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孝廉是三署郎,尚书郎这个就属于高配了。
三署郎有一定经验,而且有人照拂的话,才会被任命为尚书郎。
作为历史上,曹魏的开国功臣之一,桓阶虽然不算大放异彩,但却做了很多实事。
比如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反叛刘表,导致官渡之战前后时,刘表无法北上袭击曹操。
襄樊之战时,力劝曹操不要亲自前去。
以曹操三个月后就病死的身体状况,若是赶到樊城,舟车劳顿,说不定要走在关羽前面。
那样的话,襄樊之战很可能要出新的变数。
当然,点名桓阶进来,并不是因为他未来多牛逼,而是因为孙坚是他的举主。
现在孙坚叛乱,又占据了桓阶的家乡。
你很难搞清楚这个人是不是无间道。
让桓阶参会,敲打一番,同时让他知道高级机密。
接下来再安排人监视对方,就可以查出此人心志所向。
如果真的是无间道的话,自然可以利用一番。
“遵旨。”
裴茂领命,出了内阁。
不多时,高诱等六曹尚书鱼贯而入,随行的还有面色如常的桓阶。
此刻卢植和崔烈等重臣还没有到,刘辩的目光也就落到了桓阶身上,道:“桓尚书,荆州的事情知道了吗?”
桓阶一怔,只觉得浑身冰冷,好似堕入冰窟中。
他急忙小跑两步上前,然后稽首拜倒:“臣知。”
“伯序。”
刘辩并没有喊职务,而是唤起对方的字,以示亲近。
后世领导就经常温和的喊刘辩的名字(去掉姓),那种认同感和亲切感,一度让刘辩产生领导喜欢他的错觉。
“你的举主孙坚,以府君之尊,杀死荆州刺史王叡,已经是公然的叛乱。
作为臣子,须要和他做好切割才是。”
这话虽然有些长者谆谆教导的感觉,但听在桓阶的耳朵中,却似泰山压顶,让他喘不过气。
桓阶的额头贴在地上,道:“臣必全力诛杀之,只求陛下,允许臣在孙坚死后为故主收尸送葬。”
这话一说,众人看向桓阶的眼神都是一整。
钦佩、认可,等各种神色不一而足。
刘辩把这些人的神色收入眼中,不动声色道:“可,伯序真义士也。”
不管刘辩认可不认可,不管刘辩觉得很多人在作秀,但东汉年间的举孝廉制度,还是有规矩可遵守的。
那就是品德。
只要你品德高雅的名气能炒作起来,那官员就必须要用你。
因为他不用你,就会影响他的名气。
他没了名气,仕途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