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盼盼的话语成为了李林甫的四处窜逃的背景音,如果可以他一点也不想玩这种长安十二辰般的刺激小游戏。
“实事求是的说,单从安史之乱这件事本身的流程上来看,您的那一套执政理念是没有问题的。”
萧盼盼一边想着一边说道:“和之前您对整个官僚体系的掌控如出一辙,您把安禄山放进了自己设计的权力平衡体系当中。”
“但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安禄山并不是个典型的“聪明人”,他的这份不聪明造成了您的误判。”
李隆基不太理解萧盼盼说的这个不聪明会是什么。
“我个人的猜测是,您在任用安禄山上是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一是在朝堂上贯彻持续性开疆拓土的目的,并将因此造成的最大政治风浪往安禄山的身上引。”
“二是牵制其他的武将,这是您维持整个节度使体系的常规操作,对别的武将您采取的方法也是基本类似。”
萧盼盼顿了顿,“虽然安禄山后来兼任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节制兵马超过了十八万。但这个掌兵数量,其实只是刚刚好摸到了可能爆发危机的边界线而已。”
“整个大唐天宝年间,可战之兵的数量大约有六十万左右。一个节度使掌兵十八万,其实就是一个刚刚好的平衡点。”
“一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支部队在对外作战上的战斗力。”
“二来,这样的部队数量是不至于发动一场,能够推翻一个强大王朝的军事政变。”
萧盼盼说到这,李隆基当即就明白了所谓安禄山的不聪明指的是什么。
这个人不够理智,完全没有被纸面实力吓到。
“您的安排当然也不止是纸面实力上的对比,还有地缘上的遏制。”萧盼盼说道,“紧靠着安禄山的朔方节度使安思顺,陇右跟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都是安禄山的死对头。”
“只要安禄山敢有所不轨,他们两人绝对会乐意上去把安禄山丢到没有油的锅里,缓慢的熬油。”
“这种地缘威慑无时无刻的不让安禄山感受到了一种如芒在背的快感。”
李隆基也在这时意识到了,安禄山不是不在乎纸面实力那么简单。
“这是外,在内,整个中枢朝廷对安禄山的厌恶是毫不遮掩的,到了杨国忠担任宰相时期,这种厌恶更是彻底的公开化。”
“这就导致他所处的政治环境十分孤立,从而不得不用对您要宠讨好的方式来找到安全感。而事实上他在这一点上做的也不错,他不仅安然的接受了自己的政治孤立,连出将入相的话语权都没有,而且还特别贴心的表示不认识谁是太子。这可就太对你的胃口了!”
萧盼盼摊手,“与此同时,您对他的宠幸也毫不吝啬。”
“除了给予各种超然待遇之外,还让自己当时最宠爱的女人认他当干儿子。”
听见这样的操作,李隆基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也算是明白了,这个安禄山应该是被自己“逼”反的。
“在您的认知里,安禄山和杨国忠,包括之前的李林甫之间相互敌视的关系简直不要太完美。”
“这种关系下,两方都要哄着您,求着您,顺着您。外加上您的整个军事布置,您天然的就觉得安禄山不会反。”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安禄山后来造反时,您是真的不信的。玩了四十年的端水平衡大法,怎么可能会翻呢?”
“陛下老了。”一旁的张说把核心问题点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