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渐次展开之后,卢植的内心逐渐被一种深深的惊骇所填满。
他原本笃定地认为,举孝廉一事对于世家公卿而言,那是犹如命脉一般至关重要的存在,它关乎着这些家族的传承延续、无上荣耀,以及在朝堂上盘根错节的影响力。
这一制度,就像是一座坚固的桥梁,承载着世家子弟通往仕途的希望,维系着家族的繁荣昌盛。
然而,令他大感意外的是,在这场攸关家族命运的讨论中,众人对于天子逐步废黜孝廉的意图,并未如他所料那般,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情绪。
就拿马腾、韩遂、朱儁、王匡等人来说,他们并非出身经学世家,与传统的公卿阶层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
他们在朝堂中立足,凭借的是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出色的地方治理能力,或是其他与经学传承无关的途径。。。。。。
因此,他们对这件事表现出相对温和的态度,在卢植看来,尚在情理之中。
毕竟,举孝廉制度的变革,对他们自身利益的冲击,远不如对经学世家那般直接和剧烈。
但真正让卢植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杨琦、荀彧、孔融、田芬这些典型的公卿经学世家代表。
他们自幼便沉浸在儒家经学的海洋中,家族的传承与发展和经学紧密交织。
举孝廉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家族子弟踏入仕途、延续家族辉煌的关键阶梯,是他们荣耀与权力传承的重要保障。
按常理推断,他们应当是最坚决反对天子这一举措的群体。
然而,此刻他们却展现出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似乎并没有要与天子激烈对抗的决然之意。
卢植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他细细琢磨,心中渐渐有了答案。
或许在这些公卿世家子弟眼中,陛下始终展现出了高瞻远瞩的治国雄才,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总能将纷繁复杂的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他们看来,陛下对国家大事的把控能力已经深入人心,让他们对朝廷的未来发展怀揣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信心。
以至于在他们心中,即便面对举孝廉这样的重大变革,他们也坚信陛下自有深谋远虑和妥善安排,无需他们过度忧心和强行干涉。
再环顾四周,如今也就只有马日磾还坚定不移地站在卢植这一方,与他秉持着相似的观点,对举孝廉制度的废黜忧心忡忡。
卢植不禁暗自叹息,仔细思量,个中缘由其实也不难理解。
当下朝廷推行的四科策试,从表面上审视,确实堪称完备,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几乎让人无从挑剔。
而且,就当前的局势而言,各大世家的势力逐渐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哪个世家愿意贸然出头,成为众矢之的。
因为一旦站出来反对,不仅可能触怒天子,还极有可能引发其他世家的联合围剿。
即便有他这个司徒站出来吆喝。
就在这时,在众人你来我往、激烈讨论的氛围中,一直沉默不语、宛如置身事外的廷尉郭鸿忽然微微动了动身子。
他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终于打破沉默,缓缓开口道:“司徒,我心中倒是有一个想法,只是不知在此时此地,是否应当讲出来。”
闻声,卢植眼中精芒一闪,目光瞬间凝聚,他深知郭鸿为人稳重,行事谨慎,若非有重要见解,断不会在此时开口。
当下提高了音量,声音仿若洪钟大吕,在屋内轰然作响:“诸位,暂且停下讨论,且听郭廷尉有何高见!”
这声音如滚滚雷鸣,在空气中震荡回响,携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的议论声,让每一个人都为之一震。
说起这颍川郭氏,那可是声名远扬、底蕴深厚的公卿世家。
自后汉伊始,至今已将近两百年的悠悠岁月,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郭氏家族在朝堂之上的地位坚如磐石,举足轻重。