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东河集贸市场几号有集 > 第27部分(第2页)

第27部分(第2页)

华北日军报道部长山家少佐,要梅兰芳出来讲一次话,以为这下子梅兰芳找不到拒绝的借口。梅兰芳密请一位医生为他连续注射三次伤寒预防针,使自己高烧不退,虽然这会伤害身体、有性命危险,但可以用来拒绝日寇。梅兰芳说,这三针打下去,即使我死了,也无怨言,我是死得其所!医生含着眼泪给梅兰芳作了注射。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真的生病,驻沪日军派军医前来检查,测量体温达42度,有伤寒症状,无法否认梅兰芳生了大病。当事人吴中士医生回忆说,梅先生真是一个宁死不屈、名副其实的英雄!

梅兰芳不但要养家糊口,还要接济剧团里生活困难的人,因日寇侵华而多年没有演戏的他,却始终没有辞退过一个人,他的家里还经常住着一些朋友和穷亲戚,他的积蓄渐渐坐吃山空。戏院老板纷纷上门,说演戏就是演戏,何必管那么多?只要梅老板肯上演,百根金条立马送来。梅兰芳婉言谢绝。他说,一个人活到百岁总是要死的,饿死就饿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书画界朋友帮助下,梅兰芳每日在家辛苦作画。画展在福州路都城饭店举办,一百七十多件作品的售出,使梅兰芳窘迫的经济状况得到缓解。他在一幅松树图上题写前人诗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他在一幅《达摩面壁图》上题写十六字:“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表达了崇高的气节。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作者、剧作家田汉,作诗赞美梅兰芳坚贞品格:

八载留须罢歌舞,

坚贞几辈出伶官。

轻裘典去休相虑,

傲骨从来耐岁寒。

第四部份:梅德如玉

引言:梅兰芳艺术高超,品格高尚,举世赞誉,他的一生“立功、立艺”,而且“立德”。他是美的化身,既美在舞台,也美在为人。他是历史文化星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给我们以一份滋润,永远给世界以一份光明。

1,厚以立德,诚以待人

梅兰芳说,他从小常听祖母教诲,要德继“义伶”之称的祖父,要照“一切好人的样子”做人做事。

梅兰芳在香港大受欢迎,在最后两天义演时,依然如演营业戏一样认真,一丝不苟,甚至还更卖力,香港各报无不称赞这种高尚艺德。

1934年河南水灾,梅兰芳率团赴开封义演,原定义演三天,后增加八场,有两天还加有日场,每场三、四个小时,报纸称之为“梅君为报答各界雅意,不辞艰辛特别卖力”。为让普通百姓看到戏,梅兰芳将一等以下票价降低,而用增加演出场次来弥补。诚意所感,当时的省府官员纷纷摘下免票徽章,购票入场。梅兰芳将义演收入全部捐给灾民,最后一场收入捐赠给当地贫苦演员。

梅兰芳小时眼皮下垂,眼睛不能外露,为克服这一不足,他养鸽以练眼神,十分心爱他的鸽群。他在上海演戏几十天,常惦记北平家中那群鸽子,却得到消息,说他拜托的人竟将他的鸽子卖掉了几只换酒吃,梅兰芳深埋伤心,始终没有一言责怪那个辜负他的拜托的人。

梅兰芳最寄希望的弟子李世芳飞机失事身亡,大家不敢告诉梅兰芳,梅兰芳无意中听到了消息,差点晕倒,哭了又哭,痛失英才,后悔又自责,因为他原是劝李世芳坐船的。1950年,刚刚学成《金山寺》、《断桥》的梅葆玖登台试演,四年没唱这两出戏的梅兰芳决定陪儿子上台,演出后,他说,之所以四年不演这两出戏,是因为李世芳陪着我演过,从此不愿再演,刚才扮戏还想起他,止不住心酸。

梅兰芳曾生病滞留日本十多天,日本医生今井悉心照应,不肯收医疗费,还请梅兰芳到家作客,闲谈说到“中国翡翠的衬衫扣子很美”,梅兰芳说以后一定带一副送你。后因日本侵华,直到1956年才第三次访日,三十二年过去,他带了翡翠衬衫扣子到今井家去,但今井已经去世,梅兰芳在今井遗像前三鞠躬,将翡翠扣子献在遗像前。日本人说,“梅兰芳真是蔼然仁者。”

梅兰芳每见谭鑫培,总是垂手低首,尊称“爷爷”,不因为自己成了大名,就有半点失敬。杨小楼跟谭鑫培一样也曾是提携他的人,他始终执弟子礼。观众爱梅兰芳的戏,杨小楼说,“霸王别姬”变成“姬别霸王”了,梅兰芳遂与他商量,戏演到别姬就结束,这就使戏更为简洁,也避免了杨小楼的尴尬。梅兰芳的勃兴,结束了戏曲舞台老生为主的局面,但他并不因此轻视前辈,他说,“谭鑫培、杨小楼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中国戏曲。”

