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怎么样?”
听到我的提议,阁员们都两眼发光。大家都十分兴奋,至于是兴奋问题解决,还是兴奋挣钱机会增加,就不得而知了。
而今中国的城镇人口接近1亿4千万,工业人口超过1亿,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20%的就业机会,就会安置二千万人口的生活。再加上基建投资增加,也会解决四五千万人口的安置。
如此说来,不仅现在的失业人口可以全部解决,就连明年破产农民的就业问题,也会解决一部分。
考虑职业培训也需要时间,那明年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基本解决了。
在当今社会,谁要是解决了失业问题,谁就可以被封为圣人,成为皇帝,来年大选那不过是区区小事。
这么一想,大家都高兴起来,纷纷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完善这一计划。如何把计划包装好,要让一切看起来都想是为了民众所考虑,避免有所疏漏。
然后,又开始讨论怎么操作。《劳动法》这么重要的议案,又一定会通过,交给谁来提出,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这议案太重要了,我自然当仁不让,提出议案的人本来就是我。最多让大家一起署名,算是整个民主党提出的。大家利益均沾,也算是为民主党张目了——关键我不想现在在民主党出现个二号人物。
1932年11月,我在国会提出,并通过了《劳动法》第三修正案,正式确立了8小时工作制。
14年《劳动法》最初只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伤抚恤、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防护措施等,如,工厂里每个工人至少要有20立方的空间等等。
19年国会通过了《劳动法》第一修正案,又名《青工保护法》,初步解决了童工和女工问题。
19年的《青工保护法》宣布,一切包括进餐在内每星期总计工作时间达74小时以上的工种,禁止雇佣18岁以下的青年;任何企业均不得使用12岁以下的儿童做工,违者治罪;童工和女工每天劳动不得超过12小时(包括进餐1小时半)。
25年国会又通过了《劳动法》第二修正案,第二修正案包括三条法令——《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和《老年及残疾保险法》,要求工厂支付疾病、工伤和养老保险金。
再算上24年的《工会法案》,30年的《技术法案》,关于劳资关系的法律基本就齐全了。
《工会法案》其实只出于“别人有,咱也得有”的想法,而模仿英国13年《工会法》制定的。在中国,工会从来就是个弱势组织,加入工会的人不多。这主要是多年来,受到《劳动法》、《福利法案》和《宅地法》的影响,对熟练工人的需要始终存在。且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掩盖了许多矛盾。
此次经济危机中,各种工会组织也是昙花一现,仅在30年初闪耀了一下。随着基建投资的增加,熟练工人很容易找到工作。目前的失业者主要是破产,又没有职业技术的农民。
《技术法案》与《专利法》不同,《专利法》是保护技术本身不受侵犯,《技术法案》则是对技术人员的流动进行了限制。很多技术是没有专利权,或者专利权过期,却是花费很多研究出来的、独有的技术。所以,对关键技术人员的流动进行了限制。一般来说,只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几年之内,不得从事同种类型的技术工作,或者研究工作。
从33年开始,我增大了货币发行量,减少了政府非生产性开支,并加大了基础建设投资。
至37年底五年间,我累计基建投资385亿元,发行货币255亿元,发行国债116。5亿元。
同样在五年间,国债增长了147亿多,中元贬值21%(或者不应该说贬值,中元兑换美元仍保持在约3~3。1中元兑换1美元,只是中元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了),商品价格较32年上涨24%,粮食价格上涨35。4%,最低工资标准上升25%,工人人均收入上升38%,实际购买力较32年略为上升。
还是在五年间,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提高到95%;失业人数降低到480万;城镇人口增加到三亿六千二百万,农业人口则减少到二亿四千七百万;工业产值增长幅度超过140%,即使按32年价格计算,也增长了一倍多;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1。3%'注',相当于美国当年工业产值的65。9%。
中国铁路通车总里程19。7万公里;在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河流上,修建了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水利工程;公路网连接了城市、乡镇和中心村,偏僻一点儿的村子也修有简易公路;输电网络和自来水输水管路遍布城市和乡村……
中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现代工业强国。
附录:33年,基建投资70亿,其中货币增发40亿,发行国债20亿;
34年,基建投资80亿,其中货币增发45亿,发行国债25亿;
35年,基建投资83亿,其中货币增发50亿,发行国债25亿;
36年,基建投资92亿,其中货币增发60亿,发行国债24亿;
37年,基建投资95亿,其中货币增发60亿,发行国债2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