。假如任何一方想杀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联手另外一方,而独自诛杀公子宝鼎,势必要承担责任,这等于给另一方以借口,借着替公子宝鼎报仇的名义血腥杀戮另一方。

既然联手就要妥协,既然妥协那么肯定在公子宝鼎拿出的国策变革方案内进行妥协。

如果以此来推测,那么公子宝鼎这个布局的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国策变革方案得以通过,并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现在,摆在秦王政和他的亲信大臣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是,是用妥协之策诛杀公子宝鼎,还是以政局大乱国力大损的方式诛杀公子宝鼎。

用妥协之策,最后的嬴家就是公子宝鼎;用国力大损之策,最后的结局极有可能演变成内乱,公子宝鼎极有可能割据称霸,与咸阳直接对抗。

秦王政不想兄弟相残,但政治就是这样的残酷,不论他如何选择,兄弟都必然相残。

秦王政痛苦之余,请怀德夫人画了一幅成蛟的画像。他从画像中看到了当年的成蛟,看到了当年激烈的权力博弈,看到了屯留兵变,也看到兄弟相残的后果。

兄弟相残,最终受益的是谁?不是君王,也不是老嬴家,而是大秦的贵族。君王和老嬴家的子孙都是这些贵族手中的棋子。这些贵族贪得无厌,吃大秦的肉,喝大秦的血,这样还不能满足,还要把老嬴家连皮带骨头一口吞噬。

看看历史,君王也罢,王族也罢,总是在历史中轮回,但贵族士卿呢?他们从不轮回,不管江山由谁座,贵族士卿们始终高居庙堂,享受着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王国是君王的吗?其实这是个谎言,王国是贵族士卿的王国,他们永远是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

寡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凡是妄图抢夺寡人权力和财富的贼子,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秦王政卷起画轴,坐回到案几后面,然后把画轴放在身边,凝神沉思了稍许,说道,“给寡人一个答案。”

书房内的气氛陡然紧张。

谁敢给答案?姚贾死了,顿弱死了,尉僚死了,一个比一个死得惨,而关东重臣每死一个,公子宝鼎都从中获得了惊人收益,所以现在公子宝鼎就是关东系的梦魇,谁也不敢公开与他对抗。

谁有把握杀死公子宝鼎?既然没有把握,那当然把秦王政推在最前面,让秦王政兄弟相残。

今日的公子宝鼎是一等封君,虽然秦王政一怒之下连续降爵,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一旦授予公子宝鼎国策变革的主导权,那就必须恢复他的一等封君爵。今日的公子宝鼎功勋盖世,他的实力过于庞大,他的势力盘根错节,他本人的才赋更是惊世骇俗,有资格和这种大权贵对抗的也只有秦王政,其他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明哲保身,不要参与其中,否则必死无疑。

相比起来,当年的武安君白起并不具备今日公子宝鼎的优势,所以他败在了昭襄王的手上,而公子宝鼎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宗室重臣,他是老嬴家的子孙,一旦他效仿楚国的公子负刍谋反篡位,秦王政是否有绝对的把握击杀他?

秦王政的脸色渐渐冷凛,目光从冯劫、蒙嘉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停在了长史周青臣的脸上。

周青臣是魏国人,国相纲成君蔡泽的弟子。蔡泽在大秦前后待了十几年,曾在昭襄王最困难时期帮助其稳定了大秦政局,而洛泾大渠最早就是出自蔡泽的谋划。当初洛泾地区因为缺少灌溉条件,土地大都为盐碱地。这一策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直到蔡泽去世都未能付诸实施。吕不韦继任国相后,洛泾大渠才提上日程。

蔡泽的后人和弟子大都出仕于秦,是大秦朝堂上关东系的重要力量之一,周青臣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周青臣躲不掉,只好硬着头皮说道,“目前看来,武烈侯辞去护军中尉一职也罢,向大王讨要国策变革的主导权也罢,其真正的目的是迫使朝堂各方做出妥协,而咸阳宫能妥协的余地非常小,至于其他各方……”周青臣小心翼翼地看了秦王政一眼,忐忑不安说道,“他们的妥协则决定于武烈侯的态度。”

秦王政眉头微皱,颇为不耐。这个周青臣顾左右而言他,竟然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周青臣看到秦王政脸色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