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大秦帝国风云录免费阅读 > 第324部分(第2页)

第324部分(第2页)

这日下午,秦军从呼沱水肥水段北岸阵线撤离,给代北军让出渡河通道。当夜两岸篝火如云,两军隔河对峙,气氛非常紧张。

午夜代北军开始渡河,一列列全副武装的代北将士义无反顾地越过浮桥,在秦军虎视眈眈的目光下从容列阵。当大约两万代北军在南岸摆好一个攻守兼备的庞大战阵后,北岸代北军停止了渡河。如果秦军要半渡而击之,大战马上便会开始。

就在这个时候,宝鼎在荆轲和遏云的左右护卫下,在东方无畏和三百黑鹰锐士的扈从下,冲出了秦军战阵,向代北军飞驰而去。

在他们临近代北军百步之时,司马尚在卫士们的保护下打马冲出。两者相距三十步,司马尚驻马停下,飞身下马,恭敬而立。这一刻他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对故国的愧疚,有对回家的渴望,有对未知命运的忐忑,也有对武烈侯的敬佩。不管此人是否在前方设下了一个绝杀陷阱,单以今日他敢履行诺言,以自身为质赢取代北军的信任,这份胆气已足以傲视天下。

宝鼎下马急步上前。荆轲紧随其后。司马尚稳定了一下心神,举步上前。隔五步,宝鼎伸出双手,热情相呼,“司马将军别来无恙?”

两人见过面。当初代北大地震,宝鼎以中原粮食相救,代表李牧到中原谈判的就是司马尚。

司马尚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躬身致礼,“今日得罪武烈侯,明日愿以性命相偿。”

宝鼎急忙上前扶住司马尚,微微笑道,“将军言重了。将军以中土苍生为念,愿意重返代北抵御外寇,为我中土戍守北疆,此之大义彪炳青史,万古传名。将军请受我一拜。”宝鼎一躬到地,司马尚急忙阻止。

两人稍稍寒暄两句后,各自上马并辔而行。

“计策有变非我故意为之,而是迫不得以。”

司马尚本想解释两句,但宝鼎一笑置之,“我需要一支完整的代北军,而代北更需要你们安然无恙的重返家园。”宝鼎指指两岸的灯火,颇为感慨地说道,“你能把他们带到这里很不容易,但你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你还带他们回家,带他们守护代北,带他们夺回失去的家园。”

司马尚心情沉重,“代北局势如何?”

“非常恶劣。你我必须日夜兼程赶赴代北战场。”

司马尚犹豫良久,问道,“你相信代北人?”

宝鼎笑了起来,“我以性命相托,这就是信任。”

司马尚再无话说,对宝鼎愈发敬重,对未来不由自主的有了几分憧憬。

代北军在高度戒备中全部渡过呼沱水,进入了秦军的包围圈。代北军虽然手中有武烈侯,但面对铺天盖地的秦军,无不暗自惊惧,毕竟当年武安君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军降卒的事太过骇人,它就像一层厚厚的阴霾,一直笼罩在赵人心里无法散去。

秦军气势如虎,杀气腾腾,时刻准备围杀代北军。说句实话,秦军里对代北军恨之入骨的将士太多了,如果不是武烈侯在代北军做人质,让他们投鼠忌器,恐怕早有人按捺不住杀上去了。

王翦意识到将士们的情绪越来越难控制,他担心出事,要知道这时候只要有人一箭射过去,必然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王翦书告宝鼎,改变代北军的安置地,连夜急行军赶到一百多里外的东垣安营扎寨,把两支军队彻底隔离,以防出现意外。

