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大宋这边对李元昊的称呼,
还是赵元昊的,
虽说后来李元昊称帝,为了排斥大宋文官对他们党项文华的侵蚀,
主动的剃光头顶带上耳环什么的,回归了就是党项人的风俗,
甚至还废除唐、宋赐给党项王族拓跋氏的李、赵姓氏,改姓“嵬名氏”,自己更名曩霄,号“兀卒”。
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无不昭示着他的勃勃野心。
当然,后世为了称呼方便,还是习惯性的叫他李元昊!
郝仁也是习惯性的叫李元昊的,毕竟还是这个名字最为响亮一些。
不过在面临大宋的内部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也跟着叫赵元昊就好,反正再过几年,估计李元昊就要公开扯旗子造反,来进攻大宋了,
到时候面对与这个乱臣贼子,怎么叫自然都是可以的!
甚至大宋还会收回赐给他的赵姓。
先忍几年吧,起码在皇帝和一些大臣的面前,这个称呼还是需要注意下的。
郝仁听着富弼的一番忿忿不平的控诉,
也不得不感同身受,在大宋,作为一小撮眼界见识超前的人,
确实是孤独的,这番言论并不会得到朝廷的重视和认可,
反而会觉得你不守本分,哗众取宠。
在大宋官员们的认知里,你做好分内之事就是好的了,
一些其他的军国大事,是你这种小人物操心的么?
一个小小的将作监丞,还想着指挥朝廷相公们做事么?
你在教宰相做事?!
富弼如此,张亢也是如此,
一些提前的建言,被弃之如敝履,
根本不予采用!
反倒是等事发之后,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曾经早就有人预防示警过了,
但是也不会感到后悔,顶多,为了弥补一下,
或者是出于补偿,把之前没有及时任命的人选或者计划布局重新进行,
还要摆出一副知人善用慷慨大方的模样,像是大度的再重新施舍给别人官职一样,
亦或者是再把当初的建言计划一一落实,
来表现自己的行动迅速,丝毫不考虑,
有些计划是有时效性的,
当初的计策,早错过了最佳时机的时候,
往往会失去他原本的效果!
但这些大臣们才不管这些呢,
一旦出了问题,那是你的问题,和他们有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