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帝国风云录游戏攻略大全 > 第242部分(第1页)

第242部分(第1页)

大王信任你?熊庸更加不懂了。

第254章 荆轲求助

冬天来临,寒风呼啸。

赵国大将军李牧的特使荆轲匆匆赶到大梁拜会武烈侯公子宝鼎。

赵国的局势就如先前所推测,代北灾民在得到粮食和药物的紧急援助后,度过了灾后最可怕的一段时间,灾民们活下来了,而赵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守住了代北和雁门两个郡,勉强保住了王国的北疆,但随着冬天的来临,代北的形势并没有任何起色,邯郸为了救助灾民和进行恢复建设,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由此导致赵国的财赋状况急剧恶化,邯郸朝堂上的矛盾也因此白热化。

相国郭开和大将军李牧从代北大地震开始,政见上便有了根本性分歧。郭开要放弃代北,舍小存大,以放弃代北来赢得王国的生存;李牧要坚守代北,不论代北出现何种状况,都要不舍不弃,以此来凝聚民心,誓死卫国。将相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将相因此失和,而持不同政见的文武大臣们追随两人之后,逐渐形成两大派系,邯郸的权力争斗也进入高潮。

不论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如何明争暗斗,代北的冬天到了,风雪正在将临,摆在邯郸君臣面前最残酷的现实是,必须想办法帮助代北的灾民度过严冬。

齐燕楚三国的救援物资虽然有多有少,但三国本着道义和盟约,还是抢在严冬之前把援助送到了赵国。燕国距离代北最近,在李牧的干涉下,救援物资直接送往灾区,而齐楚两国的救援物质却被邯郸毫不犹豫地扣留了。

赵王、相国郭开、副相春平君和部分大臣取得了一致意见,考虑到目前中土局势和邯郸财赋现状,重建代北事实上根本不可能,所以赵王亲自书告李牧,希望他从实际出发,趁早把代北灾民整体撤到河北。灾民的安置邯郸已有周全考虑,一部分进军队,一部分做随军民夫,还有一部分老弱则就近在各郡县的作坊里干活。邯郸承诺,绝不让代北人饿死在河北。

李牧坚决拒绝。代北人大部分不是汉人,而是以半游牧半农耕为主的北虏诸族,包括楼烦、林胡、白狄等大小十几种,他们一代代栖息在代北广袤的山川草场,代北就是他们的家。现在仅仅因为一场地震,邯郸就逼着他们离开家园,迁徙河北,这怎么可能?这道命令一旦公开,代北军里的北虏将士肯定人心惶惶,最终有可能导致这些将士整体溃逃。他们逃回了代北老家,为了逃避邯郸的追杀,必然要带着族人投奔匈奴或者秦国。邯郸此举无疑是罔顾大局,置赵国存亡于不顾,李牧是万万不能答应。为此他亲自赶到邯郸,向大王和朝中大臣详细解说其中的利害关系。

但是,邯郸已经不信任李牧了。

秦国的武烈侯公子宝鼎凭什么答应无偿救助代北?他又拿什么说服了咸阳允许他把粮食和药物送到代北?秦国已经因此获得了道义上的赞美,秦王政更是因此成为仁义之君。这或许可以做为一种解释,秦国和秦王政在用粮食和物资换取“仁义”之名,同时离间赵国君臣,置李牧于死地,为秦国攻打赵国扫清障碍。

这就是公开的离间计。李牧在说服赵王与秦国议和寻求援助的时侯,已经把秦国的“离间”之意说明了。赵王和相国郭开等大臣也同意这种见解。当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公开的离间计的时侯,它还有离间的作用吗?当然有,若想让这个公开的离间计失去作用,赵王和邯郸的权贵们必须绝对信任李牧的忠诚,而李牧本人更要对赵国和赵王绝对忠诚。

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敢保证李牧的忠诚?谁敢保证赵王和邯郸权贵们绝对信任李牧?邯郸和代北的矛盾由来已久,积怨甚深,彼此的信任本来就十分有限,现在当赵国需要他们彼此绝对信任的时侯,这种信任从何而来?