第340章 代北之地

代北军急于脱离战场,他们在呼沱水一线鏖战数年,与秦军结下了生死仇怨,在这个令人窒息的地方每吸一口气,都会让他们闻到死亡的气息。

司马尚一声令下,代北军犹如脱缰野马,向西北方向一路狂奔。

东垣位于井陉和宜安之间,这里距离战场中心位置有一百多里,但它西有井陉要塞,北有呼沱水,东南方向则是秦军主力,代北军在此扎营,实际上还是处在秦军包围之中,只不过因为空间大了,可以让代北将士呼吸到新鲜空气,不至于在恐惧和血腥中窒息。

休息一夜后,代北军的中高级军官在司马尚的带领下,赶到中军大帐拜见公子宝鼎。

这些代北将率对公子宝鼎最初的认识来自于他在代北的惊天一刺,而对他产生好感则来自于代北大地震之后宝鼎对代北灾民的无私救助,其后宝鼎不惜代价拯救河北灾民更是让他们敬佩宝鼎的“仁义”,这一次宝鼎以自身为质拯救代北军于生死之刻,此种“高义”让这些将率们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感激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代北人如果能顺利返回代北,必当为其效命以报答今日之恩。

代北将士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家园,所以宝鼎稍加安抚之后,马上把代北局势和中土大势做了一番详细解说。用什么才能打动代北人,赢得代北人的信任?很简单,守住代北,稳定代北,让代北人过上安宁的日子,这就足够了。

目前匈奴人占据云中,占据雁门郡大部,云中和雁门两地的代北人要么转移到代郡,要么南下避难于太原。秦军一边固守城池要隘,一边坚壁清野,以避敌锋芒,保存实力,等待援军。

代北原有三万北疆军,由蒙恬和司马断统率,现这三万人马退守于代郡。不久前北疆军统率羌廆(hui)率十二万大军从中山战场秘密撤出,如今已经进入雁门,在治水和句注要塞一带阻击匈奴人。

这一次匈奴人对代北志在必得,原因无他,匈奴人要统一大漠,目前阻碍匈奴人统一大漠的只有两个敌人,一个是河西的大月氏,一个是漠东的东胡人。大月氏与秦国结盟,在河西与代北之间对河南的匈奴人形成了夹击之势,所以匈奴人若想吞并大月氏,就必须占据代北,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匈奴人这次动用了整个左方诸王的军队,还有单于庭的主力大军,估计控弦之虏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其兵力远远超过了代北守军,所以目前羌廆虽然率十二万援军进入了代北战场,但其主力全部隐藏于句注要塞,一方面被动防御以诱敌深入,一方面耐心寻找歼敌机会。

现在的难题是,中山大战还没有结束,中山战场上的秦军主力还无法进入代北作战,缺少了这支军队,秦军在代北战场上无法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假如中山大战结束,秦军主力全部进入代北作战,又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咸阳根本没有足够的财赋支撑代北大战。

代北战场太过遥远,粮草辎重运输困难,途中消耗极大,而秦军以步军为主,能否深入云中杀到阴山脚下,完全依赖于粮草辎重的持续供应。假如没有足够的粮草辎重,那么秦军主力就无法杀到阴山脚下,如此代北战场即使有足够的军队,也只能被动防御,据险而守。

赵国是中土强国,赵武灵王变法图强,“胡服骑射”,开辟云中之地,修建长城于阴山脚下,赵国自此成为中土霸主,但它为何强而不盛,最终惨败于西秦?

赵武灵王之所以名传千古,就是因为“胡服骑射”,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强大赵军武力,其针对的主要目标是谁?赵国最大的敌人又是谁?就是北虏,包括楼烦人、林胡人等等北虏诸种,后来更是出现了大漠霸主匈奴人。

仔细看看历史,不难发现当秦国一次次东征的时候,赵国不得不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代北不能放弃,但若想守住代北,就要耗费国力,就要两线作战。赵军因为“胡服骑射”抗击北虏而强大,但同时它又被北虏活活拖垮了。当然,我们不能把赵国的灭亡归结为它在代北年复一年的征战,但代北的战争的确给赵国造成了国力上的严重损耗,而这种损耗肯定是导致赵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现在,同样的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