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太谢谢汪大人的提携了。”
“不客气,张兄,我告辞了。如果有什么好消息,我会给你捎信回来的。”
汪祺祥说完起身告辞,张万顺一直把他送了很远,直到汪祺祥的轿子看不见了,张万顺才回过身来,他内心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三个月后,汪祺祥给张万顺捎话回来,说他经过多方奔走,动用各种人际关系,通过暗中运作,给他谋了一个通州通判的职位,让他前去赴任。
张万顺接到汪祺祥捎来的话,甭提有多高兴了,看来汪祺祥还是非常遵守诺言的,他对两个人当年的诺言,“苟富贵,勿相忘”,践行得非常好。
张万顺高兴之余,自然忘不了汪祺祥的恩情。
张万顺二次重返官场,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汪祺祥给他灌输的那些为官之道,他变得聪明多了,学会了逢迎各种上司和平极,对下级也是客客气气的,圆滑的厉害。
他对上司恭恭敬敬,忘不了逢年过节,到上司家里走动走动,出手也很大方,礼物不是银子、银票,就是奇珍异宝、名人字画。
对下属也是威严之余,不忘小恩小惠,下属也很尊敬他。
张万顺很好地把汪祺祥给他灌输的为官之道,运用得非常娴熟,而且在“舍得”方面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游刃有余。
不到一年时间,张万顺就捞到了许多银子,博得了上上下下各级官吏的一片赞誉之声,在老百姓心中,口碑也很好。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年年底,张万顺打点了两万两银子,亲自登门到湖南巡抚汪祺祥府上,感谢汪祺祥。
这一次,汪祺祥把张万顺敬献给他的两万两银子笑纳了,丝毫没有推脱和客气。张万顺自然也是很高兴。
此后,张万顺和汪祺祥书信往来,从没有间断过,两个人在书信中不断地探讨和交流着一个话题,如何做官,如何在官场中能够混得风生水起,八面来风,游刃有余。
转眼间,又到了童生考秀才的选拔季节。
通州地区开设考场,可是选来选去,却没有选到一个合适的主考官。
后来,因为张万顺上下关系处理得好,人缘不错,再别无人选的情况下,大家公推张万顺做通州地区童生选拔秀才考场的主考官。
张万顺就这样被大家稀里糊涂地推到了主考官的位子上。
现在的张万顺,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张万顺了,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已经很成熟了,城府已经很深了,方方面面,都能够把事情处理得非常圆满。
张万顺做了主考官,自然是先要看一看,哪些关系是需要照顾的,哪些关系是需要关怀的,哪些关系是可有可无的,哪些关系是可以忽略不及的,他必须得摸透,摸清楚,掌握得一清二楚。
只有理顺了这些关系,他才能够在这次童生选拔秀才的考试中,彰显出他处理复杂事情的能力来。
张万顺调来了所有考生的档案,首先是查一查这些考生是从哪儿来的,他们的户籍在哪儿,后面有什么背景,有没有什么实力。
张万顺一个个地把这些考生的档案仔细地看了一遍,初步掌握了考生的基本信息。
他在查看档案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地名,大成县。
他的心为之一振,这个地名太熟悉了。一定藏有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