邯郸知道这是离间计,偏偏又无法信任李牧的忠诚,这导致彼此间的隔阂更深,信任度更低。邯郸曾派使者赶赴咸阳议和,但被咸阳拒绝了,咸阳只接受李牧与武烈侯之间的和约,也就是说,在咸阳眼里,赵国只有李牧有资格与秦国谈判。李牧是赵国的武安君,和他同一级别的是秦国的武烈侯,所以这两个人代表秦赵两国议和足矣。

咸阳这种无视邯郸的轻蔑态度深深刺激了赵王和邯郸权贵,也是邯郸决意扣留救援物资,放弃代北,遏制李牧实力发展的直接原因。

李牧在邯郸一无所获,不得以再派荆轲急赴中原求助。

宝鼎看完李牧的书信,又听完荆轲的讲述,最终只能报以苦笑,“荆卿,我在签订和约之前已经对你说过,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代北维持到初冬。原因你也知道,我刚刚拿下中原,我要在中原常驻十万到二十万大军以平定叛乱,维持稳定。这么多的军队需要粮食和衣物,其数量之庞大相信你也清楚。”

荆轲只是抱着一丝希望而来,听到宝鼎这句话,他虽然非常失望,但也在预料之中。他摇了摇头,黯然苦叹。

“秦国给代北的救助,全部出自中原。”宝鼎继续说道,“一部分是巨商富贾们的囤积所有,这属于个人捐赠。还有一部分由官府调拨,基本上都是此次大战的缴获所得。我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了,粗略估计,仅粮食就足够三十万人吃一个月。”

“武烈侯的慷慨必将得到代北人的厚报。”荆轲无言以对,羞愧不安。

此次代北大地震,实际运到灾区的救助物资基本上来自秦国,燕国的支援很少,邯郸也就象征性地调拨了一些粮食,不过邯郸随后就把齐楚两国的援助物资全部扣留了,这直接导致代北人无法度过严冬。秦国实际救助代北的就是武烈侯,而咸阳不出一粒粮食就获得了“仁义”的美名,某种程度上咸阳是在乘机消耗武烈侯的实力。这一点李牧当然清楚,宝鼎才是真正的“仁义”,此刻再度向他求助,确实是强人所难。

像代北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仅靠一个中原地区的力量实施救援,肯定是力不从心,所以李牧在信中暗示,希望武烈侯能说服咸阳从关西调拨一些粮食衣物予以支援。

“我有我的难处。”宝鼎说道,“咸阳像邯郸一样复杂。几个月来,我与咸阳不断妥协,做了很大让步,我已经没有再次让步的余地了,所以,请你回报李牧,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荆轲咬咬牙,突然翻身跪倒,悲声哀求,“代北正在下雪,代北人饥寒交迫,生命垂危。请武烈侯务必施以援手,救救代北数十万无辜生灵。”

“荆卿快起来。”宝鼎急忙俯身搀扶,“我能力有限,你即使逼我,我也是爱莫能助啊。”

荆轲坚决不起来,他一把推开宝鼎,以头磕地,“咚咚”作响。宝鼎再度把他抱住,看到他额头渗血,心中不禁一软,脱口问道,“李牧是否还有让步的余地?”

荆轲愣了一下,意识到宝鼎终于松口,心中顿时狂喜,急切问道,“请武烈侯明言?”

宝鼎请荆轲坐好,自己则负手在帐内来回走了几步,整理好思路,然后说道,“中原实在是拿不出粮食了,正如李牧所说,现在唯一能拿出粮食的大概也只有关西了。关西有粮食储备,如果大王同意救助的话,倒是能解代北的燃眉之急。”

“计将何出?”

“我给李牧两个选择,留人还是留地。”

荆轲疑惑不解,“武烈侯能解释一下吗?”

“如果李牧要留人,那就拿地换粮食,把雁门郡送给秦国。反之,如果李牧要留地,那就让灾民即刻南下太原。灾民到了太原,肯定能得到咸阳的救助。”

荆轲吃惊地望着宝鼎,心中骤感窒息。

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对李牧来说都无力承担。留人就要割地,这和邯郸的要求差不多。代北军主力来自云中、雁门和代北三郡。如今云中给匈奴人抢去了,云中人退到了雁门和代北。如果再把雁门给秦国,那三郡的人都挤在大地震之后的代地废墟上,试问还有多少人会忠诚于赵国?无疑,灾民第一个要投奔的对象就是秦国。代北人全部逃到秦国,保全了性命,那么代北军还会为赵国作战吗?当然不会了。

留地就要放人。此策等同于前策,代北人大部分逃往秦国,代北之地实际上也就成了秦国的囊中之物。不过此策唯一可取之处是基本上满足了李牧的意愿,既把代北人救活了,又把代北之地保住了。至于代北军的军心问题,那只能暂时放一放,这个冬天肯定是顾及不上了。

荆轲想了片刻。李牧走投无路了,只能在武烈侯提出的两个计策中选择一个,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武烈侯倾向于何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