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躲进了帐篷里,用带着强烈腥臊味的羊毛毯子蒙着头。他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萧盼盼的吱哇乱叫,他更不想去回想那几天发生的一切。
可越是这样,那一天的一幕又一幕越是能从他的眼前晃过。
那一天,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见识到了什么是战场,也是第一次看见了地狱。
他其实一直被保护的很好,但他还是能看见那些自己最熟悉的那些人,被马蹄踩成肉泥的样子。
那些人曾经哪一个不是富贵显荣,哪一个不是国家栋梁。但在那一天,他们和所有的蝼蚁一样,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他第一次闻到了如此浓郁的鲜血味道,有点甜,但却让人窒息。
“皇帝亲征是大事,随行人员也不会只有一些将军。所以朱祁镇带上了几乎三分之二个朝廷中枢跟着自己走了,包括了钦天监。”萧盼盼继续说道。
“经常带兵打仗的人都知道,二十万规模的大军出兵需要的准备有多繁琐,而且在进军路线选择上又需要多久的探讨和布置,特别是沿途设置粮仓的关键问题。”
“再往前的历史不用多说,您这个基本上以每十天行程为基础,就会设置一个粮仓的习惯是摆在那的。”萧盼盼摇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这种基础知识,朱祁镇好像没读过一样。”
古人们对萧盼盼的嘴里能冒出兵法这件事已经习惯了,毕竟那个未来的时代连屠龙术都敢随便教。
“所谓的军事家,往往对这些事都能了然于胸,并且能敏锐的察觉到敌人的弱点和自己的弱点,这是一种天赋。”
“朱祁镇显然没有这样的天赋,他把战争当成了数字游戏,甚至为此还特意放大了自己出兵的数量。当然,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常态。”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他相比起来,已经掌控了超过四十四万户人口的也先,走了相反的道路。”
朱棣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这个时空,一定要把草原收拾干净。
“以蒙古部族战时四抽一的常规方式计算,也先能带出的兵力起码超过十万人,外加上他能拉上战场的各种仆从兵,也就是说,此战他至少带出来了十五万人左右。”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萧盼盼摊手,“朱祁镇在没有出发前,就已经输了先手。”
这组数据让朱元璋和朱棣都胸闷不已。特别是朱棣,多久没有见过草原部族能实现这样的总动员了。自从王保保死了之后,草原方面,能调动的兵力也不过三,四万人的规模而已。
“必须承认,也先是一个强大的敌人,他为了此战准备了多年,其自己控制的中路军旗下就有不下三万人的瓦剌精锐骑兵,而且为了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他携带了大量的牛羊。说白了,这不是一次临时起意。”
“明军方面,先是情报的大面积失真,甚至说失灵,接着是整个指挥系统的混乱,最后就是仓促的出兵。胜利的天平正在往敌人的一边倾斜。”
朱棣此时真的理解了传承的作用,朱瞻基早亡,直接导致了这些事情根本没有人教给朱祁镇,导致他连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都没有。
“朱祁镇的行军速度很快,十六日出发,当晚到唐家岭,十七日到达龙虎台,十二天后,七月二十八日到达阳和城。”
“之前已经说过,这里的大明军队吃了一场大败,当时的战场也没有打扫,所以进入大明军队眼里的是尸横遍野,无数腐烂的肉块堆叠在一起,光是尸臭的气味,几里外都能闻到。真的是群鸦的盛宴。”
“这样的场面,对已经二十多年只打过治安战的三大营士兵造成的心理震慑是不小的,甚至出现了逃亡现象。”
朱棣询问了一下萧盼盼什么是治安战,得到答案后,他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自己打出来的基本和平居然为军队的大军团野战能力下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着实是一种黑色幽默了。
“在确定了前线的真实战况后,朱祁镇并没有对自己的贸然出兵进行任何调整,而是有些意气用事的想要继续寻求跟瓦剌主力的决战。但和所有时代中原王朝北伐时一样,我们很难找到敌人主力。”
“因为此时的也先已经带着瓦剌主力消失了。这是骑兵的常规作战套路,利用广阔的战场空间和骑兵的机动性来反复拉扯,最后找到战机,实现优势情况下的决战。”
“顺带一提,朱元璋先生,您洪武五年的北伐,徐达在岭北败于王保保的原因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