余叔岩早年成名,后来有些潦倒,他想重新出山,当时戏班却不高看他,梅兰芳二话没说,甘冒风险,与他合作。他对余叔岩鼓励安慰、积极点拨,使得一出《梅龙镇》演出成功。余叔岩重新在舞台立足,与梅兰芳的这种克己为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避居香港时,佣人发现一颗炮弹穿墙而进,落在床上,却未爆炸,众人不知所措,梅兰芳让两个儿子把炮弹抬出,丢进深谷,而没有叫佣人动手。

梅兰芳除自己一家人,还有来同住的朋友及其家人,每天有不少人吃饭,香港失陷后,家中断粮,而日寇明令私自运粮,梅兰芳把两个儿子化装了一下,让他们一人带一只大提包,外出取粮,而不派佣人。梅兰芳平时如何对己、待人,由这两件事可想而知。

2,为国为艺,尽心竭力

1949年7月,梅兰芳随上海代表团参加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9月,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0月1日,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参观阅兵式。10月2日,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下属京剧研究院,梅兰芳任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后又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2年12月,梅兰芳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与宋庆龄、郭沫若一起,出席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梅兰芳还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部宪法的投票。从此,梅兰芳成为新中国的戏剧艺术家,他为新中国的戏剧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自己的人生与艺术也在这个时期做了最后的总结。1955年元月,中国京剧院成立,梅兰芳为院长。

1953年,贺龙领队赴朝慰问志愿军,年届花甲的梅兰芳和普通演员一样,雨里走,风里演,登高山,涉河水,钻坑道,睡通铺,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露天广场与战士驻地演出,毫无怨言,始终保持旺盛热情。

梅兰芳经常送戏到工矿农村部队,人们认为梅兰芳把精力耗费在这些一般性演出上,是不是一种浪费?但梅兰芳说,劳动人民对我的热烈欢迎,“给我以极大鼓舞,也给我以新的力量,使我的艺术创造有了新的生命,因而增加了我的舞台实践的信心。”1957年,梅兰芳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成员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大会。

梅兰芳赞成从戏剧舞台上消除宣传封建奴役与迷信的、宣传民族歧视和民族投降主义的、宣传淫猥和丑化劳动人民的“三大毒素”。他将以前演出与祖辈留下的剧本逐一审阅,大有“面目全非”之感,但他当然没有简单处理。他首先把自己常演的戏拿来反复修改,有的“改词不改腔”,有的“改身段表情不改词”,这样让观众看不出有大的改动,但主题却变得更好了,他把这方法叫做“移步不换形”,成了他关于“戏改”的名言。作为一个负责的大艺术家,梅兰芳对他的“梅八出”和后来的《穆桂英挂帅》,就这样坚定而毫不左右摇摆,加以完善和最终的完成。

梅兰芳饱知旧中国,热爱新中国,他深情写道:“我的老友王凤卿,病发多年,十年来都是政府负责他的生活。如今已经去世的王瑶卿、尚和玉、马德成、金仲仁等老艺人生前也都在戏曲学校任教;萧长华、刘喜奎、郝寿臣、小翠花、侯喜瑞、张德俊、李桂春、钱宝森、徐兰沅、孙毓坤等老艺人现在都受到政府的优越待遇。”

梅兰芳著书立说,现在已出版多卷本的《梅兰芳全集》,各种研究梅兰芳的书藉也纷纷问世。

1955年2月,中央电影局《梅兰芳的舞台艺术》摄制组正式成立,耗时十个月,终于完成,梅兰芳说,“这是解放前所不能想象的”。

周恩来总理愿做梅兰芳的入党介绍人,陈毅也积极启发梅兰芳加入共产党。继程砚秋入党后,梅兰芳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却是秘书代笔,按梅兰芳习惯,这很自然,但不合要求。毛主席得知后指示:“梅兰芳要以普通党员的姿态出现,不要特殊化”。梅兰芳遂婉言不要周总理作入党介绍人,说,“总理的关怀,我很感动,他作砚秋的入党介绍人,我也感到荣幸,但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如果都要总理作介绍人,总理如何应付得了。我是一个普通人,不应特殊。”中国戏曲研究院的两位领导人张庚、马少波遂作为梅兰芳入党介绍人。

梅兰芳入党后,主动提出不拿梅剧团每月1100元的保留工资,只拿戏曲研究院院长的336元文艺一级工资。党支部同意了他的要求,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